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收入的不斷增長和積累,銀行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理財業務投資平臺,投資者通過銀行理財業務投資平臺得到了投資收入增長,同時也產生投資理財風險。本文就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分析銀行理財業務中產生風險問題。筆者就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業務中,如何防范和控制銀行理財產品中的風險問題提出個人看法。
關鍵詞:投資者;銀行理財業務;防范風險
銀行理財業務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正是國民經濟高速穩步增長的發展時期,個人收入也同步增長。隨著個人財富不斷積累,因受國內消費價格的上漲,銀行存款利率偏低等原因影響,居民資產保值增值需求日益旺盛,銀行及時面向社會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理財業務平臺,極大地滿足社會個人投資者對投資理財的需求。現如今,銀行理財業務快速發展,投資銀行理財業務投資者不斷增多,理財投資額度巨幅增長,銀行理財產品給投資者帶來了投資收益,也帶來了投資風險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維護銀行和投資者雙方利益的同時,應及時向投資理財者提示風險和要求,做好風險防范控制工作,促進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化發展。
一、投資理財業務的風險點
1.經濟風險。銀行提供投資者的理財產品與經濟發展形勢是緊密相連,當國民經濟保持高速穩步發展時期,社會經濟效益隨著經濟增長而提升,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伴隨經濟增長而實現投資收益增值。當國民經濟受國內和國外經濟影響時,從國家來說,必然對經濟實行必要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必然導致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的發生變化,同時也引發理財產品風險。近年來,國內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通脹壓力影響,國家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采取多次降低銀行存款利率,導致許多銀行理財產品受到沖擊,出現理財產品不能保值的風險。因此,國家經濟形勢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投資者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和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問題。
2.人為風險。隨著銀行理財業務投資不斷的升溫,銀行理財產品獲取收益比銀行其他中間收益高,銀行為了獲取更多理財經營收入,不斷向社會投資者推出各種理財產品,同時,對內部理財營銷人員實行升職、收入、業績、獎勵掛鉤,營銷人員為了完成內部下達的理財營銷任務,實現個人發展目標,因此,銀行理財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過程中,對投資者宣傳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財產品收益,說“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能達到多少,而對理財產品中暗藏的風險卻一言帶過”,人為地弱化了理財產品風險。在就是銀行理財銷售人員不了解許多新推出理財產品,完全靠自己平時理財經驗,進行理解分析理財產品說明書,主觀判斷理財產品收益率和風險,有誤導投資者。從理財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有六成理財產品都是虧損的,這也說明理財產品具有很高的風險,因此,投資者不能片面地相信銀行理財人員主觀判斷理財產品收益率和風險。
3.盲目風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處在高速發展時期,隨著經濟增長帶來了個人經濟收入增長,現有的銀行保本收息的傳統理財方式已經不滿足個人投資理財需求,銀行為適應社會個人的投資欲望,引進了國外理財業務。由于銀行理財業務能實現個人收益增長,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投資者將銀行保本收息的存款投資到銀行理財產品中,許多人見到其他人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獲得增值收益,也盲目跟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由于人們缺乏應有金融理財知識,對購買銀行理財風險估計不足,許多投資者看不懂銀行理財產品合同,有的投資者甚至于不看合同,單方面聽取銀行專業理財人員口頭宣傳,投資者問起購買理財產品的有沒有風險問題時,銀行理財人員拍著胸脯對投資者說沒有風險,由于經濟和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理財產品收入達不到預期收益,有的還出現虧損,銀行理財人員就把責任推向投資者。由于投資者盲目跟隨其他人投資理財產品,導致許多投資者資金損失和法律糾紛。
二、投資理財業務風險控制
1.要明確自身理財需求。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業務時,要結合自身家庭經濟狀況和承受風險能力,不能盲目追求理財產品高預期收益,雖說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銀行專業理財人員對投資者家庭經濟狀況和承受風險能力作了詳細了解,并針對投資者情況推薦理財產品,但是,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過程中,還要有清醒認識,拿多少錢投資理財產品,是否有承受能力,不能影響家庭生活,投資理財產品是保本類型,還是高收益類型,高收益附帶高風險,保本類理財產品也有風險。所以,投資者在投資理財過程中,需要達到什么投資目的,這都是投資者自身必須要明確的,投資者明確方向才能有效控制投資理財風險。
2.要了解投資產品特點。投資者在參入投資銀行理財業務時,首先要了解銀行理財產品是保本收益類,還是非保本收益類,在選擇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前,必須要看清理財產品合同條款,注意保本收益類產品于銀行普通存款是有區別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要高于普通存款,但其收益要高于普通存款,所以保本收益類產品的保本收益一般合同都有附加條件,附加條件可能是銀行具有提前終止權, 并含有風險內容,是投資者要承擔理財風險,購買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前,必須要詳細咨詢銀行專業理財人員,附加條件中含義和帶來的風險。投資者投資非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要知道最高收益和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無論是最高還是預期收益率,銀行沒有保本理財產品保本支付義務,最終的實際收益率可能與最高收益和預期收益是有偏差,投資者如果購買的非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應要求銀行提供令人信服的預期收益率估計依據,同時還應要銀行專業理財人員揭示理財產品的全部風險,介紹理財產品可能發生的最不利的投資結果,以及規避風險的各種可能方式,投資者就要判斷銀行專業理財人員在理財投資中站在什么角度推薦理財產品,只有了解理投資財產品全部風險,才能避免投資風險。
3.要加強投資風險評估。銀行對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估,看上去是銀行的責任,實際上跟投資者緊密相連,當投資者有意愿購買理財產品時,銀行理財專業人員會指導投資者填寫投資理財風險評估報告,并充分了解投資者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在結合了解情況向投資者推薦相適應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負責人還要再次確認,看專業理財人員是否有誤導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作為投資者對銀行理財人員推薦的理財產品風險估計,不能聽之任之,要拿出自己最后判斷,是購買還是不購買,決定購買理財產品同時,還要了解銀行理財產品一旦出現風險,采取什么方式化解理財產品風險,將理財產品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4.要認清自身理財目標。投資者到銀行是購買理財產品,銀行有義務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并向投資者推薦銀行開辦的理財產品,介紹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情況,對投資者作投資風險評估。雖然,銀行對投資者作了詳細了解,而投資者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要作詳細了解,銀行推選理財產品適不適應自身理財目標要求,是否于自身承擔風險相適應理財產品,如果不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就要求銀行理財人員重新選擇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如果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就要實施有計劃投資理財目標,合理配置家庭資源,養成長期投資的習慣,及時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策略性調整,才能有效控制投資理財風險。
三、對投資者理財幾點建議
1.要注意加強學習。隨著我國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投資者投資品種越來越多,作為投資者要注重投資方面學習,特別要加強金融理財理論知識學習,平時要多關注國內與國際經濟發展形勢,了解宏觀經濟政策變動,掌握金融市場信息和各個行業發展信息,才能適應投資理財要求,為防范和控制投資理財風險打下良好基礎。
2.要注意盲目跟隨。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至今,投資的理財產品品種熱來熱多,銷售量越來越大,如果投資者看到其他人購買理財產品獲得了理財收益,就跟隨購買同樣理財產品,不考慮自己承受能力,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就會產生理財風險,所以,投資者在參與理財過程中,不能盲目參與投資理財,注意投資理財中各種風險,加強控制和防范。
3.要注意風險鑒別。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特別要注意理財中風險識別,一方面銀行理財人員推薦理財產品,要注意了解理財產品性質及風險問題,不能單聽銀行理財人員宣傳,要有自己分析和判斷。另一方面就是注意理財產品合同內容,合同中有“保本”二字,其實“保本”也具有重重風險,因為,在市場經濟形勢好時,理財產品可能保本,如果市場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理財產品可能就不能保本,還會出現投資虧本。這就要投資者研究投資環境和經濟形勢來鑒別理財風險。
結束語
銀行理財業務還存在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道德風險和不可抗力風險。投資者如何防范諸多銀行理財業務中風險,是每個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必須面對的,投資者不能過多追求高收益和高風險銀行理財產品,要切合實際。銀行專業理財人員要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幫助投資者控制理財風險,才能保證銀行理財業務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