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維西縣是滇西北的青刺果重要產地,青刺果是有多種用途的稀有木本油料植物,對山區脫貧致富具有潛在的開發價值。分析了維西縣發展青刺果產業的優勢,包括優越的氣侯條件,豐富的種質資源,充足的土地資源,群眾積極性高,栽培技術要求不高等,探討了青刺果產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青刺果;發展前景;種源優勢;維西縣
收稿日期:20131206
作者簡介:陳學芳(1966—),女,云南維西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及農村能源工作。中圖分類號:S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1012402
1引言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是國家貧困縣之一,是集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山區為一體的山區農業縣,村中有林,林中有村。森林資源豐富,土地資源遼闊,農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廣種薄收,沒有發揮維西縣的自然優勢。“九五”期間,維西縣委、縣政府提出以綠色經濟為龍頭的發展戰略,擬定了綠色產業經濟發展規劃。以市場為導向,研究綠色產業的發展方向,走依托林業發展的經濟路子,確立了發展5萬畝青刺果基地建設規劃。2013年初,維西縣林業局,以富民強縣為目標,在建設“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的新維西中,又在2020年富民遠景目標計劃中確定新建3.5萬畝的青刺果建設計劃。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脈中南部縱谷地帶,滇西北迪慶藏族自治州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 98°45′~99°34′,北緯26°53′~28°02′之間。地勢北高南低。最高山峰為西北部的查布朵嘎峰,海拔4880m;最低點為南部維登鄉碧玉河入瀾滄江處,海拔1570m,相對高差3310m。維西地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具有低緯度高海拔季風氣候特點,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稱。年均溫113℃,極端最高溫317℃,極端最低溫-6℃,年均降水量954mm,年日照時數20713h,無霜期195d。維西縣森林土壤呈現明顯的垂直分布,從高海拔到低海拔依次有:草氈土(高山草甸土)、黑氈土(亞高山草甸土)、棕色針葉林土(漂灰土)、暗棕壤、棕壤、黃棕壤、紅壤等。南北跨度122km,東西跨度79km,全縣土地總面積447664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3696801hm2,占總面積的826%;非林業用地面積779839hm2,占總面積的174%。全縣森林覆蓋率7483%。維西縣行政隸屬迪慶州,轄7鄉3鎮,共有79個村委會,992個村民小組。
2青刺果產業發展的優勢
2.1自然環境優勢
青刺果的生理特性是喜冷、耐寒、耐旱、不擇土壤,最適宜種植區為海拔2300m左右,維西縣自然環境優越、污染少,生態平衡;境內無工業,空氣、水質未受到污染;因長期種植雜糧,農民很少使用化肥、農藥和地膜,施肥以農家肥為主,杜絕了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和土壤板結等現象。優越的自然環境為青刺果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2資源優勢
青刺果(prinxepiuq utilis Royle):灌木,別名青刺尖、扁核木、打油果等(本項目稱:青刺果)。根據《世界植物書庫》、《中國木本油植物圖鑒》、《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補編)、《滇南本草》等資料記載,青刺果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四川、貴州、甘肅、寧夏等省海拔1800~3000m范圍內高寒冷涼地區,是一種高寒冷涼地區特有的耐寒、耐旱、耐瘠、抗逆性強,多年生的特種油料資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迪慶州(維西縣)及周邊州市,是云南省滇西北的特色生物資源。野生青刺果在維西縣生長于海拔1800~3000m范圍的山坡、荒地、地邊、路邊和陰濕山溝灌叢中,分布廣泛,結合退耕還林、特色經濟林基地等的發展,藴藏著豐富的青刺果種質資源。由于得到重視和保護,至今野生青刺果面積只增不減,據2013年10月初步調查統計:野生青刺果從2002年的15萬畝發展到2萬畝;退耕還林、特色經濟林基地發展003萬畝;維西縣龍頭企業碧羅雪山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發展青刺果基地總規模002萬畝,維西共計現有青刺果205 萬畝。
2.3種源優勢
維西縣全縣范圍內田邊地角都生長著優良的野生青刺果,成熟季節就可在當地采集良種,種源豐富。可以依托龍頭企業發展育苗和種植。當地龍頭企業已建立一套青刺果良種選擇、育苗、種植、采收,產品加工等規范技術措施,已確定在維西縣永春鄉拖枝村荒坡地,鞏固示范優良育苗基地10畝,培育適合項目區的優良青刺果種源;新建100畝青刺果標準化育苗基地,進行標準化育苗達18萬株/畝,組織項目區300戶農民種植5000畝青刺果基地,為帶動維西青刺果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4勞動力資源優勢
維西縣有眾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2011年末,全縣農業人口142154人,農村勞動力92684人。有傳統青刺果種植與管理經驗。
2.5發展優勢
維西縣是滇西北的青刺果重要產地,由于青刺果產業化開發起步晚,與資源極不相稱,發展青刺果產業,對合理利用資源,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具有非常好的示范效應。
2.6技術優勢
維西縣野生青刺果資源豐富,農戶擁有青刺果種植、管理、初加工的實踐經驗,以龍頭企業示范育苗為主,林業部門發動百姓育苗為輔以取得成功經驗,這些為標準化青刺果種植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3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膳食營養結構的完善,油脂的消費出現了新的變化趨勢。總體上,伴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事業發展,開拓了油脂的利用范圍和擴大了利用數量,油脂的總需求量呈現較快增長趨勢,但另一方面,鑒于肥胖成為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日益普遍的通病,并由誘發心腦血管病變導致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對人類健康構成了侵害和潛在的威脅,出于對人類健康的需要,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各類動物脂肪逐漸遭到冷遇,而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則愈來愈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是未遭受工業污染的純天然野生植物油更成為人類追求的目標。青刺果油出自天然,清香純正,是一種天然的營養保健油,并且由于含有特殊的藥用成分,有較顯著的消腫化瘀功效,有潛在藥用開發價值,并作為化妝品和洗滌劑等產品的配方成分,因而判定青刺果油有較樂觀的潛在市場容量。況且,青刺果油營養與保健并行不悖,可使美食家們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享受特殊意義上的保健甚至治療作用,讓更多人不必望“油”生畏。endprint
青刺果用途很廣,根、葉、果、均可入藥或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等作用。其根可治療虛咳,莖和葉可治牙痛。嫩尖主治癰疽、毒瘡和結核病,也可制作成咸菜食用。果治消化不良,又可釀酒。果仁可供榨油食用,油餅是上等飼料,是一種開發利用價值很大的經濟植物。青刺果油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據分析化驗得出青刺果生油中,含有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氨基酸、花生稀酸。油酸和亞油酸易被人體吸收,能中和血液中的膽固醇,對治療肝炎、胃炎、高血壓和心臟病等均有輔助療效。據云南省分析測試研究所測定,全果含油量20%~25%,種仁含油量高達35%。青刺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它是一種很好的抗衰老治心血管病的良藥,油中未檢查出芥酸等其它對人體有害成份含量。說明該油是一種較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同時還可以作為化妝品及其它用品。
青刺果油市場前景好,在維西價格不斷上升:青刺果價格從2002年度的4元/kg,上升到2013年度的60元/kg;青刺果油的價格從2002年度的20元/kg,上升到2013年度的340元/kg(精包裝純油);價格的大幅度上升,說明青刺果油的功效得到廣泛應用,產量供不應求。維西縣龍頭企業2013年的統計:青刺果年收購量100t,60元/kg;青刺果油2012年度實際生產量10t,實際銷售量8t,價格為340元/kg(精包裝純油),產值136萬元,目標市場300萬元,銷往全國各地維西半高山農作物產量低,平均畝產玉米約200kg,折算為人民幣不到400元,種植農作物的土地生產力很低,多屬退耕還草、還林地。在這個范圍非常適宜種植青刺果。每畝產100~110株,地邊、路旁、溝箐兩岸可以采用株距為2cm的密植。3~5年進入初果期,6~8年進入盛果期,單株產量可達1kg左右,畝產約100kg。2株青刺果產量的價錢就能買到1畝地生產的玉米,果期可持續到50多年,最長可達100年以上。樹體衰老后,可以砍掉,靠萌芽重新復壯成林。
由于青刺果具有很高的食用、醫療和保健價值。為此,我國近年來相繼對青刺果進行了開發,并用現代科學知識對野生青刺果的人工馴化和人工栽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好成績。在崇尚自然的潮流下,立足于維西經濟的實際情況,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發展產業化”的發展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本地區、云南省乃至全國各地市場需求為目的,以實現產品銷售為目標,以龍頭企業的青刺果產業發展為引導,維西將大量種植青刺果,使青刺果產量大幅度提高并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 詹琳.青刺果油料的研究[J].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01,25(3):25~26.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endprint
青刺果用途很廣,根、葉、果、均可入藥或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等作用。其根可治療虛咳,莖和葉可治牙痛。嫩尖主治癰疽、毒瘡和結核病,也可制作成咸菜食用。果治消化不良,又可釀酒。果仁可供榨油食用,油餅是上等飼料,是一種開發利用價值很大的經濟植物。青刺果油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據分析化驗得出青刺果生油中,含有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氨基酸、花生稀酸。油酸和亞油酸易被人體吸收,能中和血液中的膽固醇,對治療肝炎、胃炎、高血壓和心臟病等均有輔助療效。據云南省分析測試研究所測定,全果含油量20%~25%,種仁含油量高達35%。青刺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它是一種很好的抗衰老治心血管病的良藥,油中未檢查出芥酸等其它對人體有害成份含量。說明該油是一種較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同時還可以作為化妝品及其它用品。
青刺果油市場前景好,在維西價格不斷上升:青刺果價格從2002年度的4元/kg,上升到2013年度的60元/kg;青刺果油的價格從2002年度的20元/kg,上升到2013年度的340元/kg(精包裝純油);價格的大幅度上升,說明青刺果油的功效得到廣泛應用,產量供不應求。維西縣龍頭企業2013年的統計:青刺果年收購量100t,60元/kg;青刺果油2012年度實際生產量10t,實際銷售量8t,價格為340元/kg(精包裝純油),產值136萬元,目標市場300萬元,銷往全國各地維西半高山農作物產量低,平均畝產玉米約200kg,折算為人民幣不到400元,種植農作物的土地生產力很低,多屬退耕還草、還林地。在這個范圍非常適宜種植青刺果。每畝產100~110株,地邊、路旁、溝箐兩岸可以采用株距為2cm的密植。3~5年進入初果期,6~8年進入盛果期,單株產量可達1kg左右,畝產約100kg。2株青刺果產量的價錢就能買到1畝地生產的玉米,果期可持續到50多年,最長可達100年以上。樹體衰老后,可以砍掉,靠萌芽重新復壯成林。
由于青刺果具有很高的食用、醫療和保健價值。為此,我國近年來相繼對青刺果進行了開發,并用現代科學知識對野生青刺果的人工馴化和人工栽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好成績。在崇尚自然的潮流下,立足于維西經濟的實際情況,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發展產業化”的發展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本地區、云南省乃至全國各地市場需求為目的,以實現產品銷售為目標,以龍頭企業的青刺果產業發展為引導,維西將大量種植青刺果,使青刺果產量大幅度提高并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 詹琳.青刺果油料的研究[J].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01,25(3):25~26.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endprint
青刺果用途很廣,根、葉、果、均可入藥或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等作用。其根可治療虛咳,莖和葉可治牙痛。嫩尖主治癰疽、毒瘡和結核病,也可制作成咸菜食用。果治消化不良,又可釀酒。果仁可供榨油食用,油餅是上等飼料,是一種開發利用價值很大的經濟植物。青刺果油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據分析化驗得出青刺果生油中,含有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氨基酸、花生稀酸。油酸和亞油酸易被人體吸收,能中和血液中的膽固醇,對治療肝炎、胃炎、高血壓和心臟病等均有輔助療效。據云南省分析測試研究所測定,全果含油量20%~25%,種仁含油量高達35%。青刺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它是一種很好的抗衰老治心血管病的良藥,油中未檢查出芥酸等其它對人體有害成份含量。說明該油是一種較理想的綠色保健食品,同時還可以作為化妝品及其它用品。
青刺果油市場前景好,在維西價格不斷上升:青刺果價格從2002年度的4元/kg,上升到2013年度的60元/kg;青刺果油的價格從2002年度的20元/kg,上升到2013年度的340元/kg(精包裝純油);價格的大幅度上升,說明青刺果油的功效得到廣泛應用,產量供不應求。維西縣龍頭企業2013年的統計:青刺果年收購量100t,60元/kg;青刺果油2012年度實際生產量10t,實際銷售量8t,價格為340元/kg(精包裝純油),產值136萬元,目標市場300萬元,銷往全國各地維西半高山農作物產量低,平均畝產玉米約200kg,折算為人民幣不到400元,種植農作物的土地生產力很低,多屬退耕還草、還林地。在這個范圍非常適宜種植青刺果。每畝產100~110株,地邊、路旁、溝箐兩岸可以采用株距為2cm的密植。3~5年進入初果期,6~8年進入盛果期,單株產量可達1kg左右,畝產約100kg。2株青刺果產量的價錢就能買到1畝地生產的玉米,果期可持續到50多年,最長可達100年以上。樹體衰老后,可以砍掉,靠萌芽重新復壯成林。
由于青刺果具有很高的食用、醫療和保健價值。為此,我國近年來相繼對青刺果進行了開發,并用現代科學知識對野生青刺果的人工馴化和人工栽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很好成績。在崇尚自然的潮流下,立足于維西經濟的實際情況,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發展產業化”的發展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本地區、云南省乃至全國各地市場需求為目的,以實現產品銷售為目標,以龍頭企業的青刺果產業發展為引導,維西將大量種植青刺果,使青刺果產量大幅度提高并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 詹琳.青刺果油料的研究[J].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01,25(3):25~26.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