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煥琴 廖必俊

貴州從1987年建立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并開展第一輪省級農改試驗試點,迄今已近三十載。
2014年8月11日至14日,為期三天的“全省農村改革試驗項目觀摩會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驗工作現場會”在湄潭、德江、碧江展開。省委副書記李軍對會議作出批示,副省長劉遠坤、省政協副主席班程農到會并講話。由省委政研室率隊的觀摩團一行歷時三天,實地考察了湄潭、德江、碧江三縣(區)12個觀摩點。
土地流轉興產業富百姓
秋雨中,茶香潤澤的湄潭就像一片綠色海洋,蘊藉著新農村發展磅礴的力量,展示著農村改革鏗鏘奮進的步伐。
“在湄潭,看得見的是茶海,看不見的也是茶海。正是以土地流轉為主要內容的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撬動了湄潭茶產業加速規?;?、標準化、產業化的進程?!变靥犊h人大主任鄭方愉快的說。
湄潭縣以農村改革試驗為契機,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通過近十年的努力,新(改)建黔北民居累計達38000余戶,“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點200余個,成規模、上檔次的黔北民居新村示范點161個。農家建設由“富、學、樂、美”向收入多元化、生活時尚化、居住庭院化、管理民主化的小康社會邁進。
在2008年被確定為全省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點后,湄潭縣核桃壩村村委會所在地已配套建成了四條街道,完善了排污溝、生活垃圾堆放場、停車場、通訊網絡、自來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同時統籌建成了學校、醫院、老年公寓、茶青交易市場、鄉村旅游接待中心、文體廣場等公共設施,逐步實現了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黃家壩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已有2346戶承包戶開展土地流轉,簽訂土地流轉合同3143份,流轉土地達21108畝。該中心在“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原則下,規范了農村土地流轉行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土地規?;鬓D、產業規?;洜I提供了制度保障。
談起土地流轉的發展方向,省社科院農村研究所研究員牟代居說,今后的土地流轉將更加趨向集約化和科技化。建立好每份土地的檔案,更有利“配方施肥”,運用大數據深入分析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日照系數、保水保肥、PH值等相關數據,做到因地制宜種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時,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更要兼顧到雙方利益,實現合作雙贏。
產權變資產,資產變資本
2010年前,因交通區位和自然條件先天不足,經濟發展基礎薄弱,思想觀念落后,資本不愿來、人才留不住,德江處在工業發展滯后、群眾致富無門,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德江縣金融辦主任舒小平說,德江是一個縣域金融匱乏縣。依照現有的農村金融政策,農戶和中小企業發展產業缺乏合法有效抵押物,面臨貸款難;銀行支持優質農業戶和中小企業有法律政策障礙,面臨貸款難。為了破解農村發展產業融資難、難融資矛盾,德江先行先試,于2012年9月在煎茶鎮啟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以及宅基地上的房屋所有權“三權”抵押貸款工作,為發展農業產業,為農戶創業開辦的微型企業、園區企業及鄉鎮個體工商戶貸款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德江縣為“三權改革”進行了較為全面、符合實際的制度設計。出臺了《關于開展“三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三權抵押貸款風險防范和處置預案》,明確了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分別頒發了關于農村林權、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居民房屋等4個抵押貸款管理辦法。
從2012年底開始,銅仁市碧江區推行農村“三權”確權,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探索,碧江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8月13日,當觀摩團走進碧江區產權交易中心、銅仁市房產交易中心、碧江區燈塔辦事處產權交易中心,呈現給觀摩者的,是在一套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利益共享、流轉順暢的農村產權制度下,實現有效破解農村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激活發展內生動力的農村產權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成熟運作流程。
參加觀摩會的黔南州委政研室副主任、小康辦主任宋祖香說:“湄潭、德江、碧江這三個縣(區)解放思想力度大,農改試驗工作力度大,用實招、出實效,真正做到釋放改革紅利,加速經濟社會發展。要把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帶回黔南去,將黔南的農改工作推向深入?!?/p>
碧江區自2012年底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房屋產權及林權等“三權”確權工作以來,始終堅持“確權是基礎、轉化是目的、配套是保障”的工作思路,著力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現已初步建立了一套歸屬清晰、權責明確、流轉順暢的農村產權制度,實現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出效益的可喜局面,激活了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農村土地權確權后,農村土地流轉有了法律依據,農民不再擔心會被別人非法占有,對推進農村土地集中流轉,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農村林地確權后,有利于林地的承租、開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這樣讓農民真正享受到“守住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實惠。
通過“三權”確權,產權變資產,資產變資本,有效解決了融資難的瓶頸。碧江區通過建立產權抵押貸款擔保風險基金,解除了產權貸款的后顧之憂,有利于農民用產權抵押辦理信貸資金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目前,全區辦理地權54272本(宗)(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7188本、宅基地使用權證27084宗)、房屋產權證3158本、林權證51400宗。改變了以前農村資源因無“身份證”而不能進入市場交易的狀況,為產權流轉、抵押融資奠定了基礎,破解了融資難題。共辦理產權抵押貸款1000余戶,產權融資達1.2億元,吸納和激活各類資金10億余元。實現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后,農村資源得到有效流轉,城鄉要素實現集聚整合,產權融資產生了明顯效益。
在堰塘鄉高家灣現代農業觀光園,豐彩大地公司負責人吳廷中說:“多虧了金融制度改革,農業產業規模才得以發展壯大?!?
2012年,德江縣財政用土地收益資金8000萬元作風險擔保金,搭建融資平臺,大力推進“三權”抵押貸款業務,激活了縣域內300億元農村沉睡資本,帶動30多億房開資金、40多億工業創業金、60多億民間資金參與德江經濟社會發展,催生出巨大的內生發展動力。
“三品三表”破解金融難題
在德江縣,觀摩團還對企業“三品三表”、股金酬金租金“三金”農民給予了很高評價。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辦主任李裴說:“尤其是‘三品三表,把企業家的人品、信用納入到考評體系中,把市場經營和道德結合起來,既有中國特色,也有貴州特點?!?/p>
“三品三表”是指,以企業(法人)的人品、產品、抵押品和電表、水表、財務報表作為主要考核依據,根據得分將企業信用等級分為優良中差,并授予相應的貸款額度。
始自2012年10月的“三品三表”,包括企業法人個人品質、信譽、責任心、經營管理能力;產品質量、銷量、科技含量;企業及企業主個人的不動產,企業的設備廠房、應收賬款、倉單、訂單。每月的用電總量、產品單位用電量;每月的用水總量、產品單位用水量;企業的財務制度建設,總收入、總支出、損益情況。
得分90分以上為優,授信額度300萬—500萬元;80—89分為良,授信額度100萬—200萬元;70—79分為中,授信額度50萬—90萬元;69分以下為差,授信額度50萬元以下。給予考評等級為“良”及以上的中小微企業財政、稅收、信貸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讓參評企業得實惠:連續四個季度考評等級為“優”的企業免征當年企業所得稅,商業銀行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為其調增不低于50%的授信額度;考評等級為“優、良”的企業分別享受比其他同類企業下浮10%—5%的貸款利率優惠;各方參與的聯席會議定期從考評等級為“優”的企業中評選出“德江縣最具融資價值企業”,在報紙、電視臺、網絡等媒體上滾動宣傳,為企業樹立品牌效應,提升企業知名度。
對企業進行“三品三表”信用考核,著力解決入駐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企業、農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其他加工制造業等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以德江縣政府、人民銀行牽頭,各金融機構、企業主管部門參與。參與部門分別與縣政府簽訂責任書,明確各方職責,對“不作為、遲作為、亂作為”的責任單位進行問責。
8月14日,在銅仁召開“全省農村改革試驗項目觀摩會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驗工作現場會”,省委副書記李軍在批示中指出,新鮮的經驗在基層,生動的實踐在群眾,希望各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及從事農村改革試驗的同志們,深刻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準確定位農村發展的現實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以改革的精神推進改革,找出方向、找出路子、找出指導面上的經驗,及時把好的做法和成熟的經驗進行系統總結和提煉,更好地發揮試驗區、試點縣為各級決策服務的作用,為貴州農村改革再立新功。(作者單位:貴州省委政研室 責任編輯/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