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倫 陳亮明 陳鵬
摘要:指出了道路行道樹是城市園林的骨架,對城市環境有很大的影響。對長沙市行道樹的種類和應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總結了長沙市現行行道樹的特點和不足之處,并根據行道樹樹種規劃的一般原則,對今后長沙市行道樹樹種的發展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行道樹;樹種選擇;長沙市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1006703
1引言
道路綠化作為城市綠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城市的形象。行道樹是連接城市中各綠地的重要紐帶,是城市園林的骨架。選擇適宜當地的環境條件、觀賞價值高且符合道路功能的行道樹進行配置,可以使整個長沙市生機勃勃,為長沙市創造一個理想的生態環境,進而美化長沙市的市容。
2研究現狀
早期長沙市道路綠化缺乏規劃,長沙市的行道樹主要以香樟和泡桐為主,這奠定了長沙市行道樹的基調樹種。選用香樟、泡桐這類鄉土樹種能夠保證其生長良好且樹種資源豐富。但樹種過于單一,給人以單調之感。隨著道路綠化越來越受到重視,行道樹樹種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目前,長沙市行道樹的種類主要有香樟、廣玉蘭、欒樹、懸鈴木、銀杏等。近些年來,叢生欒樹、楓香也用作行道樹。如人民路的行道樹為懸鈴木和欒樹的間種,八一路的行道樹為長沙市比較少見的銀杏,楓林路為楓香,梅溪湖路為叢生欒樹和速生法國梧桐的間種。但是從長沙市行道樹的現狀來看,仍存在著部分街道樹種單一,品種較少等問題。懸鈴木、香樟和廣玉蘭仍然占據著長沙市的絕大部分道路,芙蓉路、麓山路、香樟路、東風路等路邊的行道樹均為香樟,建湘路、沿江大道、曙光路等路邊的行道樹都為懸鈴木。韶山路、五一路的行道樹樹種為香樟和廣玉蘭的列式種植,城南路為廣玉蘭。在種植方式上,長沙的行道樹一般為單一樹種呈列式種植,這種栽植方式效果不佳,顯得單調而無變化。此外,在長沙很多新建的道路旁,栽種行道樹一般以香樟之類的慢生樹種為主,并且規格比較小,等到它們能夠起到行道樹的作用時,起碼要過上10年,而一些速生樹和大樹幾乎見不到。這樣很不利于近期景觀效果的形成。
3行道樹選擇的原則
3.1選擇生命力強、適應當地生長環境的樹種
城市道路行道樹的生長環境一般比較惡劣,受汽車尾氣的影響,空氣質量較差,加上人流密集,公路成為了高溫高熱區域。此外,公路側邊的土質比較差、土層薄、土壤保肥保水的能力較差。因此,適地適樹是影響樹種規劃的首要因素,抗性選擇以抗風為基本標準,耐干旱、耐鹽堿、耐瘠薄均應充分考慮。選擇生命力強,對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萌生性強,耐修剪,病蟲害少,對煙塵、風害抗性較強的樹種[1]。行道樹的選擇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也可考慮一些經過長期訓化已經適宜在長沙生長的外來樹種。
3.2符合美化環境和防護的要求
道路綠化作為城市綠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城市的形象。因此行道樹的選擇要符合美化城市環境和防護要求的樹種。要選擇樹形優美,樹干挺拔,分枝點比較低,樹冠冠幅大,枝葉茂盛,遮蔭效果顯著的樹種。展葉早,落葉晚或不落葉,并且落葉期整齊。
3.3根據道路的功能選擇不同的樹種
不同功能的道路對于行道樹的要求不盡相同,在行道樹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道路的功能。主干道、快速路的行道樹的選擇要考慮速度的因素,宜選擇一些有一定主干、樹形筆直的樹種,商業街和步行街的行道樹不宜過高、種植密度不宜過密,否則就不能反映出商業街繁華的特點。居住區的行道樹與繁華商業區不同,旨在營造一種幽靜宜居的氛圍。可考慮選擇樹蔭濃密、樹形優美的樹種作為行道樹。
3.4注意樹木的遠近期效果
行道樹從栽植到形成比較好的景觀效果一般需要10年左右。行道樹的選擇既要考慮近期的效果也要考慮遠期的效果,盡可能地發揮功能作用要有長遠的觀點,不能經常更換、移植。必須保證樹木在生長壯年能保持較好的形態效果。但同時也要保證近期的效果好。一些慢生的行道樹,種植初期一般規格較小,等到它們能夠起到行道樹的作用時,要生長很多年。因此,應該適量選用速生樹種作為行道樹以保證其近期效果。
4長沙市行道樹發展方向探討
4.1結合實際做好總體規劃
長沙道路行道樹的建設應該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從總體出發,統籌規劃。做好新建和整改工作,要在現狀的基礎上進行整體分析,避免自成一家。制定規劃時應以發展的眼光,高起點、高水平地進行整體構思,并經過有關專家學者論證,根據具體情況逐步予以實施。
4.2對行道樹樹種進行合理的更新和淘汰
樹種是骨干材料,因其在圃時間相對較長,如選擇不當,安排欠妥,若干年后才發現問題,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2]。長沙市鄉土樹種資源豐富,這為挖掘潛在的行道樹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現行的行道樹種中,樹種數量較少,有的樹形相似,季相變化不明顯,特點不突出。積極開展行道樹開發利用的科研工作,通過對本地資源的選擇和引進外地優良品種,優化行道樹的品種結構很有必要。
4.3改善種植方式,合理配置
傳統的單一樹種呈列式種植的方式單調而缺乏變化,效果很不好。在選好適宜的樹種的基礎上,合理配置行道樹尤為重要。落葉樹種生長迅速,見效快,能在較短的年限內達到綠化效果。但是,落葉樹種觀賞性稍差,維護管理的任務重,生長到一定時期后容易老化,需要進行淘汰更新而常綠樹種生長緩慢,在短時間內不能見效,樹木長成形后觀賞效果好[3]。在行道樹樹種的選擇搭配中,應做到落葉大喬木與常綠小喬木相結合,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彌補各自的不足。
4.4科學養護管理,保證道路綠化可持續發展
“三分種,七分管”,道路綠化建設必須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進行科學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綠化景觀。一方面要注重土壤改良,充分注重土壤的結構、肥力、孔隙度、疏松度等土壤質量指標。另一方面對于中下層的行道樹要進行精心修剪養護,對喬木要注意其樹形完美,應及時清除危樹,注意枝條與電線的安全距離,搞好病蟲害預防工作。要做好大風前后的保護工作和冬前的涂白防凍等管理工作,確保行道樹正常生長。
5結語
長沙市目前的行道樹種類較少,布局結構也比較單調,存在很多改進的空間。要改善這一現狀,需要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做好總體規劃,對行道樹樹種進行合理的更新和淘汰,改善種植方式,做到落葉大喬木與常綠小喬木相結合,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彌補各自的不足。此外,要科學養護管理,保證道路綠化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各園林部門改變觀念,共同實施,將長沙市的道路綠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福興.湄洲島園林綠化樹種選擇與規劃探討[J].西南林學院學報,1999,19(2):96~100.
[2] 高潤青.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3] 李文.園林植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林業科技,2003,28(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