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紅(荊州市傳染病胸科醫院門診部,湖北 荊州 434000)
根據我國2010年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老年結核病人的發病率逐漸上升,60歲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人數占48.8%,農村地區是城鎮地區的1.6倍。老年患者合并癥多,依從性差,自行停藥、漏服藥物常導致耐藥病例增多,復診病例增加。良好的遵醫行為是結核病康復的關鍵[1]。2013年6月,我們將系統護理干預應用于農村老年肺結核患者中,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農村老年肺結核患者10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53例。對照組中男41例,女11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7.0±6.2)歲;觀察組中男40例,女13例。年齡65~77歲,平均年齡(72.2±5.6)歲。均符合肺結核臨床診斷標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結核病常規護理。①責任護士接患者入院通知后準備床單位,護士站接待患者,帶患者入病房。介紹病區布局、環境、同病室病友、主管醫生和主管護士、病區注意事項,患者隨身攜帶的物品初步處置后放入與病床號對應的衣柜中。②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包括飲食、休息、規范服藥的重要性、疾病的發生和轉歸、生活中的注意點、疾病恢復期外出的措施。③出院健康指導,復診時間。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系統護理干預。①心理干預。責任護士使用尊稱親切向患者簡明扼要介紹入院須知,針對農村老年患者的特點及存在的心理問題做好護理工作。比如耐心傾聽患者的話語,不打斷患者,緩慢重復患者提出的問題,確認患者的真實需求。通過眼神和肢體動作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近距離與有聽力障礙患者交流,外地語言不通患者尋找病區內理解鄉音患者或家屬輔助溝通。②認知干預。一對一通過圖片向患者講解結核病相關知識,組織患者觀看自制結核病防治畫面,使患者了解結核病是可防可治的,打消患者的疑慮。設置適合患者的娛樂活動,將疾病知識融合于活動中。③飲食干預。綜合評估患者全身營養狀況,對結核病患者而言,維持營養有助于提高機體抵抗力。依據患者原有飲食習慣和老年患者生理機能給予松軟、可口飯菜,合理搭配營養??┭颊咴黾佣诡悺⒑F類食物,適量輔助藥膳治療。④睡眠干預。根據患者的睡眠習慣調整枕頭高低度,準備稍寬松、舒適的病號服,盡可能不開燈或開衛生間燈,睡眠欠佳患者給予適量鎮靜劑。⑤用藥干預。利用自制圖文并茂彩色服藥卡和床旁呼叫系統督導患者按時按量服用抗結核藥,對于不能規則服藥患者護士應陪伴身邊,親手幫助患者服藥完后再離開。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患者的遵醫行為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將兩組的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例(%)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早期、聯合、規律、全程和適量”是抗結核化療的原則。高翠蘭[2]報道60歲以上結核患者規則服藥率僅為38.6%。農村老年患者受地域限制,缺乏疾病相關知識。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高速增長,大多數農村子女外出務工,老年患者成為“留守老人”。器官功能的生理性退形性變化導致聽力、理解力、記憶力下降,正規治療效果欠佳[3]。表1結果顯示運用系統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遵醫行為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詳細、系統的護理措施比如通過心理護理可消除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緊張和不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便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根據農村老年患者的特點制定多元化的疾病講解方式,使患者理解按時定量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及放棄治療或私自停藥的危害性;促進睡眠和加強營養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患者服藥時護士陪在身邊督促患者用藥,了解患者的服藥情況,使患者產生心理上的安全。通過這些護理措施,農村老年結核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由干預前的88.53%提高到98.11%。
開展系統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馮玉華,孫榮華.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職業與健康,2002,6(18):115.
[2]高翠蘭.肺結核患者規則服藥依從性的探討[J].中國防癆雜志,2002,24(5):273-274.
[3]孫冬梅.影響老年肺結核患者化療依從性相關因素及干預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