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風泉GUO Feng-quan;馬永青MA Yong-qing;陳紹志CHEN Shao-zhi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青州 262500)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Qingzhou 262500,China)
在諸多數控加工、數控編程教材及相關文章中都有對G73 指令的講解,但是均以闡述指令格式為主,未準確講解參數取值的依據以及參數取值在加工中帶來的影響,以致學員參數選擇不準確,甚至不會選取參數,使得學員編寫的程序存在首次空切或過切的缺陷。本文詳細分析造成首次空切或過切的原因,正確指導G73 指令在加工中的應用。
1.1 G73 指令格式


1.2 G73 指令意義
準確制定G73 指令功能參數,是保證G73 粗車循環加工順利運行的關鍵,通過對加工操作中的經驗總結,理解G73 參數取值的不同對切削加工具有重要的影響。該指令每次刀具進給量Δi/d,指令參數規范刀具運行的軌跡,如圖1。
刀具從循環起點C 點開始,快速退刀至D 點,在X 方向的退刀量為Δu/2+Δi,Z 方向的退刀量為Δk+Δw;快速進刀到起刀點;沿輪廓形狀偏移一定的數值進行第一次切削,直至終點;快速返回C 點,準備第二次循環切削;如此分層切削至循環結束,快速退回循環起點。

圖1
情況1,G73 粗車循環指令格式不完整。指令格式應與實際使用相對應,而不僅僅是指令的參數部分。G73 完整的格式應包括循環起點、指令參數以及指令對應程序段。情況2,格式完整,但講解簡單,僅說明格式的含義,未闡述格式中指令參數的選擇方法。情況3,對指令參數選擇有詳細的講解,但是部分概念不清晰,甚至是錯誤,直接導致程序運行錯誤。在循環點的選擇中以圖紙尺寸為基礎,沒有考慮毛坯的實際情況;對切削深度Δi 和精加工余量Δu 是半徑值還是直徑值概念模糊;對切削深度Δi 和循環次數d的選擇未充分結合精加工余量Δu、圖紙尺寸及毛坯尺寸進行調整,防止出現首次空切或過切。

圖2
循環次數d,每循環的切削深度為Δi/d,確定切削量,根據刀具的切削能力選擇循環次數。Z 軸粗車總退刀量Δk 加工意義不大,僅用于退刀,為提高加工效率,取值盡量小。對圖2 程序段可寫為G73 U8.0 W0.01 R5;X 向總切削深度8mm,循環次數5次,每循環切削深度8/5=1.6mm,Z 軸總退刀量0.01mm。
3.3 程序段號與精加工余量參數選擇。參數選擇對應程序段G73 P(ns)Q(nf)U(Δu)W(Δw)F(f)S(s)T(t);對固定的程序段格式有起止程序段號ns 和nf、X/Z 方向精加工余量Δu 和Δw、進給量F、轉速S 和刀具號T 七個參數。ns 要與刀具路徑開始的程序段號對應,nf 要與刀具路徑結束的程序段號對應,ns 和nf 的取值按照程序段號取值要求,格式與路徑中的對應關系必須保證。Δu 是為保證零件尺寸和表面質量預留的加工量,為直徑值,取值在0.5mm 左右即可,Δw 加工意義不大,在切削過程中實際的材料已經去除,因此Δw 取值不必過大,0.01 即可。f 和s依據材料和刀具的情況進行合理取值,t 取值依據刀具安裝位置和對刀情況進行編寫。程序段可寫為G73 P10 Q20 U0.5 W0.01 F0.2 S800;程序段中編寫參數t 造成程序運行報警,未給刀具轉換足夠的空間。
3.4 首次空切或過切原因分析。首次空切或過切都是發生在第一循環,每次循環的切削量為Δi/d,且為半徑值。第一循環切削后剩余的切削量為Δi(d-1)/d,加工經驗總結,材料直徑D1=D圖紙+Δu+2Δi(d-1)/d。對參數進行計算,(D毛坯-D1)/2 為第一循環實際切削量,差值小于或等于零為首次空切,差值大于零可避免空切,差值大于刀具的切削能力造成首次過切。如圖2,在Φ25 直徑處以上述取值分析,D圖紙=25mm,Δu=0.5mm,Δi=8.0mm,d=5,D毛坯=40mm。計算如下:
G73 指令功能參數的選擇要在完整格式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刀具情況、毛坯情況及圖紙要求進行講解,接下來本文將以實例為載體講解G73 指令參數的選擇方法和注意事項,指令運行正常,避免首次空切或過切。
3.1 循環起點的選擇。參數選擇對應程序段G00X(α)Z(β);對固定的程序段格式有X 軸坐標值α 和Z 軸坐標值β 兩個參數。α 參數的選擇要以加工選擇的毛坯尺寸為標準選擇,而不能以圖紙尺寸為標準,快速定位指令G00 要求刀具定位點不能在毛坯上,因此,α 參數要求大于或等于毛坯尺寸。β 參數選擇要進一步保證刀具定位點在毛坯以外,選擇在加工毛坯起點正向2-3mm,防止刀具快速定位時與毛坯接觸。毛坯尺寸Φ40×100mm,程序段可寫為G00 X41.0 Z2.0;其中,α 可選擇40-42mm,β 可選擇2-3mm,參數選擇過小會造成撞刀,過大會降低加工效率。
3.2 切削深度與退刀量參數選擇。參數選擇對應程序段G73U(Δi)W(Δk)R(d);對固定的程序段格式有X 軸總切削深度Δi、Z 軸粗車總退刀量Δk 和加工循環次數d三個參數。Δi 參數的選擇為毛坯直徑減去零件最小直徑差值的一半,即為半徑差,Φ25 直徑處的Δ i 取值為(40-25)/2=7.5,R14 處的直徑可能小于25mm,具體數值計算較為麻煩,綜合考慮Δi 的取值近似為7-9mm。X 軸向取值Δi,加工

計算余下四次循環切削后尺寸為35.1、31.9、28.7、25.5。對結果分析,第一循環實際切削量0.85mm,有效避免空切,小于1.6mm,實際切削量小于每循環切削量,不會造成過切,取值合適。Δi 取7.5 時計算切削尺寸為37.5、34.5、31.5、28.5、25.5,Δi 取9.0 時計算切削尺寸為39.9、36.3、32.7、29.1、25.5。
采用G73 粗車循環編程,要結合毛坯尺寸、圖紙尺寸和刀具切削能力,合理選取循環起點、切削深度、程序路徑、精加工余量等指令參數,理解參數選取對加工帶來的影響,控制好第一刀的切削量,防止出現首次空切或過切的缺陷,保證切削效率。
[1]李福運.封閉切削循環指令G73 的應用與研究[J].南方金屬,2013,06:52-54.
[2]李東君.關于數控教材中G73 封閉粗車循環指令分析與應用[J].機床與液壓,2011,22:30-33.
[3]郭建平.淺談G73 指令在數控車床的應用技巧[J].科學創新導報,2010,05: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