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祎
摘要:黨的十八大后,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本文力圖從發展創新的角度來分析農業旅游的新模式,以使從業者能開發思路,促進農業旅游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農業旅游;新模式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所謂“城鄉一體化”,即是以城市為中心、小城鎮為紐帶、鄉村為基礎,城鄉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
而農業旅游的發展,在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滿足城市居民休閑旅游需要,快速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文明素質等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如何進一步發展農業旅游,進一步進行產業融合,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業旅游的創新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1.城鄉一體化進程下農民與農村的提升變革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發展農業旅游新模式主要就是要根據產業融合的特點,將農業、旅游業、農村、農民以及其他相關要素進行糅合,系統的規劃農業旅游的發展。
融合過程中,農民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從單純的農民變成農民與市民雙重身份,又轉變為專門從事農業旅游的經營者、服務者。其身份發生了根本變化,隨著城鄉一體進程的加速,農民要更快地適應其新身份。因此要采取多種方法促進農業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及服務水平。這將直接影響游客對農業旅游的評價。
融合過程中農村本身也發生了巨變。從原來只是農民生活勞作的鄉村轉變成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農業旅游目的地。因此,在農村硬件的建設上要進行大力提升,尤其是衛生狀況。在保留農村鄉土特色、民俗風情的基礎上,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生活保障。
2.傳統休閑觀光農業旅游的開發模式
我國開發農業旅游已經經歷了十幾年,在這期間,農業旅游的開發模式多種多樣,目前仍具有生命力并市場表現良好的模式有以下幾種:
2.1鄉村休閑游模式
是指以農村生活、農村環境、農業生產為主要核心內容,開發具有鄉村氛圍的休閑旅游產品的模式,主要的項目有:休閑漁業垂釣、劃船、燒烤等活動;通過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可提供農業勞作、騎馬、垂釣、狩獵等項目;開發建設特色農莊,以方便游客休閑、度假、娛樂、食宿等。這種模式在江浙一帶發展普遍,比如“杭州雙流農莊”“淳安縣千島湖鄉村港灣”等。
2.2農業觀光游模式
這是新型農業的一種,指利用農村現有設備與地理條件、農產品、鄉村自然環境與生態等鄉村資源,經過合理規劃,發揮鄉村休閑游的旅游功能,提升游客對鄉村、農業以及現代農民的認知與體驗,提升旅游品質。游客可以觀光、采摘、體驗農活、可住宿、度假、游樂等,享受鄉土情趣,了解農民生活。這種模式是傳統農業旅游的基本模式,全國各地有許多成功的典型案例。
2.3自然生態游模式
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鄉村地區,可大力發展自然生態游模式,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污染的惡化,城市居民尋找郊區綠肺、青山綠水的意愿不斷攀升。杭州生態建設提出了“多樣、和諧、健康、安全”的目標,可以說是自然生態游的典型成功案例。各地推出的諸如“溪地漂流”“天文觀星”“森林漫步”“竹園綠肺”等項目皆是自然生態游模式。
2.4農家度假游模式
是指依托著名旅游景點、生態優勢或民俗風情,結合當地新農村建設,圍繞“農家樂”為主的特色鄉村建設模式。“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題的鄉村生活體驗活動。
2.5民俗文化游模式
利用本地鄉村特有的民俗風情、傳統工藝、文物古跡、節慶文化、民間藝術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開展考古、觀光、體驗、休閑旅游活動。如“梅家塢茶文化村”、各地少數民族體驗游等。
3.城鄉一體化進程下農業旅游發展新形態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農業旅游業需要不斷地創新,可以考慮引入以下要素,以保障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3.1療養美容
在清幽宜人的絕美山水中療養,在先進設施的保障下放心的美容保健,如今,這樣的療養美容旅游在世界各國風生水起。如日本、新加坡、瑞士等旅游國家的美容旅游項目。我們的鄉村可借鑒這一模式,比如將中國傳統中醫與美容相結合,在農業旅游的項目中增加種植中草藥、開發藥膳;也可以種植具有美容療效的植物,游客可在專業指導下,制作手工純天然的美容護膚用品,如手工香皂、減肥茶、精油等等。這一市場有著廣闊的前景。
3.2藝術
利用農村天然美景,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如攝影、繪畫、音樂、民俗等藝術活動的愛好者來鄉間田間地頭采風,既滿足其旅游與藝術的雙重需求,也是提升農業旅游地知名度與美譽度的良好機會。更可以進一步對農產品進行藝術深加工,使旅游紀念品獨特化。
3.3網絡現實相結合
這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旅游模式,精明的農莊主在現實經營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網站,在網上建立虛擬的田地、農莊、魚塘,展示農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也可以對現實田地通過網絡進行認領,由游客指定種植的種類,在網站上實時更新種植進程,認領者也可利用休閑時間親自來照顧農產品。這一模式滿足現代人種植的心理需求,又不受其時間有限的影響,廣受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
3.4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中國內地醞釀引進,在北京開始輻射全國開展,拓展訓練逐漸被社會的院校和企業所接受。目前拓展訓練普遍的做法是把拓展與旅游項目相結合,在旅游活動過程中設計各項戶外拓展項目,一次增進團隊成員感情,促進內部磨合與協作,增強團隊凝聚力與戰斗力。農業旅游同樣可以與拓展訓練相結合,設計一些艱苦的拉練、農業勞作等項目,完成拓展訓練目標。
3.5素質教育
開發學生市場,嘗試各類農業科普活動,如鄉村夏令營活動等。讓孩子遠離城市,走進鄉間田野,學習農業知識,體驗農民生活,了解父輩艱辛。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艱苦奮斗的美德。
3.6婚慶
據統計,我國每年平均有800多萬對新人登記結婚,其中僅城鎮新人在婚禮上的消費就達4183億元人民幣,新婚人群愿意把積蓄的31%用于婚慶有關的消費。可見婚慶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而現在的年輕新人越來越追求時尚、健康、文明、個性化的婚禮。農業旅游正可以滿足其需求,設計與農業旅游相關的主題特色婚禮,將婚禮與休閑郊游結合起來,在典禮之余,可以體驗自然風光與鄉土風情。為此,鄉村旅游項目可以規劃婚慶場地、婚慶流程設計、紀念品開發等針對性項目。
4.城鄉一體后農業旅游發展方向:旅游式的田園城市
無論是現有的傳統農業旅游項目,還是今后可以大力發展的新型農業旅游項目,在城鄉一體化進程加速的今天,農業旅游的一種新的形態將是旅游式的田園城市。這是指在保留鄉村生活元素中自然、生態、恬靜、和諧、健康的部分,同時又具備城市的生活品質,提供較多的社會發展機會。以農業為核心,旅游為驅動,并利用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實現鄉村硬件設施的提檔改造和服務系統的完善。這樣鄉村旅游的價值才能進一步提升,農民才能真正成為“田園市民”。
結語
本文以城鄉一體化進程為背景來分析農業旅游,力圖總結具有實踐意義的農業旅游發展模式,使從業者能開發新思路,克服發展中的困難,促進農業旅游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余兵.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農業旅游新模式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
[2]李克強.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新華網,2013.7
[3]張占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和改革難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
[4]郭春華,李洪彬,冷平生.都市農業旅游開發盡管建設初探[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