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小玲
(新余市渝水區婦幼保健院普外科,江西 新余338025)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認為可能與飲食結構、遺傳、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有關[1]。研究發現在結腸癌、肺癌、動脈粥樣硬化等患者血脂及載脂蛋白水平會明顯發生異常變化[2-4],血脂及載脂蛋白的變化與疾病的相關性研究被臨床所重視,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血脂檢測,旨在探討胃癌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載脂蛋白B(apoB)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間診治的胃癌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胃癌組),患者均經過手術標本病理確診。入選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平均(63.49±9.73)歲,TNM分期Ⅰ~Ⅱ期22例,Ⅲ~Ⅳ期28例。另選取同期門診體檢的正常中老年人5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平均(62.99±12.30)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胃癌組患者在入院時及術后7d、對照組在門診行體檢檢查時抽取空腹靜脈血2ml,加入有抗凝劑的試管內,離心分離血清后以酶法測定TC水平及apoB水平,免疫比濁法測定Lp(a)水平,沉淀法測定LDL水平,檢測試劑盒為寧波瑞源生物公司生產。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胃癌組患者入院時TC、LDL、apoB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Lp(a)水平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胃癌組手術前與對照組TC、Lp(a)、LDL、apoB水平比較
胃癌組患者手術后TC、LDL、apoB水平明顯高于手術前,Lp(a)水平低于術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胃癌組患者手術前后TC、Lp(a)、LDL、apoB水平比較
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儲能物質,并且具有參與細胞完整性、參加細胞間信息傳遞等作用。研究發現在發生惡性腫瘤后膽固醇水平會有所變化[2-3],主要表現為LDL及TC等降低,這可能是由于惡性腫瘤細胞在增殖時需要較多的營養物質,脂質代謝較為活躍,膽固醇被大量動員。LDL是TC的主要載體,腫瘤細胞的不斷增值需要從LDL顆粒中攝取更多的膽固醇,LDL的代謝速度較快出現血清LDL的降低。Lp(a)是與LDL相似的特殊脂蛋白,包括apoA和apoB,研究發現apoB在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也會降低[4],這主要是由于apoB與LDL的水平之間存在明顯正相關性,也顯示了惡性腫瘤對膽固醇的需求量較高時必然會引起apoB的降低,但是研究發現惡性腫瘤患者Lp(a)反而表現為升高[5],這可能是由于Lp(a)中的apoA的影響所致,在惡性腫瘤有絲分裂和增值的過程中Lp(a)能有助于增加纖維蛋白在細胞局部停留時間增加,豐富了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因而會有所升高。
本研究對胃癌患者TC、Lp(a)、LDL、apoB水平變化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胃癌患者血清TC、LDL、apoB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群,Lp(a)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研究結果與臨床報道一致[4],提示了檢測血清TC、LDL、apoB、Lp(a)水平有助于胃癌的輔助診斷,而且有學者也研究了血脂水平與胃癌的臨床病理分期的關系[4],結果顯示TC、LDL、apoB、Lp(a)水平表現也與患者的病情發展關系密切。本研究分析了胃癌患者手術前后的TC、Lp(a)、LDL、apoB水平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在手術后胃癌組患者手術后TC、LDL、apoB水平明顯高于手術前,Lp(a)水平低于術前,這可能是胃癌病灶被切除后,解除了腫瘤細胞對膽固醇的高消耗,因而機體膽固醇需求量較術前有所降低,相應的膽固醇及載脂蛋白水平均出現了新的變化。
綜上所述,胃癌患者血清TC、LDL、apoB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群,Lp(a)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臨床檢測TC、Lp(a)、LDL、apoB水平有助于胃癌的輔助診斷。
[1]王婕敏,林三仁.胃癌研究及診治新進展 [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2,21(1):3-5.
[2]王曉,徐巖.血清載脂蛋白、載脂蛋白B和脂蛋白(a)與冠心病相關性的臨床分析 [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9,20(4):34-37.
[3]鄢盛愷,林其燧.血脂、脂蛋白和載脂蛋白的臨床和臨床應用 [J].中華醫學檢驗,2009,22(14):254-256.
[4]陸一峰,孫文輝.胃癌患者血清膽固醇、LDL及載脂蛋白B變化的相關研究 [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5):7-8,15.
[5]郝宏,葛杰,韓盈,等.脂蛋白(a)升高臨床意義及治療藥物研究進展 [J].解放軍藥學學報,2011,27(6):553-55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