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強政府性投資項目融資建設管理
——浙江省發改委負責人就《關于進一步加強浙江省政府性投資項目融資建設管理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指導意見》遵循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的原則,審慎穩妥運用BT等政府性債務融資建設模式,切實規范舉借政府性債務行為;積極鼓勵運用PPP等股權性融資建設模式,加快公用基礎設施等政府投資項目建設
問:為什么要制定專門的浙江省政府性投資項目融資建設管理指導意見?
答:加強我省政府性投資項目融資建設管理,推行適合政府投資項目特點的融資方式,對于促進有效投資、提升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水平、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探索BT、BOT、PPP等模式開展項目融資建設,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合作,利用市場主體在資金籌措、項目管理、市場信息的優勢,提高了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促進了我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還存在制度不健全、實施不規范、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對依靠法治方式進一步規范融資建設項目的管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我省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完善政策,抓緊制定《指導意見》,從制度上解決政府性融資建設項目融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兩美浙江”建設。
問:《指導意見》在總體思路上有什么考慮?
答:為切實加強我省政府性投資項目融資建設管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我省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政府性投資項目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指導意見》遵循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的原則,主要體現了以下兩點思路:一是審慎穩妥運用BT等政府性債務融資建設模式,切實規范舉借政府性債務行為;二是積極鼓勵運用PPP等股權性融資建設模式,加快公用基礎設施等政府投資項目建設。
問:《指導意見》對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有哪些比較具體的規定?
答:為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指導意見》主要從BT等政府性債務融資建設模式的適用范圍、投資方條件和決策程序三個方面作了具體規定:
關于適用范圍。明確規定“審慎穩妥運用BT等政府性債務融資建設模式,切實規范舉借政府性債務行為。除公共租賃住房、公路等政府性投資項目外,地方各級政府及所屬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不得以BT等融資建設模式舉借政府性債務。”
關于投資方的條件。投資方的資本、資信情況、資質能力等是關系到融資建設項目能否順利實施的最直接、最基本因素。為選出優秀的投資方,減少融資建設項目風險,《指導意見》除了規定投資方必須滿足“應當是經依法注冊、誠實守信、具備項目建設必備的管理、投融資能力的企業法人或聯合體。投資方投入項目的自有資金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一定比例,并能為項目建設提供建設履約保證金或保函。”這一基本條件外,基于BT、FCP等融資建設項目性質均為債務融資,為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還要求采用BT、FCP等債務模式融資建設的,投資方應具備以下條件:“采用BT等模式融資建設的,投資方應具備以下條件:(1)投資方當年的凈資產不低于融資建設項目的資本金;(2)投資方應具有1個以上的BT成功建設業績,且無不良信用記錄;(3)投資方須在融資建設項目所在地設立獨立法人的項目公司;(4)其他有關規定。”
關于決策程序。依法科學決策是確定融資模式的根本要求。為規范融資模式決策程序、提高融資建設項目管理水平,《指導意見》根據規范管理、事權對等、便民高效的原則,結合《浙江省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關于省與地方項目管理權限的規定,對擬實行BT等政府性債務融資建設的項目,區分省與地方審批的情形分別明確了決策程序。

圖/鄭晨
問:對積極鼓勵運用PPP等股權性融資建設模式,《指導意見》有哪些要求?
答: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我省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有效投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關鍵一招。《指導意見》對各類社會資本和有實力的企業通過PPP融資建設模式投資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從范圍、政策、條件、決策程序和試點工作等方面做了方向性、操作性以及探索性規定。并明確要求“各級發改部門要會同建設、交通、財政等部門研究推出一批直接關系公共利益、涉及公共資源配置和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等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類政府性投資項目,由項目的主管部門牽頭擬定具有吸引力的合作條件,經相關程序后向社會公布。”同時,明確規定“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積極先行開展PPP模式融資建設試點,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項目+物業”等綜合開發模式。通過試點工作,加強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共贏。”
問:指導意見如何加強融資建設項目的公平競爭?
答:推進市場公平競爭,是規范融資建設項目運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作用的有效措施。《指導意見》對采用BT、BOT、FCP、PPP等模式融資建設項目信息發布、招標方式、評標辦法、不招標情形,依據《招標投標法》等法律規定做了進一步細化,增加了《指導意見》的可操作性,以切實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以擇優產生融資建設項目的投資方和建設、生產或者提供融資建設項目有關的貨物、服務等市場主體。如《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引入社會資本的政府性投資項目,批準融資建設方案的地方政府應當及時將融資建設相關信息向社會發布。”規定“融資建設方案明確后,應優先采用招標方式擇優選定融資建設項目的投資方。對市場化條件尚不成熟或者因客觀條件限制難以通過公開競爭方式選定的,可以采用協商、掛牌、競爭性談判、招商等方式確定投資方,但應當在融資建設方案中說明理由,提供相應依據。”規定“除依法可以不進行招投標外,投資方應當通過招標確定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和采購重要設備材料。”等等。
問:《指導意見》如何保障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
答:為保障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指導意見》一方面是著力強化管理。政府監管和項目管理都關系到融資建設項目的全過程,是減少融資建設項目風險,降低融資項目成本,確保融資建設項目科學、高效順利推進的根本。《指導意見》根據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浙江省實際情況,對采用BT、BOT、FCP、PPP等模式融資建設的項目文本編制、重大設計變更、轉包、墊資施工、融資擔保、質量安全管理、造價控制、項目工期等均從資質、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或禁止性規定。另一方面是明確了政府和市場的法律責任。依法履職是規范權力運行的基本準則。《指導意見》對地方政府健全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建設制度,完善投資方保護政策提出了要求,強調嚴格依法加強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投資方和項目建設、勘察、設計單位、咨詢中介機構、監理機構、原材料供應商等單位以及項目業主違法違規行為的問責,并對不同問責對象的重點問責事由作了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