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培源 王瑞豐
摘要:以城市中心的濱水綠地為調研對象,以綠地植物的數量、種類、生長狀況、配置形式以及綠地植物的人文、社會和生態效益為調研的核心,并以此找出了建成綠地在植物配置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為綠地的植物配置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中心;濱水綠地;植物;調查研究;問題;對策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簡介:屈培源(1968—),男,河南輝縣人,工程師,監理師,主要從事河渠建設技術研究。中圖分類號:S7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1006103
1引言
城市綠地的建立,不僅是綠地覆蓋率的提高與綠量的堆砌,而應該在生態學、植物學、美學和景觀藝術等學科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城市綠化樹種的生物學多樣性與生態學特性,對其進行有機的配置和組合[1],從植物群落的節奏、韻律、層次、色彩、多樣性等角度出發,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城市生態環境,這當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比較多。下面以調查實例為例,淺談植物的配置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
新鄉市體育中心由新鄉市政府投資1.5億元,于1996年建成,融體育競技、健身鍛煉、娛樂休閑、觀光購物為一體的一個公益性事業單位。其中心濱水綠地始建于2001年,占地面積17.1萬m2。其南臨金穗大道,東臨人民勝利渠,新鄉市體育中心濱水綠地植物配置東側以疏林草地、噴泉廣場為主,廣場中央的“世紀騰飛”雕塑是由6只奮飛向上的天鵝組成。西側以自然叢林為主,配有疊水廊、卵石步道和四季花壇,疊水廊前面的“生命之源”青銅雕塑,體現了新鄉悠久的歷史文化風貌,寓意著新鄉人民熱情好客誠邀天下賓朋的精神風貌。
2新鄉市體育中心濱水綠地植物調研的方法與目的
采取了實地勘測、觀察、問卷調查、訪談等4種調研方法,以實地勘測和問卷調查為主,訪談和觀察為輔。
通過以上4種調研方法主要調查體育中心濱水綠地的樹種、數量、配置及生長狀況;了解市民對濱水綠地內植物數量及植物種類的看法,以及他們對濱水綠地植物的要求;了解體育中心濱水綠地在濱水空間中所起的作用,深入探討體育中心濱水綠地內植物配置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通過對新鄉市體育中心綠地的調研,推廣至為城市街頭綠地的規劃中植物的配置提供些參考意見,使園林植物在街頭綠地中更好地發揮人文、生態和社會等效益。
3新鄉市體育中心濱水綠地植物調查與分析
本次調研問卷共發放試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問卷98份,有效問卷率98%。在此次問卷調查中,被調查者年齡最小的只有7歲,年齡最大的已有74歲,他們之中有退休工人、工程師、房地產開發者、幼師、中學教師、學生、公司職員、工人、司機、公務員、營銷人員、電腦銷售人員、下崗職工、綠化工作者等等,他們分布于不同的行業,處于不同的年齡階段,這就保證了此次調查的科學性、充分性、廣泛性和代表性。
3.1存在的問題
通過實地觀察調查和問卷調查,并通過對有關資料的查閱和小組的深入探討,將新鄉市體育中心綠地植物配置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3.1.1植物種類、數量單一和不足
在西方發達國家,一般城市的園林綠化中使用的植物都在千種以上。例如倫敦使用園林植物種類有3000多種。在我國氣候條件最好、植物種類最多的廣州市使用的植物種類有1000種左右[2],絕大多數城市包括新鄉市使用的植物種類只有300~400種,而在體育中心濱水綠地中使用的植物種類僅有30余種,而且大部分的植物是新栽植的,由于配置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很多植物長勢一般。此外,植物的數量嚴重不足,植物不但是創造適宜空間的必要材料,也是發揮城市綠地生態效益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在調查中卻發現,“世紀騰飛”雕塑廣場和“生命之源”青銅雕塑廣場周圍只是“疏林”和“大片的草地”,樹木數量嚴重不足,就“世紀騰飛”雕塑廣場來說,喬木(包括小喬木)共計281棵。除此之外,植物配置很不合理,存在著喬、灌搭配不合理等非常明顯的問題。
在問卷調查中也發現,分別有50%和66%的人群認為植物數量不足和種類需要增加,而且有58.1%的被調查者認為夏季沒有有足夠的樹蔭或遮陽設施的乘涼,從中也反映出體育中心綠地植物種類的單一和數量的缺乏。
同時兩個廣場的南面緊鄰金穗大道,西面和東面分別緊鄰和平大道,而且金穗大道和和平大道在這里交匯,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噪聲非常大的環境,而數量嚴重不足的植物根本或很難起到隔音、防塵、防噪聲、防尾氣的生態效益。無法發揮植物的生態效益是體育中心綠地規劃和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也是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希望能引起綠地管理部門的注意。
3.1.2植物色彩單一
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觀賞對象。在歐洲許多城市,每當不同季節轉換的時候,植物葉色變換,呈現出各種絢麗多姿的色彩,非常令人陶醉。而我國很多綠化工程中選用的植物材料色彩較為單一,幾乎清一色是綠色,缺乏色彩的多樣性,使人視覺感到單調乏味。這個問題在體育中心綠地中表現的也非常明顯,在調查出發現僅有合歡、欒樹、石楠、銀杏等及少數樹種能表現出一定的彩色效果,此外花卉植物也很少見。在調查問卷最后一題中也發現,很多被調查者都提到了植物的單調、缺乏彩色和花卉等問題,這些問題也應引起管理部門的注意。
3.1.3植物功能單一
植物的功能是園林綠化中必須考慮的重要方面。園林植物具有觀賞、庇蔭、防塵、隔音、凈化空氣和保持水土等諸多功能[3]。但當前園林綠化中普遍重視觀賞功能,而忽略其它功能。在調查中發現,緊鄰金穗大道的“世紀騰飛”和“生命之源”綠地內竟然沒有一棵大的喬木,而在其他部位即使有些喬木,但在數量上嚴重不足,而且均為新植,這樣的發展步伐太慢了。 此外在“世紀騰飛”和“生命之源”雕塑廣場的四周幾乎看不到大的喬木,特別的“世紀騰飛”雕塑廣場,即使是秋天的周末也幾乎看不到人,使本來空曠的廣場更顯空曠,這就是在規劃設計中缺乏人性化考慮和忽略生態功能的結果。
此外在“世紀騰飛”綠地中有大面積的草坪,不但沒有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而且忽略了人們運動休息的需求,擠占了活動空間。
3.1.4空間利用單一
體育中心綠地由于缺少植物,草坪中清一色的草坪草,致使景觀單一,進入后的感覺只有一個字“空”,非常地缺乏私密性空間,這是很不人性的。在調查中很多市民也反映了這個情況,他們來這的目的主要是休閑、散步(占62.2%),也無非就是想欣賞這里的景物和人,很顯然,這里的單調的景觀空間根本就無法滿足廣大市民們的需求。
此外,由于植物的搭配不合理,比如喬、灌的搭配,落葉與常綠樹種的搭配,綠葉樹和彩葉樹的搭配等,致使綠化沒有形成立體感、空間感和層次感,同時也缺少濱水綠地的特點。
3.2對策與建議
3.2.1增加植物種類和數量
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由于其結構簡單,從本身來說是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容易遭受病蟲害的襲擊。增加植物種類能夠提高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減少養護成本與使用化學藥劑對環境的危害。我國園林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素有世界“園林之母”之稱。當前卻熱衷于從國外引進許多植物種類,如金葉女貞和紫葉小檗,而我國許多鄉土植物卻受到忽視[4]。在新鄉可以作為行道樹栽培的樹種就有銀杏、國槐、刺槐、柳樹、杜仲、欒樹、白蠟、楓楊、重陽木、樸樹等數十個樹種,這些樹種搭配種植,可以做到一街一景,并且可以避免現有的二球懸鈴木病蟲害多和春天飛絮污染空氣環境的缺點。通過調查和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新鄉市體育中心濱水廣場綠地適宜的樹種有見表1。
3.2.2注意彩色植物的應用
在新鄉市可供綠化配植的植物中,許多植物色彩是十分豐富的。例如傳統栽培的雞爪槭,紅色葉片十分優美;銀杏在秋天到來時,葉片變成燦爛的金黃色,在秋天的陽光下,宛如鍍上一層黃金;烏桕和衛矛在秋天則變成深紅色;紫葉李一年四季全株葉片紫紅。更不用說那數以百計葉色各異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了。只要配置得當,不同的季節,植物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使人們通過植物的季相變化感覺到大自然的四季轉換。
3.2.3充分考慮園林植物的綜合功能
園林植物除了觀賞功能外,還有防塵、隔音、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等諸多功能。在對體育中心綠地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充分考慮大型喬木對邊界進行圍合,并合理配置灌木、藤本等植物,以使植物充分發揮防塵、隔音、凈化空氣等生態效益。在植物配置中中,應將人類的需要作為根本的出發點,根據不同環境和不同需要,進行人性化設計,綜合利用。
3.2.4開花植物的應用
植物的花朵具有極強的觀賞性,色彩各異、香味芬芳,能夠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和美化作用。在新鄉,行道樹的樹種中,其花果可以用來觀賞的就有幾十種。欒樹小花繁密,其果猶如燈籠;火炬樹花色艷麗,遠觀猶如火把。又如小喬木中,能夠觀花觀果的有紫薇、紫荊、溲桃、梅、李、杏、櫻等多種植物,至于灌木藤本植物,更是不計其數。在園林建設中合理地利用這些開花植物,不僅可以達到綠化環境的目的,更可以達到美化環境的目的。
3.2.5立體空間的利用
從植物特性看,每種植物都具有不同生態位,占據不同的空間。因此,將喬、灌、草、藤和地被植物搭配種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在我國的園林規劃中對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資源的利用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國有豐富的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資源,例如可以用來進行墻體、坡面和走廊綠化的藤本植物有爬山虎、五葉地錦、美國凌霄、金銀花、藤本月季、云實、葡萄、紫藤等多種;可以用來進行林間和坡面綠化的地被植物有蔓長春藤、紅花酢漿草、迎春花、微型月季等。在園林植物配置中應注意喬、灌、草的綜合利用,并同時結合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的應用。
4結語
在調查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綠色環境的重要作用,也深深感受到了市民對綠色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的管理部門在進行城市規劃和建設時充分考慮廣大市民的需要,讓我們的綠地更加充滿人性,讓我們的城市多一些綠色,要讓綠色植物“唱響”城市的主角。
參考文獻:
[1] 李錚生.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 楊賚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3]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4] 王光新,李靜,張浪.城市廣場綠化中植物配置與造景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