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燕
摘要:正確評價審計風險,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在防范和控制風險中的積極作用,對促進審計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就目前審計風險的審計程序不規范、會計師事務所惡性競爭、內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現狀找出原因,并提出規避風險的系列措施,如建立保障機制度、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專業素質和強化審計質量等。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規避策略
注冊會計師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和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已成為職業界的熱點問題。審計風險主要指審計組織或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由于受到某些指定的因素,而致使審計主體(包括泛指的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遭受相對的損失(或可能造成的損失)。注冊會計師要想在審計過程中避免法律訴訟,規避責任,應正確認識審計風險,增強審計風險意識,積極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審計風險。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現狀及問題
(一)審計過程中采用的審計程序和方法規范性不強
審計主體以資料為審計對象時,它審計的質量主要依賴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而有的會計資料有可能被審計單位做了手腳,有些企業虛報企業財務狀況,導致企業信息不真、資產不實。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注冊會計師在沒有了解客戶的全部情況后就進行審計,沒有按照規定的操作程序辦事,審計方法使用不恰當,導致自己迷迷糊糊就被推上法庭。
(二)事務所之間的惡性競爭導致審計風險可控性喪失
大部分客戶對審計人員的接受較為容易,審計風險也無法成為選擇客戶的標準,導致審計風險缺乏可控性。即使事前知道風險較大,然而為了生存大都會選擇接受風險。同時事務所之間也會在競爭中為了保持利潤相互壓價,而愿意支付的審計成本將會降低,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就會縮減必要的審計程序,這樣也勢必會加大審計風險。
(三)被審計單位故意舞弊以及內控體系不健全
被審計單位為了達到不良目的有意篡改資料、偽造證據,使得被審計單位和審計師掌握的信息不對稱。同時,被審計企業無內部控制制度或者內控制度不完善,使財務錯誤或舞弊得不到有效控制,從而產生控制風險。另外,一些企業表面上雖有完善的內控,但實際上管理層駕馭內控之上或員工串通弄虛作假,對審計人員很容易造成蒙蔽。隨著會計無紙化、電算化普及,以電子數據來處理部門主導下的內部控制常常無法預見和防止大額異常。交易中存在的一些錯誤,沒有經過授權存取,修改的資料也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設計修改的一些應用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錯誤也許長時間的存在而不易被發現。
二、規避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措施
(一)建立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保障機制
建立健全風險保障機制,明確職責范圍。完善事務所內部的各項責任和制度。突出審計組織的各個層次、崗位及各類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和職責權限。在實際操作中審核把關、指導監督、考核驗收都有相應的負責人,出了問題就能夠第一時間反映出來,并能找準責任人。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審計風險,提高效率和節約成本。因此,降低審計風險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建立風險責任制度。注冊會計師即使有法律的約束,并嚴格執行獨立審計準則,也不可能避免出現風險和引起法律訴訟。所以,購買責任保險以后,實際工作中即使受到法律訴訟,只要出現風險或者訴訟失敗,除了可以獲得一些補償外,還能避免重大損失。風險機制當然也會在不經意間導致注冊會計師的思想麻痹,但就目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系列法律制度
我國的審計風險高主,要有法律制度欠完善和懲處力度不強兩個因素。目前,沒有對審計人員、會計人員的法律限制和責任比例的劃分,違法成本又偏低使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為了保證審計質量,必須建立審計承諾制度,即會計師事務所在接受審計委托時,必須要求被審計單位及負責人做出書面承諾,明確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是降低審計風險的重要途徑。因此應建立配套的質量控制措施,實行分工,對項目質量進行復核制度,從而有針對性地控制在審計過程中造成風險的突出環節,著重要把好質量關。
(三)提高內部審計隊伍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
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完善內部審計結構的編配是增強工作效率、保證審計質量的基礎。內部審計對企業風險的管理有著參與權,所以內部審計人員則需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全面掌握現代企業風險的特征,增強對企業風險的辨別能力。因此,我國要加大審計人員的培養。首先,不斷夯實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端正審計人員的品行,嚴格遵守審計操作規程,秉公執法,切實提防審計風險發生。首先,要加強審計人員的專業審計能力,組織進行理論研究討論;最后,審計部門對審計人員的審計風險意識應著重培養,有效提高防范各種風險突發的能力,正確地對待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和壓力。
(四)強化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質量控制
全面提高審計的質量是化解審計風險的重要途徑,審計的質量越高,審計風險的產生機會也就會越少。反之,審計的質量越低,風險的承受能力越弱。因此我們要從影響質量和風險的各個要素著手,完善立項、審前的各項調查與實施審計中的細節、報告階段等所有階段及各個環節的嚴格、健全、規范、體系內控制度與控制風險中的有效體制。比如執行復核制度、競爭上崗、質量考核等各個工作崗位,要進一步明確目標及責任,使審計人員嚴格按專業標準執行,以規避審計風險。
總之,隨著當今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要想發展得更好,就必須謹慎地對待審計風險,并及時加以防范。
參考文獻:
[1]李曼,劉繼明,陸貴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價值實現[J].財會通訊,2010(18)
[2]陳艷麗,劉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內部審計的價值實現[J].審計研究,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