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病毒性腦炎在臨床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性感染性疾?。?]。這種疾病屬于中樞神經的感染性疾病, 傳播對象主要是小兒, 小兒健康因為這種疾病的存在而受到嚴重的威脅。要想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需要同時對患兒進行對癥施治以及護理干預。本院針對病毒性腦炎的治療和康復, 積極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3月~2014年1月期間對本院收治的172例病毒性腦炎患兒展開研究, 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對照組86例, 男48例, 女38例, 年齡6個月~12歲,平均年齡4歲, 病程1~7個月, 平均病程3.4 d;干預組86例,男50例, 女36例, 年齡7個月~13歲, 平均年齡4.2歲, 病程1~8 d, 平均病程3.3 d。上述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調查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普通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組采用護理干預模式進行護理。①發熱護理:要及時更換出現發熱癥狀患兒的衣服, 及時對體溫超過38.5℃的患兒進行降溫處理。注意加強患兒的營養, 一般來說病毒性腦炎患兒可以喂養適量的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②神經精神癥狀護理:及時關注出現幻覺的患兒, 同時加強護理, 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注意將患兒的腦部護理工作做好, 出現抽搐癥狀的患兒應該保持平臥拉, 保持寬松衣著, 頭部偏側臥。對患兒鼻腔和口腔分泌的異物進行及時的清理, 呼吸道要保持通暢, 注意持續供氧。要注意保護出現抽搐癥狀患兒的舌部, 可以將適當物體放在患兒的上下齒間, 避免意外咬傷情況的發生。③嘔吐護理:將出現嘔吐的患兒保持側臥位, 便于嘔吐。要及時對嘔吐后患兒口腔中的殘留物進行清理, 防止誤吸性窒息和再次嘔吐的誘發。同時要對患兒的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 如有異常情況出現要及時通知并對其進行治療。④昏迷護理:將昏迷中患兒的背部適當抬高, 使其靜脈回流變得更加通暢, 腦靜脈竇壓力得到降低,顱內壓受到控制。及時變換患兒體位, 保證患兒的舒適度,按摩受壓部位, 避免褥瘡的出現。進行翻身之后再輕拍患兒背部, 患兒的痰液會順利排出, 這種做法可以避免墜積性肺炎的出現。全過程的動作要輕柔, 患兒的舒適度是作為護理動作的前提。如果患兒處于昏迷狀態, 應及時對其進行鼻飼,保證患兒充足的熱量供應。
1.3 效果評價 ①痊愈:患兒的意識有明顯恢復, 體溫逐漸正常,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②顯效:患兒意識恢復, 體溫也有恢復。③有效:患兒意識有所恢復, 體溫呈下降趨勢,臨床癥狀有所好轉。④無效:患兒意識沒有任何明顯變化,體溫也沒有下降的趨勢, 臨床癥狀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有加重的跡象??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 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2.09%, 干預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3.0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留院觀察時間比較 對照組和干預組的留院觀察時間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病毒性腦炎癥狀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留院觀察時間比較( ±s, d)
表2 兩組患兒留院觀察時間比較( ±s, d)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
因為受到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影響, 病毒性腦炎患兒一般來說會在精神上產生一定的障礙, 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危及生命[2]。所以治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行周密的護理干預, 如果是幼兒患者, 那么需要對其進行周密科學的護理干預, 加強護理, 護理干預要全方位展開。因為有時與患兒之間可能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所以就需要用加強監控的方式來對患兒病情進行監控, 保證將病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這樣才能使治療效果得到有效的鞏固和提高[3]。
綜上所述, 采用合理的護理干預可以將治療效果有效的提升, 對患兒愈后也有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 還可以使患兒住院的時間得到有效的縮短, 效果非常顯著, 經過實踐證明是一種值得推廣使用的護理方式。
[1]宋桂霞.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3,11(9): 332-333.
[2]曹秀紅.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體會.基層醫學論壇, 2013,17(18): 2343-2344.
[3]徐芳.小兒病毒性腦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6): 9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