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芝
(荊州市傳染病醫院呼吸內科,湖北 荊州434023)
結核性胸膜炎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疾病,分為干性和滲出性兩種類型。干性胸膜炎不會對肺組織生理功能造成明顯影響,而滲出性胸膜炎由于胸腔內大量積液,長期存在可嚴重壓迫肺組織,并顯著性縮小呼吸面積和抑制膈肌生理運動[1]。既往臨床主要采取間斷抽取胸液+抗結核藥物治療,但普通胸腔穿刺針抽液難以將積液完全抽盡,患者痛苦程度大,胸水消退時間較長,易導致胸膜組織粘連、增厚等現象發生,且氣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升高[2]。因此本研究擬觀察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聯合尿激酶胸腔內注射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療效。
75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均為本院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間住院治療患者,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均已確診[3]。根據數字隨機法將75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n=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39.5±7.8)歲,病程12~40d;觀察組(n=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41.2±8.5)歲,病程14~45d。各組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2HRZE/4HR抗結核化療方案進行治療,觀察組:彩色多普勒超聲定位后,胸腔內放置中心靜脈導管,反復抽吸胸水,首次抽胸水液體量≤700ml,以后每次≤1000ml,1次/d,直至胸水抽盡為至。然后將20ml無菌生理鹽水+20萬IU尿激酶經胸腔置管處注入胸膜腔,注藥后囑咐患者反復更換體位,有助于注射藥物分布均勻,與胸腔充分接觸作用24h后,抽盡胸腔內液體,詳細觀察臨床癥狀。B超復查胸水變化情況,根據具體情況可考慮重復多次治療;對照組:彩色多普勒超聲定位后,采用常規胸腔穿刺方法予以引流,每間隔2~3d引流1次,首次引流液體量需≤700ml。以后每次B超定位后引流,根據患者耐受程度直至負壓吸引困難為止。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胸腔積液引流量、胸水消失時間、胸膜肥厚和不良反應等情況。
根據相關標準對兩組臨床療效予以評估[4],顯效:療程結束后行胸腔彩超檢查,結果提示無包裹形成,胸水或原包裹性積液完全消失;有效:療程結束后行胸腔彩超檢查,結果提示有部分包裹形成,僅有少量胸腔積液或者原包裹性積液減少;無效:療程結束后行胸腔彩超檢查,結果提示形成網格狀包裹積液,胸腔積液部分減少,抽液時出現反復堵管現象,須反復予以穿刺。
所有研究數據均選擇SPSS13.0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9.5%)明顯高于對照組(73.0%)(P<0.05),見表1。

表1 各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排液量明顯多于對照組,胸水消失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胸膜肥厚及氣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各組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滲出液中含有大量纖維蛋白和蛋白質,若未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導致病情逐漸加重,使得胸腔發生粘連、機化、胸膜組織異常增厚并明顯收縮等病理改變,最終肺組織被完全包裹,呼吸功能受到嚴重影響[5]。在此病變過程中,纖維蛋白和胸膜炎癥反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前者在臟層與壁層胸膜組織之間形成網格狀粘連,后者則使得血管通透性程度顯著性升高,促進炎性細胞因子的大量滲出和炎癥細胞廣泛浸潤,合成和分泌較多的黏多糖和膠原纖維蛋白等物質[6]。
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聯合尿激酶胸腔內注射治療滲出性結核性胸膜炎,操作步驟簡單,療效較為顯著,無需特殊裝置可在基層醫院廣泛開展。與常規普通胸腔穿刺抽液方法比較,有以下多種優點[7]:避免因反復胸腔穿刺抽液而誘發氣胸、胸膜反應及感染等不良反應;中心靜脈導管閉式引流的速度緩慢且均勻,可避免引流速度過快而致肺水腫、死亡等嚴重后果;中心靜脈導管質地柔軟,且具有一定張力,不易被壓扁而出現阻塞現象;胸腔積液引流時間較短且徹底,可明顯減少胸膜組織肥厚、粘連等情況發生,有助于肺組織生理功能的盡快恢復;胸腔沖洗和藥物注射較為方便,可促進纖維蛋白等物質的順利排出,降低胸膜組織肥厚的發生率;可反復送檢胸水;導管固定效果理想,患者耐受性較好,有利于醫務人員隨時觀察引流管的具體情況;避免反復胸腔穿刺所致胸膜組織增厚或胸壁結核。尿激酶是一種纖溶酶原激活物類的藥物,胸腔內注射此藥物后可促進胸腔內的纖溶酶原迅速轉化成為纖溶酶[8]。而纖溶酶可有效清除臟層與壁層胸膜之間的網格狀粘連,并發揮溶解纖維蛋白的生理學功能作用[9]。應用此藥物治療后,臟層與壁層胸膜之間的活動度明顯增大,胸腔積液的黏稠程度顯著性下降,有助于胸腔積液順利引流出體外并盡快復張肺組織[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排液量明顯多于對照組,胸水消失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胸膜肥厚及氣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知,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聯合尿激酶胸腔內注射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療效顯著,胸水消退時間快,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許英.中心靜脈導管引流并胸腔內注射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62例分析 [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5):931-932.
[2]尚好珍,姚恒波,郭磊,等.結核性胸腔積液三種不同治療方式近期療效觀察 [J].中國防癆雜志,2005,27(5):322-324.
[3]李廣德,程小星.胸腔注射尿激酶聯合地塞米松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效果 [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5):104-105.
[4]夏正明.中心靜脈導管胸腔置管引流聯合尿激酶灌注治療結核性胸腔積液的療效 [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6):27-29.
[5]Lai YF,Su MC,Weng HH,et al.Sonographic septation:apredictor of sequelae of tuberculous pleurisy after treatment[J].Thorax,2009,64(9):806-809.
[6]冷學艷,孫瑞敏,張麗蕊.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發生胸膜肥厚因素探討 [J].河北醫藥,2004,26(9):696.
[7]孫紅文,周華,施云飛,等.微創置管引流致復張性肺水腫2例 [J].臨床肺科雜志,2003,10(1):152.
[8]李偉,黃禮年,劉超,等.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療效觀察 [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0,35(5):451-453.
[9]王瑾,胡斌,周超,等.胸腔內注射尿激酶治療初治結核性胸膜炎的療效觀察 [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4):463-464.
[10]蔣奕,司果,熊鳳鳴,等.胸腔導管留置聯合注射藥物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探討 [J].當代醫學,2012,18(3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