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被委任為大坡村黨支部書記時,看到村里的大部分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大量土地被閑置,覺得特別心痛。當時我就想,如果能把這些土地和鄉親們在外學到的技術利用起來,把大城市的機器搬進大山,鄉親們就不用背井離鄉外出謀生了。
基于鄉親們都懂點技術的特點,我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支持,投入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改善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為資金困難的群眾擔保貸款發展小微企業。在壩羊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村建立起“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園區面積達100畝,目前入駐大小企業96家,解決就業586人。此后,在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我村整合資源設立了紫云縣首個村級“同步小康基金”,基金以貸款或入股的方式扶持幫助村辦企業,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項目,幫助村民就近就業致富。
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的經濟效益是有限的,為了拓寬致富渠道,我又做起了土地文章——將荒山整合成片種植茶葉。2010年,我們引進土紅坡茶葉公司,種植茶葉800畝,項目涉及農戶33戶,同時提供70多個就業機會,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按年人均工資2萬元計,每年可增加就業收入140萬元。在企業的帶動示范下,我牽頭成立了茶葉種植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荒坡的方式,把荒山變金山,輻射帶動群眾發展茶葉種植550畝。群眾除了獲得土地流轉金、還有每月務工收入,如今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遞增至5465元,經濟增長排名保持居全鄉第一,全縣前列。
鄉親們把我選上來,是對我的信任,是希望我能夠帶領他們實現小康。所以,我要以我的實際行動回報鄉親,兢兢業業干好每一天工作。鄉親們能夠發家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口述:艾明權(紫云自治縣壩羊鄉大坡村黨支部書記,貴州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
整理:韋天罡(紫云自治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