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摘 要:1.備“夠”:重視學生潛在的知識基礎。2.問“夠”:好問題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3.評“夠”:激勵性評價貫穿始終。4.動“夠”:充分的體驗讓學生化難為易地掌握知識技能。5.看“夠”:視覺沖擊養成看板書總結的習慣。6.享“夠”:充分感受數學的美,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7.思“夠”:在反思中總結提升。
關鍵詞:數學課 七個“夠” 評 動 看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231-01
以教學《圖形的旋轉》一課為例,探尋上好數學課的要素,要做足七個“夠”。
1 備“夠”——重視學生潛在的知識基礎
在這節課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開課之初設計了圖案的欣賞,以動畫的形式旋轉而出示的一幅幅美麗的圖案很快地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引領學生很快地感覺到了“旋轉”。當學生用自己手中準備的卡片擺圖形時,心中已經隱隱地初步感覺到了要圍繞一個中心才能有旋轉的感覺。
2 問“夠”——好問題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
在《圖形的旋轉》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一系列具有矛盾沖突的問題是引領學生思維探究的線索。問題的層層追擊,讓思維碰撞,讓行為主動,在演示與交流中,疑問一個一個解開,答案也一個一個明確。
通過觀察幻燈片播放的美麗圖案,初步感知旋轉,教師問學生“怎樣設計圖案就能有旋轉的感覺?”學生得出“圍繞一個點就有旋轉的感覺”。在學生掌握了旋轉中心之后,問學生“為什么繞同一個點旋轉的兩次結果會不一樣?”學生得出“旋轉的方向不同。”當學生掌握了旋轉的兩個要素之后,問“為什么繞同一個點,同一個方向旋轉,結果還是會不一樣?”學生自己發現并得出了“旋轉角度不同。”由此旋轉的三要素被學生一一發現,被學生逐步總結提煉出,這節課的重難點也就層層遞進,化難為易地讓學生掌握了。
在這節課總結環節之后,將要結束時,教師又問學生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圖形的旋轉呢?”這一問題又引發了學生思考的高度。學生發現:“因為生活中有許多美麗復雜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案經過旋轉得出來的。”
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是和生活緊密相連的,這樣的學習也使學生的應用意識陡然提升了。學的都可以拿來用,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目的。又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情感價值觀教育,三維教學目標都一一全面實現了。
3 評“夠”——激勵性評價貫穿始終
在一節課中,既有學生敏銳的發現,也有學生不開竅的語言,面對學生不同程度的反應與表現,教師都應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要有豐富準確的語言肯定學生的言行,調整學生的思路,讓每一個不同層次的孩子都在參與中得到實質的發展,保持探索的熱情,思維得到指導,積極性得以調動。
用準確的語言夸獎學生可以讓學生自己形成良好的心里定位:我能行!
用實在的語言夸獎學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發自真心的評價:我真棒!
用隨機的語言點撥學生讓學生學會聽講,學會表達;用肯定的語言給學生信心,讓學生敢于活躍思維、將想法流露。
對于學生回答的好的要肯定,回答得不好的要引導,激發所有的孩子參與思考和討論。只有這樣思維才能得以發展,積極性才能得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夠得以體現。
同時,一節課如果教學氛圍輕松愉悅,學生的參與度高,課堂就會呈現出學生積極投入的熱烈場面。在不斷地交流與評價過程中,師生情感交流得充分,就會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主導地位體現得越好,對于學生的學習促進作用就越大。
4 動“夠”——充分的體驗讓學生化難為易地掌握知識技能
在一節數學課堂中,處處都有學生的活動。有操作活動,也有思維的活動,有觀察也有演示,這是學生學習體驗的必經之路。在這節課中,學生的觀察與感知非常重要,要將難點分散才能突出教學重點。
圖形的旋轉要讓學生掌握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重視教師的演示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維的碰撞來感知和辨析這三要素。旋轉要關注中心,就要讓學生看到不繞同一個中心旋轉的圖形什么樣;旋轉要關注方向,就要讓學生看到旋轉的方向不同,基本圖形所旋轉到的位置是不一樣的;旋轉要關注角度,就要讓學生真切地看到雖然繞同一個點,旋轉的方向相同,但由于旋轉的度數不同,最后旋轉出的圖形呈現的位置是有差異的。通過教師的有效演示,分解這節課的重難點,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一節課的重點內容,同時突破學習難點,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5 看“夠”——視覺沖擊養成看板書總結的習慣
一節數學課,常常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教師會逐步呈現不同的板書。有重點詞句的列舉,也有推導方式的陳列,有簡潔的符號,也有豐富的描述。板書是一節課的凝練,提綱挈領地總結了一節課的所學。板書能夠很好地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在使用板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看,養成看板書的習慣。學生在總結一節課的所學和收獲時,板書往往是一個很好的知識建構,會使用板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6 享“夠”——充分感受數學的美,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堂思維性強,邏輯推倒縝密,語言描述嚴謹,這是數學課的特點,也是數學課的魅力。在《圖形的旋轉》這節課開課的時候,首先以一組動態出現的美麗圖案,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堂。在學習將要結束的時候,再次讓學生欣賞一組一組美麗的圖案,與這節課數學知識緊密相連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數學課所學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在欣賞的時候配以合適的音樂背景,讓學生享受數學課堂也有的意境美。
7 思“夠”——在反思中總結提升
學好數學離不開思考,勤于思考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在思索中前進,在反思中提升。課前的思索是預設,課中的思索是組織,課后的思索是總結。只有不斷的反思,才有不斷的改變。只有不斷的改變才能完善和進步。
數學課堂,既是鍛煉學生思維的地方,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習慣的平臺。所以,上好數學課,一定要做好七個“夠”。
參考文獻
[1] 吳正憲.翻開數學的畫卷:感受數學世界的人、文、情[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美)法伯(Faber,A.),(美)瑪茲麗施(Mazlish,E.).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如何聽孩子才肯說[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3] (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4] 俞正強.生動,我們的課堂追求[J].小學數學教師,2014(5):4-5.
[5] 張琦.適時駐足,催生有效課堂[J].小學數學教育,2013(9):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