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標準地調查的基礎上,采用不同施肥方法,對毛竹筍產量的影響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條件下(如:立地條件、肥料品種、施肥量等),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效果最好;溝施的方法次之;伐樁施肥的方法第三;撒施的方法效果最差。可見采用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可較大地提高毛竹筍的產量。
關鍵詞:施肥方法;毛竹筍產量;對比試驗
收稿日期:20131205
作者簡介:盧發坤(1978—),男,福建明溪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1009203
1試驗林概況
毛竹試驗林位于福建省明溪縣胡坊鎮,地處東經117°10′~117°20′,北緯26°10′~26°20′,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調查地海拔530~830m,立地條件中等,為山地紅壤。試驗林是在原有零星分布毛竹的基礎上,通過逐年墾復發展起來成為現有野生毛竹林,近年都有進行劈草撫育。
2試驗設計與調查方法
2.1試驗設計
在對比試驗的毛竹林內,在坑部、山坡的中部和山坡的上部分別隨機布設25個面積為0.0667hm2(即1畝)正方形標準地,每個標準地周圍設置10m的隔離帶。肥料選生產上較為常用的毛竹專用肥,其用量均為每公頃施750kg。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各部位分別設計5個區組5種處理,分別是:處理①對照,不施肥;處理②撒施;處理③伐樁施肥;處理④溝施;處理⑤溝施結合伐樁施肥。施肥時間為2012年10月中旬。
2.2調查方法
2013年3月出筍時開始挖筍,對每個標準地每天挖筍的重量逐一進行登記,登記至各試驗標準地的留筍養竹數相同為止。
3結果與分析
3.1試驗結果
經過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得出如下結果(見表1、表2、表3)。
3.2方差分析
經對不同施肥方法的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區組間標準地筍產量差異都不顯著,而不同處理間標準地筍產量都存在極顯著差異。
3.3多重比較
根據方差分析,不同處理間毛竹筍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但并不能說明以上任何處理之間都存在差異,為此,進行q檢驗法多重比較。
經過多重比較結果可以得出:不同坡位平均每公頃產筍量,都是以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效果最好;溝施的方法次之;伐樁施肥的方法第三;撒施的方法效果最差。但四種施肥方法間對毛竹每公頃筍產量的影響未達到顯著水平。
4種施肥方法與未施肥的對照相比,溝施結合伐樁施肥、溝施、伐樁施肥的結果比對照都有著極顯著差異,撒施與對照相比都有顯著差異。
4結語
對毛竹施肥是培養竹林提高毛竹筍產量的主要措施,但在相同條件下,采用不同施肥方法進行施肥,其產筍量存在差異。endprint
摘要:在標準地調查的基礎上,采用不同施肥方法,對毛竹筍產量的影響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條件下(如:立地條件、肥料品種、施肥量等),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效果最好;溝施的方法次之;伐樁施肥的方法第三;撒施的方法效果最差。可見采用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可較大地提高毛竹筍的產量。
關鍵詞:施肥方法;毛竹筍產量;對比試驗
收稿日期:20131205
作者簡介:盧發坤(1978—),男,福建明溪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1009203
1試驗林概況
毛竹試驗林位于福建省明溪縣胡坊鎮,地處東經117°10′~117°20′,北緯26°10′~26°20′,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調查地海拔530~830m,立地條件中等,為山地紅壤。試驗林是在原有零星分布毛竹的基礎上,通過逐年墾復發展起來成為現有野生毛竹林,近年都有進行劈草撫育。
2試驗設計與調查方法
2.1試驗設計
在對比試驗的毛竹林內,在坑部、山坡的中部和山坡的上部分別隨機布設25個面積為0.0667hm2(即1畝)正方形標準地,每個標準地周圍設置10m的隔離帶。肥料選生產上較為常用的毛竹專用肥,其用量均為每公頃施750kg。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各部位分別設計5個區組5種處理,分別是:處理①對照,不施肥;處理②撒施;處理③伐樁施肥;處理④溝施;處理⑤溝施結合伐樁施肥。施肥時間為2012年10月中旬。
2.2調查方法
2013年3月出筍時開始挖筍,對每個標準地每天挖筍的重量逐一進行登記,登記至各試驗標準地的留筍養竹數相同為止。
3結果與分析
3.1試驗結果
經過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得出如下結果(見表1、表2、表3)。
3.2方差分析
經對不同施肥方法的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區組間標準地筍產量差異都不顯著,而不同處理間標準地筍產量都存在極顯著差異。
3.3多重比較
根據方差分析,不同處理間毛竹筍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但并不能說明以上任何處理之間都存在差異,為此,進行q檢驗法多重比較。
經過多重比較結果可以得出:不同坡位平均每公頃產筍量,都是以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效果最好;溝施的方法次之;伐樁施肥的方法第三;撒施的方法效果最差。但四種施肥方法間對毛竹每公頃筍產量的影響未達到顯著水平。
4種施肥方法與未施肥的對照相比,溝施結合伐樁施肥、溝施、伐樁施肥的結果比對照都有著極顯著差異,撒施與對照相比都有顯著差異。
4結語
對毛竹施肥是培養竹林提高毛竹筍產量的主要措施,但在相同條件下,采用不同施肥方法進行施肥,其產筍量存在差異。endprint
摘要:在標準地調查的基礎上,采用不同施肥方法,對毛竹筍產量的影響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條件下(如:立地條件、肥料品種、施肥量等),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效果最好;溝施的方法次之;伐樁施肥的方法第三;撒施的方法效果最差。可見采用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可較大地提高毛竹筍的產量。
關鍵詞:施肥方法;毛竹筍產量;對比試驗
收稿日期:20131205
作者簡介:盧發坤(1978—),男,福建明溪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1009203
1試驗林概況
毛竹試驗林位于福建省明溪縣胡坊鎮,地處東經117°10′~117°20′,北緯26°10′~26°20′,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調查地海拔530~830m,立地條件中等,為山地紅壤。試驗林是在原有零星分布毛竹的基礎上,通過逐年墾復發展起來成為現有野生毛竹林,近年都有進行劈草撫育。
2試驗設計與調查方法
2.1試驗設計
在對比試驗的毛竹林內,在坑部、山坡的中部和山坡的上部分別隨機布設25個面積為0.0667hm2(即1畝)正方形標準地,每個標準地周圍設置10m的隔離帶。肥料選生產上較為常用的毛竹專用肥,其用量均為每公頃施750kg。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各部位分別設計5個區組5種處理,分別是:處理①對照,不施肥;處理②撒施;處理③伐樁施肥;處理④溝施;處理⑤溝施結合伐樁施肥。施肥時間為2012年10月中旬。
2.2調查方法
2013年3月出筍時開始挖筍,對每個標準地每天挖筍的重量逐一進行登記,登記至各試驗標準地的留筍養竹數相同為止。
3結果與分析
3.1試驗結果
經過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得出如下結果(見表1、表2、表3)。
3.2方差分析
經對不同施肥方法的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區組間標準地筍產量差異都不顯著,而不同處理間標準地筍產量都存在極顯著差異。
3.3多重比較
根據方差分析,不同處理間毛竹筍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但并不能說明以上任何處理之間都存在差異,為此,進行q檢驗法多重比較。
經過多重比較結果可以得出:不同坡位平均每公頃產筍量,都是以溝施結合伐樁施肥的方法效果最好;溝施的方法次之;伐樁施肥的方法第三;撒施的方法效果最差。但四種施肥方法間對毛竹每公頃筍產量的影響未達到顯著水平。
4種施肥方法與未施肥的對照相比,溝施結合伐樁施肥、溝施、伐樁施肥的結果比對照都有著極顯著差異,撒施與對照相比都有顯著差異。
4結語
對毛竹施肥是培養竹林提高毛竹筍產量的主要措施,但在相同條件下,采用不同施肥方法進行施肥,其產筍量存在差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