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 蘇宏
摘要:分析了綠色管理的關鍵要素,包括引導、消減、評估、再發展,指出了污水處理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行業,實施綠色管理,可以有效地解決污水處理廠的“達標排放、控制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及二次污染”等問題,提出了根本途徑是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模式與綠色管理的緊密結合,使污水處理廠走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綠色管理;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1引言
綠色管理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伴隨著西方綠色運動的浪潮,由綠色一詞引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領域而產生的。在德國較早正式使用了綠色管理之后不同的學者對綠色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大都是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和循環經濟理論等為理論依據,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實現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政府作為推進科學發展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力量,要充分發揮帶頭和示范作用,而且還要承擔起領導核心的責任。綠色管理可以一般地概括為4E模式:引導(Educe),由政府作出宣傳,在全社會倡導綠色理念;消減(Eliminate),政府通過采用各種手段進行控制和激勵,逐步消減污染,浪費現象,實現節能降耗;評估(Evaluate)為真正落實綠色管理,通過制定各種標準評定行為主體是否達到綠色管理的要求;再發展(Evolution)改善由工業經濟帶來的環境破壞,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1]。
2綠色管理是推動污水處理廠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污水處理作為一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要優化建設、運行、管理體制,實現污水處理的資源化,搞好污水處理的規劃,制定一系列支持污水處理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還要大力發展污水處理的科學技術,研究污水處理的新工藝、新設備,把污水處理與水資源的再利用結合起來。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實施綠色管理是創建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的有力保障,污水處理行業屬于環保產業,在改善城市水體環境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隨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在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臭氣、噪聲、固廢等二次污染的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污水處理廠的周邊不斷進行著開發、擴建,污水處理廠二次污染問題不但給周邊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而且也制約了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近年來,市民對污水處理廠二次污染問題的投訴與日俱增。因此,必須依靠實施綠色管理,來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廠的二次污染問題。政府管理部門必須將現有的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模式與綠色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污水處理廠走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
3污水處理廠綠色管理實施步驟分析
綠色管理與傳統的其他管理理念相比,綠色管理更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工作中,依托綠色管理、績效管理、標準化管理等現代化管理模式,強化行業管理,科學指導污水處理工作走可持續發展道路;[2]不斷優化工藝方案,提升污水處理水平;積極調研論證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向著“工藝先進可靠、管理規范、排放達標、資源再生的污水處理廠”這一遠景積極邁進。
3.1切實履行責任,做好污水達標排放工作
在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及污水處理廠操作工人的艱辛努力下,我國的排水事業迅猛發展,污水處理從無到有,從一級到二級,截至2012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340座,污水處理能力約1.42億m3/d,比2011年底增加約600萬m3/d。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7.4%。住房城鄉建設部強調要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明確城鎮污水處理的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保障措施,建設與管理并重,實現城鎮污水處理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確保污水達標排放[3]。
(1)動態調控,確保污水處理穩定達標排放。已經建好的污水處理廠,政府將標準化管理、績效管理等綠色管理模式引入污水處理廠的行業管理工作中,加強科研攻關,對進出水污染物濃度進行全過程節點跟蹤監測,分析關聯數據,建立數據庫,依據進水變化,動態調控運行體系。污水處理廠在全年COD進水超標天數達60%的條件下,出水達標率達95%以上,創同行污水處理管理最好水平。
(2)強化監測,齊抓共管城市排水水質。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口均安裝了自動取樣器,每隔12min取樣一次,由取得國家實驗室認可、省級資質認定的排水監測站在建設部規定的監測項目、周期和頻率的基礎上加大監測力度,同時對排水管網的關鍵節點和重點排水戶進行取樣監測,監測數據每周形成水質簡報報市城管局和環保局,形成信息共享、齊抓共管排水水質的局面。
3.2控制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植入綠色管理理念,在工作制度、操作規程方面注重對環保節能的硬性要求,并采取嚴格的績效考核措施來約束激勵干部職工的環保行為。干部職工的環保意識、節能意識顯著提高。通過預算管理的全面覆蓋,有效的規范了生產運行和行政管理費用開支,極大地減少了管理費用的浪費現象,增強了全員節約意識,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通過對設備、設施的考核管理,保證了設備設施的完好率和及時修復率,設備設施得到及時維護和保養,陸續淘汰工藝落后、能耗大的設備,采用節能高效設備,減少了水、電、油等資源的消耗,降低了生產運行成本,嚴控固定資產管理和物資管理,推行以舊換新制度,規范物資采購及耗用流程,杜絕了浪費現象。利用處理完的尾水與常溫的溫差,建成并運行了水源空調系統,全面替代了原有的電空調和燃煤鍋爐,為生產生活區域供熱、制冷,實現了節電、省煤、減排二氧化硫的清潔生產。
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送到熱電廠混合焚燒,通過該項目實施,實現了污泥處置的無害化與資源化,污泥中有機成分存在一定的熱值,熱電廠混和焚燒后產生的爐灰可制作空心磚,不僅達到節能減排目的,還給社會帶來一定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4綠色管理在城市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工作中的顯著成效
隨著綠色管理在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污水處理達標率和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在成本控制、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齊抓共管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水達標率,在強化綠色管理以來,年均COD進水超標天數達60%的條件下,出水達標率達95%以上,創同行污水處理管理最好水平。
(2)以綠色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有效的規范了生產運行和行政管理費用開支,極大地減少了管理費用的浪費現象,對設備、設施的考核管理,保證了設備設施的完好率和及時修復率,設備設施得到及時維護和保養,剩余污泥送到熱電廠混合焚燒,通過該項目實施,實現了污泥處置的無害化與資源化。
(3)以綠色管理為理念市污水處理廠先后獲全國污水處理突出貢獻單位、省污水處理先進單位、省排水行業優秀管理單位和服務單位;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及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梅.政府綠色管理[J].理論界,2013(1):59~61.
[2] 崔志寬.建設綠色大學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分析[J].綠色科技,2013(7):319~321.
[3] 郭潔.我國城市排水行業運營管理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3(8):122~125.endprint
摘要:分析了綠色管理的關鍵要素,包括引導、消減、評估、再發展,指出了污水處理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行業,實施綠色管理,可以有效地解決污水處理廠的“達標排放、控制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及二次污染”等問題,提出了根本途徑是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模式與綠色管理的緊密結合,使污水處理廠走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綠色管理;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1引言
綠色管理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伴隨著西方綠色運動的浪潮,由綠色一詞引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領域而產生的。在德國較早正式使用了綠色管理之后不同的學者對綠色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大都是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和循環經濟理論等為理論依據,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實現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政府作為推進科學發展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力量,要充分發揮帶頭和示范作用,而且還要承擔起領導核心的責任。綠色管理可以一般地概括為4E模式:引導(Educe),由政府作出宣傳,在全社會倡導綠色理念;消減(Eliminate),政府通過采用各種手段進行控制和激勵,逐步消減污染,浪費現象,實現節能降耗;評估(Evaluate)為真正落實綠色管理,通過制定各種標準評定行為主體是否達到綠色管理的要求;再發展(Evolution)改善由工業經濟帶來的環境破壞,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1]。
2綠色管理是推動污水處理廠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污水處理作為一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要優化建設、運行、管理體制,實現污水處理的資源化,搞好污水處理的規劃,制定一系列支持污水處理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還要大力發展污水處理的科學技術,研究污水處理的新工藝、新設備,把污水處理與水資源的再利用結合起來。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實施綠色管理是創建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的有力保障,污水處理行業屬于環保產業,在改善城市水體環境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隨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在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臭氣、噪聲、固廢等二次污染的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污水處理廠的周邊不斷進行著開發、擴建,污水處理廠二次污染問題不但給周邊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而且也制約了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近年來,市民對污水處理廠二次污染問題的投訴與日俱增。因此,必須依靠實施綠色管理,來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廠的二次污染問題。政府管理部門必須將現有的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模式與綠色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污水處理廠走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
3污水處理廠綠色管理實施步驟分析
綠色管理與傳統的其他管理理念相比,綠色管理更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工作中,依托綠色管理、績效管理、標準化管理等現代化管理模式,強化行業管理,科學指導污水處理工作走可持續發展道路;[2]不斷優化工藝方案,提升污水處理水平;積極調研論證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向著“工藝先進可靠、管理規范、排放達標、資源再生的污水處理廠”這一遠景積極邁進。
3.1切實履行責任,做好污水達標排放工作
在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及污水處理廠操作工人的艱辛努力下,我國的排水事業迅猛發展,污水處理從無到有,從一級到二級,截至2012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340座,污水處理能力約1.42億m3/d,比2011年底增加約600萬m3/d。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7.4%。住房城鄉建設部強調要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明確城鎮污水處理的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保障措施,建設與管理并重,實現城鎮污水處理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確保污水達標排放[3]。
(1)動態調控,確保污水處理穩定達標排放。已經建好的污水處理廠,政府將標準化管理、績效管理等綠色管理模式引入污水處理廠的行業管理工作中,加強科研攻關,對進出水污染物濃度進行全過程節點跟蹤監測,分析關聯數據,建立數據庫,依據進水變化,動態調控運行體系。污水處理廠在全年COD進水超標天數達60%的條件下,出水達標率達95%以上,創同行污水處理管理最好水平。
(2)強化監測,齊抓共管城市排水水質。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口均安裝了自動取樣器,每隔12min取樣一次,由取得國家實驗室認可、省級資質認定的排水監測站在建設部規定的監測項目、周期和頻率的基礎上加大監測力度,同時對排水管網的關鍵節點和重點排水戶進行取樣監測,監測數據每周形成水質簡報報市城管局和環保局,形成信息共享、齊抓共管排水水質的局面。
3.2控制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植入綠色管理理念,在工作制度、操作規程方面注重對環保節能的硬性要求,并采取嚴格的績效考核措施來約束激勵干部職工的環保行為。干部職工的環保意識、節能意識顯著提高。通過預算管理的全面覆蓋,有效的規范了生產運行和行政管理費用開支,極大地減少了管理費用的浪費現象,增強了全員節約意識,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通過對設備、設施的考核管理,保證了設備設施的完好率和及時修復率,設備設施得到及時維護和保養,陸續淘汰工藝落后、能耗大的設備,采用節能高效設備,減少了水、電、油等資源的消耗,降低了生產運行成本,嚴控固定資產管理和物資管理,推行以舊換新制度,規范物資采購及耗用流程,杜絕了浪費現象。利用處理完的尾水與常溫的溫差,建成并運行了水源空調系統,全面替代了原有的電空調和燃煤鍋爐,為生產生活區域供熱、制冷,實現了節電、省煤、減排二氧化硫的清潔生產。
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送到熱電廠混合焚燒,通過該項目實施,實現了污泥處置的無害化與資源化,污泥中有機成分存在一定的熱值,熱電廠混和焚燒后產生的爐灰可制作空心磚,不僅達到節能減排目的,還給社會帶來一定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4綠色管理在城市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工作中的顯著成效
隨著綠色管理在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污水處理達標率和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在成本控制、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齊抓共管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水達標率,在強化綠色管理以來,年均COD進水超標天數達60%的條件下,出水達標率達95%以上,創同行污水處理管理最好水平。
(2)以綠色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有效的規范了生產運行和行政管理費用開支,極大地減少了管理費用的浪費現象,對設備、設施的考核管理,保證了設備設施的完好率和及時修復率,設備設施得到及時維護和保養,剩余污泥送到熱電廠混合焚燒,通過該項目實施,實現了污泥處置的無害化與資源化。
(3)以綠色管理為理念市污水處理廠先后獲全國污水處理突出貢獻單位、省污水處理先進單位、省排水行業優秀管理單位和服務單位;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及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梅.政府綠色管理[J].理論界,2013(1):59~61.
[2] 崔志寬.建設綠色大學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分析[J].綠色科技,2013(7):319~321.
[3] 郭潔.我國城市排水行業運營管理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3(8):122~125.endprint
摘要:分析了綠色管理的關鍵要素,包括引導、消減、評估、再發展,指出了污水處理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行業,實施綠色管理,可以有效地解決污水處理廠的“達標排放、控制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及二次污染”等問題,提出了根本途徑是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模式與綠色管理的緊密結合,使污水處理廠走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綠色管理;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1引言
綠色管理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伴隨著西方綠色運動的浪潮,由綠色一詞引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領域而產生的。在德國較早正式使用了綠色管理之后不同的學者對綠色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大都是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和循環經濟理論等為理論依據,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實現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政府作為推進科學發展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力量,要充分發揮帶頭和示范作用,而且還要承擔起領導核心的責任。綠色管理可以一般地概括為4E模式:引導(Educe),由政府作出宣傳,在全社會倡導綠色理念;消減(Eliminate),政府通過采用各種手段進行控制和激勵,逐步消減污染,浪費現象,實現節能降耗;評估(Evaluate)為真正落實綠色管理,通過制定各種標準評定行為主體是否達到綠色管理的要求;再發展(Evolution)改善由工業經濟帶來的環境破壞,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1]。
2綠色管理是推動污水處理廠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污水處理作為一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要優化建設、運行、管理體制,實現污水處理的資源化,搞好污水處理的規劃,制定一系列支持污水處理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還要大力發展污水處理的科學技術,研究污水處理的新工藝、新設備,把污水處理與水資源的再利用結合起來。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實施綠色管理是創建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的有力保障,污水處理行業屬于環保產業,在改善城市水體環境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隨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在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臭氣、噪聲、固廢等二次污染的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污水處理廠的周邊不斷進行著開發、擴建,污水處理廠二次污染問題不但給周邊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而且也制約了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近年來,市民對污水處理廠二次污染問題的投訴與日俱增。因此,必須依靠實施綠色管理,來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廠的二次污染問題。政府管理部門必須將現有的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模式與綠色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污水處理廠走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
3污水處理廠綠色管理實施步驟分析
綠色管理與傳統的其他管理理念相比,綠色管理更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工作中,依托綠色管理、績效管理、標準化管理等現代化管理模式,強化行業管理,科學指導污水處理工作走可持續發展道路;[2]不斷優化工藝方案,提升污水處理水平;積極調研論證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向著“工藝先進可靠、管理規范、排放達標、資源再生的污水處理廠”這一遠景積極邁進。
3.1切實履行責任,做好污水達標排放工作
在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及污水處理廠操作工人的艱辛努力下,我國的排水事業迅猛發展,污水處理從無到有,從一級到二級,截至2012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340座,污水處理能力約1.42億m3/d,比2011年底增加約600萬m3/d。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7.4%。住房城鄉建設部強調要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明確城鎮污水處理的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保障措施,建設與管理并重,實現城鎮污水處理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確保污水達標排放[3]。
(1)動態調控,確保污水處理穩定達標排放。已經建好的污水處理廠,政府將標準化管理、績效管理等綠色管理模式引入污水處理廠的行業管理工作中,加強科研攻關,對進出水污染物濃度進行全過程節點跟蹤監測,分析關聯數據,建立數據庫,依據進水變化,動態調控運行體系。污水處理廠在全年COD進水超標天數達60%的條件下,出水達標率達95%以上,創同行污水處理管理最好水平。
(2)強化監測,齊抓共管城市排水水質。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口均安裝了自動取樣器,每隔12min取樣一次,由取得國家實驗室認可、省級資質認定的排水監測站在建設部規定的監測項目、周期和頻率的基礎上加大監測力度,同時對排水管網的關鍵節點和重點排水戶進行取樣監測,監測數據每周形成水質簡報報市城管局和環保局,形成信息共享、齊抓共管排水水質的局面。
3.2控制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植入綠色管理理念,在工作制度、操作規程方面注重對環保節能的硬性要求,并采取嚴格的績效考核措施來約束激勵干部職工的環保行為。干部職工的環保意識、節能意識顯著提高。通過預算管理的全面覆蓋,有效的規范了生產運行和行政管理費用開支,極大地減少了管理費用的浪費現象,增強了全員節約意識,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通過對設備、設施的考核管理,保證了設備設施的完好率和及時修復率,設備設施得到及時維護和保養,陸續淘汰工藝落后、能耗大的設備,采用節能高效設備,減少了水、電、油等資源的消耗,降低了生產運行成本,嚴控固定資產管理和物資管理,推行以舊換新制度,規范物資采購及耗用流程,杜絕了浪費現象。利用處理完的尾水與常溫的溫差,建成并運行了水源空調系統,全面替代了原有的電空調和燃煤鍋爐,為生產生活區域供熱、制冷,實現了節電、省煤、減排二氧化硫的清潔生產。
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送到熱電廠混合焚燒,通過該項目實施,實現了污泥處置的無害化與資源化,污泥中有機成分存在一定的熱值,熱電廠混和焚燒后產生的爐灰可制作空心磚,不僅達到節能減排目的,還給社會帶來一定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4綠色管理在城市污水處理廠行業管理工作中的顯著成效
隨著綠色管理在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污水處理達標率和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在成本控制、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齊抓共管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水達標率,在強化綠色管理以來,年均COD進水超標天數達60%的條件下,出水達標率達95%以上,創同行污水處理管理最好水平。
(2)以綠色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有效的規范了生產運行和行政管理費用開支,極大地減少了管理費用的浪費現象,對設備、設施的考核管理,保證了設備設施的完好率和及時修復率,設備設施得到及時維護和保養,剩余污泥送到熱電廠混合焚燒,通過該項目實施,實現了污泥處置的無害化與資源化。
(3)以綠色管理為理念市污水處理廠先后獲全國污水處理突出貢獻單位、省污水處理先進單位、省排水行業優秀管理單位和服務單位;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及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梅.政府綠色管理[J].理論界,2013(1):59~61.
[2] 崔志寬.建設綠色大學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分析[J].綠色科技,2013(7):319~321.
[3] 郭潔.我國城市排水行業運營管理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3(8):122~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