祝明明+伍丹丹+延軍平
摘要:研究了浐灞生態區的建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情況,調查了當地居民的環境意識水平是否因此有所變化,通過調查發現:生態區周邊的居民環境意識整體水平不高,當地環境教育發展滯后,與當地生態區建設的大環境極不相稱,很多問題亟待改進。提出了應利用西安大學城的優勢,廣泛調動西安高校環保NGO參與進來。
關鍵詞:生態區;生態文化;影響;評價
收稿日期:2013100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41171090)資助
作者簡介:祝明明(1992—),男,浙江衢州人,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地理科學專業學生。
通訊作者:延軍平(1956—),男,陜西綏德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區域環境變化與區域開發等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Q9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1000103
1西安浐灞生態區建設背景
西安浐灞生態區成立于2004年9月,位于西安城區規劃總面積129km2,其中集中治理區89km2。浐灞生態區主體位于西安市未央區和灞橋區,是西安市確定重點發展的“四區二基地”之一。
浐灞生態區的建設時生態治理的需要,也是西安東郊發展的需要。浐河、灞河是“八水繞長安”中的著名二水,但隨著城市的發展,河流的自然形態遭到破壞,生態功能逐漸弱化,浐灞河城市段也成為西安市的欠發展區域。
通過流域綜合治理、生態重建和開發建設,解決了西安市東郊浐灞地區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狀況。大大改善了生態環境。據初步測算,生態區全面建成后,西安中心市區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在2004年的基礎上可翻一番,僅廣運潭生態景區建成后,平均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900t,產生氧氣650t,年滯留粉塵1090t,可以極大地提高西安市整體空氣質量,緩解城市噪音污染和熱島效應,改善西安市生態環境。景區內的生態濕地在城市生態系統中具有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觀光旅游等重要功能。
2調查方法及對象
為了較全面得了解到浐灞半島地區的原住居民對環境知識的掌握狀況和環境意識水平以及環保行為習慣,并借機宣傳環保知識,加強浐灞生態區的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區的可持續發展。以處在浐灞半島上生活的居民為研究對象,根據西安市灞橋區的安邸村、郭渠村、汪新寨村村委會,浐灞生態區管委會,灞橋濕地公園辦公室等的政府部分相關負責人及當地居民的訪談資料,了解近年來浐灞生態區建設狀況,問卷調查在灞河沿岸、浐灞城市廣場、安邸村、郭渠村、汪新寨村、獨灞天下小區開展,共計6d,發放問卷245份,其中有效問卷238份,合格率97.14%,設計人員比例,浐灞當地居民占被調查人數的65%,外來務工人員占總數的30%,游客人數2.5%,環衛工人2.5%。
為保證結果真實可靠,問卷采用不記名形式調查,對象以隨機方式獲得,由被調查者自愿接受調查。問卷使用最便于受訪者回答的多項限選式問題(表1)。
本調查問卷的結構包括兩大板塊、六小模塊。第一板塊是被調查者基本情況的問題設置。調查被訪者的身份、年齡、教育程度、在本地生活時間;第二板塊分為5小模塊,第一模塊的針對被訪者的生活背景展開調查,涉及家庭人口數、職業、家庭年收入、家庭消費支出。第二模塊主要調查垃圾產生處理問題,以此體現居民環保意識,個人環保行為習慣,垃圾處理的基建情況。第三、四模塊關于居民出行交通狀況,及用水情況,以此反映浐灞生態區的基建設施情況。第五模塊是關于居民對周邊環境感知的調查,調查居民對環境修復工程建設所帶的環境改造的滿意度。
3實證結果分析
由訪談資料,問卷數據分析得知西安浐灞生態區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調查內容的方向可分為對環境問題的認知和環境保護相關行為取向,生態區的環境政策及規章制度對當地居民環境意識水平的提高是否有積極影響。
浐灞地區居民環境意識與行為特點如下:居民的環境保護知識水平較低,認識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下列特征被認為是有環境素養的人的特征:對整體環境的感知與敏感性;對環境問題了解并且具有經驗;具有價值觀及關心環境的情感。
問卷設計了6個相關問題,涉及個人家庭和公共環境中的環境知識,在調查中選擇了生態區環境修復工程、濕地保護、大氣污染、水、固體廢棄物污染、家居污染、綠化等常識性問題。統計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平均正確率35.3%,說明當地居民有一定的環保知識水平,但知識儲備十分有限,下列問題是關于破壞環境行為的選擇題,選擇不經常及時隨手關水龍頭的人占總被調查者的41.25%,選擇購物不自己帶布袋或籃子,而是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的人占總數的20.00%,選擇認為隨地吐痰不好的占75.00%,選擇認為隨地扔垃圾不好的占78.75%。
圖1當地居民環保理念認知情況調查
由圖1可知當地居民雖然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但是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認識水平低,多數人認為隨地吐痰和隨地扔垃圾是不好的行為,不僅破壞環境,而且有違道德,對社會產生惡劣的影響,由于當地農村用水來自水井,不需要交水費,所以大多數人不關心節水的細節,購物時多數人也不會主動準備購物袋或者籃子購物,他們認為水資源缺乏的問題還沒有影響到當前的生活,環境意識不足,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并且農村地區“限塑令”的執行效果很差,經調查當地有超過90%商家提供的是免費的塑料袋,而且提供的有可降解標志的塑料袋少之又少。
圖2“是否愿意讓家門口保持較好的綠化而花
一部分錢”選項調查情況扇形圖
在對周邊整體環境的感知與敏感性方面,因浐灞生態區的建設,浐灞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觀,西安浐灞生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生態治理效果明顯,對水環境、大氣環境的治理,噪聲控制,垃圾治理進行有效治理。已建成的社區中,生活垃圾84%實現分類收集、回收及壓縮清運。生態區已完成生態堤防建設50km2,建成橡膠壩4座,觀景碼頭7座,4座跨河橋,河流濕地覆蓋率9.8%;新增綠化面積6700畝,林地覆蓋率達15%,生態用地比率達到21.8%。浐灞生態區已被市民認為是西安人居環境最好,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
生態區居民環境意識水平的高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性因素,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全面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是個綜合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各級利益主體,包括政府、公眾、企業、環保非政府組織等共同參與及合作協商,但從目前建設情況看,政府和企業是參與浐灞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其他各方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程度低,涉及面窄,參與途徑不多,參與效果不明顯。從調查數據看,對生態區建設以后居民生活滿意度的調查數據看,居民滿意度的計算分析一般先計算每個單項的顧客滿意度,公式為:Sj=1/n(∑Si),式中:n為回收的調查表數;Si為第i張表的評價分數。根據每個單項的顧客滿意度,采用加法規則計算綜合的居民的滿意度,公式:S=∑λjSj,式中:Sj為第j項的居民滿意度,λj為第j項的加權系數。
將滿意度評價的5個等級選項,即將“很滿意”賦值為5分,“滿意”賦值為4分,“基本滿意”賦值為3分,“不太滿意”賦值為2分,“不滿意”賦值為1分。將“很滿意”賦值為5分,“不滿意”賦值為1分。這樣賦值的原因主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慣例,也方便后期的統計計算,防止計算數值過于龐雜,難以厘清楚。“基本滿意”定為3分。分數處在中間,被調查者持比較中間的態度,沒有過多的傾向。另外,調查對象在填寫“基本滿意”時,所考慮的也基本是及格的意思。“不太滿意”取值2分,主要因為它是介于“基本滿意”與“不滿意”的中間程度,所以選擇1~3分的中間數2作為其所代表的分數。
“不了解”選項代表調查對象不了解實際情況,或不關注該指標,或不需要關注該指標,這些情況并不能表現出該指標的好差程度。在本次調查的指標中,選擇“不了解”的比例很小(3%以下),故在滿意度評價中剔除“不了解”一項。計算滿意度的公式是:滿意度=“很滿意”比例×5分+“滿意”比例×4分+“基本滿意”比例×3分+“不太滿意”比例×2分+“不滿意比例”×1分。這里,5、4、3、2、1就是權數的意思。
每一測評項目的滿意度=所有樣本的平均值如果將等級和分值分為很滿意(5分)、滿意(4分)、基本滿意(3分)、不太滿意(2分)和不滿意(1分)。按以下方法計算:每一個評估小項的平均分數=評估小項的原始分數之和/調查表數量;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該項目中每個評估小項的原始分數×設定比率;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平均分數=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之和/調查表數量;每一個被調查顧客的滿意度=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設定的滿意度分值/5;顧客的平均滿意度=每一個被調查顧客的滿意度/調查表數量。
答案分為5個等級五級最高一級最低。運用加權算出平均數得出居民平均滿意度3.607594937,屬于“滿意”與“基本滿意”之間。當問及是否愿意讓家門口保持較好的綠化而花一部分錢時,有29.49%選擇“愿意”,32.05%選擇“只要花錢較少就愿意”,38.46%的被訪者選擇“不愿意花錢”。在各個村落里,選擇不愿意花錢的人認為綠化是社區的事情,與自己無關,自家沒有必要為村里的綠化額外投入精力。說明居民對周圍整體環境的感知與敏感性還不夠,環境保護參與積極性也不足。居民對當地交通狀況的滿意度為3.225 處在“比較方便”和“湊合”之間。
4存在的問題
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參與積極性不高,環保意識薄弱;社會宣傳引導力不夠,社會上主流媒體對生態環保關注的連續性,持久性不夠,系統全面地宣傳生態環保知識的媒體不多見。
民對一般的生態名詞如濕地等了解很少,居民最關心的問題一般是水污染,水資源短缺造成的生活不便,但是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水的寶貴,在認為應該隨手關水龍頭是保護環境的行為占總被調查者的41.25%,生態環保是一個內容廣泛,系統綜合的社會問題,居民還沒有形成整體認識。
5對策與建議
建議在浐灞地區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政府帶頭,與民間非政府組織、企業合作,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向民眾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再次特別建議利用西安大學城的優勢,廣泛調動西安高校環保NGO參與進來。大學生群體在人口眾多、教育水平欠發達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群體,對社會現在和將來都有著極大的決策性和影響力,大學生文化素質高,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有責任感,有較強的行動力和創造力,對環境事業充滿熱情,在發展和推動環境保護事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社會媒體,政府機關等對其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未來中國環保事業,高校環保NGO 擔當群眾性環保公益活動的生力軍已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環保NGO與公眾的橋梁作用,促進NGO 的健康發展,使之真正成為推動環保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是環保宣教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王民.環境意識概念的產生與定義[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5).
[2] 金青梅,吳疆.生態區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以西安浐灞生態區為研究對象[J].管理,2011.
[3] 劉艷華.論大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及行為習慣的培養[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4] 林璟.加強高校環保NGO環保行為的組織與引導[J].海峽科學,2007.
[5] 周愛萍.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行為的實證研究——以溫州綠眼睛環保組織為例[J].學會,2012.
生態區居民環境意識水平的高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性因素,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全面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是個綜合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各級利益主體,包括政府、公眾、企業、環保非政府組織等共同參與及合作協商,但從目前建設情況看,政府和企業是參與浐灞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其他各方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程度低,涉及面窄,參與途徑不多,參與效果不明顯。從調查數據看,對生態區建設以后居民生活滿意度的調查數據看,居民滿意度的計算分析一般先計算每個單項的顧客滿意度,公式為:Sj=1/n(∑Si),式中:n為回收的調查表數;Si為第i張表的評價分數。根據每個單項的顧客滿意度,采用加法規則計算綜合的居民的滿意度,公式:S=∑λjSj,式中:Sj為第j項的居民滿意度,λj為第j項的加權系數。
將滿意度評價的5個等級選項,即將“很滿意”賦值為5分,“滿意”賦值為4分,“基本滿意”賦值為3分,“不太滿意”賦值為2分,“不滿意”賦值為1分。將“很滿意”賦值為5分,“不滿意”賦值為1分。這樣賦值的原因主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慣例,也方便后期的統計計算,防止計算數值過于龐雜,難以厘清楚。“基本滿意”定為3分。分數處在中間,被調查者持比較中間的態度,沒有過多的傾向。另外,調查對象在填寫“基本滿意”時,所考慮的也基本是及格的意思。“不太滿意”取值2分,主要因為它是介于“基本滿意”與“不滿意”的中間程度,所以選擇1~3分的中間數2作為其所代表的分數。
“不了解”選項代表調查對象不了解實際情況,或不關注該指標,或不需要關注該指標,這些情況并不能表現出該指標的好差程度。在本次調查的指標中,選擇“不了解”的比例很小(3%以下),故在滿意度評價中剔除“不了解”一項。計算滿意度的公式是:滿意度=“很滿意”比例×5分+“滿意”比例×4分+“基本滿意”比例×3分+“不太滿意”比例×2分+“不滿意比例”×1分。這里,5、4、3、2、1就是權數的意思。
每一測評項目的滿意度=所有樣本的平均值如果將等級和分值分為很滿意(5分)、滿意(4分)、基本滿意(3分)、不太滿意(2分)和不滿意(1分)。按以下方法計算:每一個評估小項的平均分數=評估小項的原始分數之和/調查表數量;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該項目中每個評估小項的原始分數×設定比率;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平均分數=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之和/調查表數量;每一個被調查顧客的滿意度=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設定的滿意度分值/5;顧客的平均滿意度=每一個被調查顧客的滿意度/調查表數量。
答案分為5個等級五級最高一級最低。運用加權算出平均數得出居民平均滿意度3.607594937,屬于“滿意”與“基本滿意”之間。當問及是否愿意讓家門口保持較好的綠化而花一部分錢時,有29.49%選擇“愿意”,32.05%選擇“只要花錢較少就愿意”,38.46%的被訪者選擇“不愿意花錢”。在各個村落里,選擇不愿意花錢的人認為綠化是社區的事情,與自己無關,自家沒有必要為村里的綠化額外投入精力。說明居民對周圍整體環境的感知與敏感性還不夠,環境保護參與積極性也不足。居民對當地交通狀況的滿意度為3.225 處在“比較方便”和“湊合”之間。
4存在的問題
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參與積極性不高,環保意識薄弱;社會宣傳引導力不夠,社會上主流媒體對生態環保關注的連續性,持久性不夠,系統全面地宣傳生態環保知識的媒體不多見。
民對一般的生態名詞如濕地等了解很少,居民最關心的問題一般是水污染,水資源短缺造成的生活不便,但是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水的寶貴,在認為應該隨手關水龍頭是保護環境的行為占總被調查者的41.25%,生態環保是一個內容廣泛,系統綜合的社會問題,居民還沒有形成整體認識。
5對策與建議
建議在浐灞地區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政府帶頭,與民間非政府組織、企業合作,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向民眾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再次特別建議利用西安大學城的優勢,廣泛調動西安高校環保NGO參與進來。大學生群體在人口眾多、教育水平欠發達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群體,對社會現在和將來都有著極大的決策性和影響力,大學生文化素質高,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有責任感,有較強的行動力和創造力,對環境事業充滿熱情,在發展和推動環境保護事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社會媒體,政府機關等對其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未來中國環保事業,高校環保NGO 擔當群眾性環保公益活動的生力軍已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環保NGO與公眾的橋梁作用,促進NGO 的健康發展,使之真正成為推動環保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是環保宣教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王民.環境意識概念的產生與定義[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5).
[2] 金青梅,吳疆.生態區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以西安浐灞生態區為研究對象[J].管理,2011.
[3] 劉艷華.論大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及行為習慣的培養[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4] 林璟.加強高校環保NGO環保行為的組織與引導[J].海峽科學,2007.
[5] 周愛萍.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行為的實證研究——以溫州綠眼睛環保組織為例[J].學會,2012.
生態區居民環境意識水平的高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性因素,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全面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是個綜合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各級利益主體,包括政府、公眾、企業、環保非政府組織等共同參與及合作協商,但從目前建設情況看,政府和企業是參與浐灞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其他各方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程度低,涉及面窄,參與途徑不多,參與效果不明顯。從調查數據看,對生態區建設以后居民生活滿意度的調查數據看,居民滿意度的計算分析一般先計算每個單項的顧客滿意度,公式為:Sj=1/n(∑Si),式中:n為回收的調查表數;Si為第i張表的評價分數。根據每個單項的顧客滿意度,采用加法規則計算綜合的居民的滿意度,公式:S=∑λjSj,式中:Sj為第j項的居民滿意度,λj為第j項的加權系數。
將滿意度評價的5個等級選項,即將“很滿意”賦值為5分,“滿意”賦值為4分,“基本滿意”賦值為3分,“不太滿意”賦值為2分,“不滿意”賦值為1分。將“很滿意”賦值為5分,“不滿意”賦值為1分。這樣賦值的原因主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慣例,也方便后期的統計計算,防止計算數值過于龐雜,難以厘清楚。“基本滿意”定為3分。分數處在中間,被調查者持比較中間的態度,沒有過多的傾向。另外,調查對象在填寫“基本滿意”時,所考慮的也基本是及格的意思。“不太滿意”取值2分,主要因為它是介于“基本滿意”與“不滿意”的中間程度,所以選擇1~3分的中間數2作為其所代表的分數。
“不了解”選項代表調查對象不了解實際情況,或不關注該指標,或不需要關注該指標,這些情況并不能表現出該指標的好差程度。在本次調查的指標中,選擇“不了解”的比例很小(3%以下),故在滿意度評價中剔除“不了解”一項。計算滿意度的公式是:滿意度=“很滿意”比例×5分+“滿意”比例×4分+“基本滿意”比例×3分+“不太滿意”比例×2分+“不滿意比例”×1分。這里,5、4、3、2、1就是權數的意思。
每一測評項目的滿意度=所有樣本的平均值如果將等級和分值分為很滿意(5分)、滿意(4分)、基本滿意(3分)、不太滿意(2分)和不滿意(1分)。按以下方法計算:每一個評估小項的平均分數=評估小項的原始分數之和/調查表數量;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該項目中每個評估小項的原始分數×設定比率;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平均分數=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之和/調查表數量;每一個被調查顧客的滿意度=每一個評估項目的原始分數×設定的滿意度分值/5;顧客的平均滿意度=每一個被調查顧客的滿意度/調查表數量。
答案分為5個等級五級最高一級最低。運用加權算出平均數得出居民平均滿意度3.607594937,屬于“滿意”與“基本滿意”之間。當問及是否愿意讓家門口保持較好的綠化而花一部分錢時,有29.49%選擇“愿意”,32.05%選擇“只要花錢較少就愿意”,38.46%的被訪者選擇“不愿意花錢”。在各個村落里,選擇不愿意花錢的人認為綠化是社區的事情,與自己無關,自家沒有必要為村里的綠化額外投入精力。說明居民對周圍整體環境的感知與敏感性還不夠,環境保護參與積極性也不足。居民對當地交通狀況的滿意度為3.225 處在“比較方便”和“湊合”之間。
4存在的問題
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參與積極性不高,環保意識薄弱;社會宣傳引導力不夠,社會上主流媒體對生態環保關注的連續性,持久性不夠,系統全面地宣傳生態環保知識的媒體不多見。
民對一般的生態名詞如濕地等了解很少,居民最關心的問題一般是水污染,水資源短缺造成的生活不便,但是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水的寶貴,在認為應該隨手關水龍頭是保護環境的行為占總被調查者的41.25%,生態環保是一個內容廣泛,系統綜合的社會問題,居民還沒有形成整體認識。
5對策與建議
建議在浐灞地區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政府帶頭,與民間非政府組織、企業合作,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向民眾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再次特別建議利用西安大學城的優勢,廣泛調動西安高校環保NGO參與進來。大學生群體在人口眾多、教育水平欠發達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群體,對社會現在和將來都有著極大的決策性和影響力,大學生文化素質高,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有責任感,有較強的行動力和創造力,對環境事業充滿熱情,在發展和推動環境保護事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社會媒體,政府機關等對其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未來中國環保事業,高校環保NGO 擔當群眾性環保公益活動的生力軍已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環保NGO與公眾的橋梁作用,促進NGO 的健康發展,使之真正成為推動環保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是環保宣教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王民.環境意識概念的產生與定義[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5).
[2] 金青梅,吳疆.生態區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以西安浐灞生態區為研究對象[J].管理,2011.
[3] 劉艷華.論大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及行為習慣的培養[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4] 林璟.加強高校環保NGO環保行為的組織與引導[J].海峽科學,2007.
[5] 周愛萍.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行為的實證研究——以溫州綠眼睛環保組織為例[J].學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