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委書記 徐新榮
選準用好群眾滿意的干部
渭南市委書記 徐新榮
新《條例》通篇貫穿一條基本要求:新時期領導干部區別于一般人的重要標志,就是自我要求要更高更嚴、自身作風要更實更硬。
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全面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組織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干部工作的新要求,是我們做好新時期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總章程。
責任更加明確。新《條例》突出黨管干部原則,賦予黨委和組織部門推薦、考察、識別、使用干部新的責任。我體會,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有權必有責,用權要負責,失職瀆職要問責,賦予責任就要履行職責,敢于擔當。要出于公心,選賢任能,在選人用人上時刻反思自己動機善否、私心有無,公道公平公正地選拔任用每一名干部。要堅持原則、堅守標準,不當老好人,不怕得罪人,不為人情關系所縛,不為歪風邪氣所擾,不為個人得失所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選準用好干部。要抓好干部的經常教育,嚴格干部的日常管理,注重干部的平時考核,防止失之于松、失之于軟,努力建設一支為民務實清廉的干部隊伍。
標準更加科學。新《條例》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五條標準”寫進總則,克服了以往好干部千人一面、泛泛而談、講感覺憑印象的“通病”,為選人用人劃定了科學標準。新《條例》還就解決好“四唯”問題作出相應規定,使選人用人的標準更加客觀全面。比如不唯GDP的問題,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實際,發展基礎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唯GDP論英雄、選干部,往往會造成脫離實際、盲目攀比,甚至弄虛作假,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發展,導致發展觀、政績觀的扭曲。但不唯GDP不等于不要發展,而是要實現有質量有效益不留后遺癥的發展、能增進老百姓福祉的發展。對那些以不唯GDP為借口“舒舒服服當官”、平平庸庸干事的人,要敢于說不,真正把那些能干事、會干事、干事不留后遺癥的干部選出來、用到位。比如不唯票的問題,一個時期以來,干部民主推薦票被作為選舉票對待,以票取人的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干部害怕丟選票,寧肯不干事也不得罪人,甘當老好人;有的整天拉關系、搞鉆營,爭取“感情票”“利益票”,甚至拉票賄選,導致民主推薦結果成了“變味”的、既得利益者的“民意”。新《條例》將民主推薦結果由“重要依據”改為“重要參考”,進一步強化了黨組織的把關作用,能夠有效遏制這些不良風氣,讓堅持原則、敢抓敢管、老實干事、群眾滿意的干部不吃虧、受重用。
程序更加規范。新《條例》對干部選拔任用流程進行了大膽革新,最有新意的是將干部任用初始環節從過去的“民主推薦”改為“動議”,明確了干部選拔任用必須經過動議、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任職五個環節。動議程序的前置,使得干部任用的程序鏈條更為完備,干部信息更加透明,進一步加強了對黨委主要負責人的權力約束,將有效杜絕過去干部選拔任用中存在的“長官意志”“臨時起意”和“突擊提拔”等現象,為黨委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領導和把關提供了依據。新《條例》還完善了干部考察的內容,明確提出了群眾公認度不高、跑官拉票、“裸官”等六種情形不得列為考察對象,定義了破格提拔的條件,規范了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崗位設置,在入選資格、被問責干部“復出”上設置了更高的“門檻”,從程序上既有繼承、又有創新,使干部選任工作更加規范、透明和民主。
導向更加鮮明。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新《條例》傳遞出尊崇實干的鮮明導向,讓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的干部充滿希望、更有盼頭,讓碌碌無為、投機鉆營者沒有市場、難以得逞,有效引導更多干部靜下心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踏實干事、為民謀事上來。新《條例》通篇貫穿一條基本要求:新時期領導干部區別于一般人的重要標志,就是自我要求要更高更嚴、自身作風要更實更硬。要堅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努力做一個踏踏實實、本本分分、群眾擁護的好領導干部。
辦刊離不開讀者的大力支持。許多讀者對本刊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及建議。本刊評出以下同志為優秀評刊員,將寄去獎金予以鼓勵。同時,歡迎更多的讀者加入到評刊隊伍中。
王 武 雷 鳴 王 凱 高 峰 陳玉翠 程伊春 代興順 程伊軍
王文濤 楊廷林 張崇慶 任愛玲
本刊優秀評刊員
《當代陜西》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