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瑜
摘要:當前會展業屬于“無煙產業”,可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并加強貿易往來,故而逐漸受到重視。改革開放以來會展業不斷發展,當前已經被納入現代服務業范疇。同時,會展業在國際市場上也有較高地位,很多城市由于會展業的發展而出現極大程度上的繁榮。本文重點在于對會展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進行探討分析,并提出具體措施,以增強其作用,以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會展經濟;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會展業規模由小到大,類型從單一到多樣,從傳統逐漸轉變為現代,且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到來,會展業越來越大型與專業,在引導生產、擴大市場以及推動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區域經濟則是基于特定空間對經濟活動體系與運行機制的總稱,包含諸多發展要素。在國民經濟中區域經濟屬于重要內容,要對某國國民經濟予以了解,就必須得分成區域經濟而后再綜合分析。本文首先闡述會展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而后探討強化其作用的措施,詳述如下。
一、會展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一)對區域經濟發展起直接推動作用
該作用主要經由乘數效應來體現。乘數效應即在經濟活動中由于變量的增減而對總收入產生影響的反映程度,故而對社會總投資額予以增加就能夠促使總收入獲得成倍增長。原因在于投資增加部分會變成生產要素參與生產,而其中部分工資、租金以及利息則會成為勞動者的收入,進而成為生活消費,一小部分又轉化為勞動者收入,如此循環。只要存在消費,就可以產生更多收入。區域投資會展活動,不僅會增加會展業自身的收入,還會促使其他行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例如郵政、交通、餐飲、廣告、旅店、購物、旅游以及電信等行業。
(二)改善區域經濟結構
1.外貿推動效應。會展本身屬于國際貿易手段,可提供市場信息給貿易雙方,進而使其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強化文化溝通交流,更好開展進出口貿易活動。國內企業可通過會展推廣自身優勢產品,亦可引進國外先進設備,進而促使外貿進出口額獲得直接提升,促進外貿的發展。
2.市場表征效應。基于市場本質可將會展認定為市場形式,只是具有特殊性,同時還存在直觀性、互動性、集中性以及便捷性等特點。會展在一個特定區域中集中供需廠商,產生聚集效應。參展人員可調動全身感觀對展出商品予以了解和感受,而后開展溝通交流,增進友誼的同時可獲取所需信息,同時還可直接開展交易活動。這樣一來會展就具有市場表征效應,可對市場需求、價格走勢、競爭等要素予以充分體現。
3.技術引導效應。由于會展可在固定時間段內集中高新技術專業人才,使其對新發明、新技術予以了解,不僅可有效推廣新技術新產品,還可對新技術開發予以引導,對其發展動向予以跟蹤,激勵企業不斷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4.競爭促進效應。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體現:一方面,可有效培養參展企業的競爭意識。會展在固定時間段內集中供求廠商,有利于行業內開展競爭。會展可對企業市場范圍予以有效擴大,若企業績效較好則榮譽更多,若企業績效較差則會產生壓力,強化其競爭意識與危機感。另一方面,會展活動可將國家、地區以及民族間存在的壟斷與封鎖現象予以打破,加快技術與資金在不同區域中的流動,促使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對市場機會予以及時發現和把握,并對先進技術予以充分利用,優化管理方式,提升資源利用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可對區域經濟宏觀經濟予以改善
1.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功能予以完善。會展屬于群眾活動,規模較大,故而區域要舉辦會展一定要建設與會展要求相符的展覽場所,同時還需配備各種檔次、接待能力較優良的旅行社、酒店或者賓館等,周邊交通需便捷,通訊設施需先進,安全保證體系需完善,同時周邊還需有旅游景點。因此,區域為了對會展經濟予以發展,并爭取承辦會展的權利,政府會對城市建設予以全方位、綜合考量,并強化整個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2.可有效提升區域的知名度與競爭力。區域舉辦會展活動可強化其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完善市政服務與管理功能。這樣可從根源對區域環境予以治理,穩步提升其綜合實力,進而形成競爭優勢。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會展舉辦效果的最優化,主辦方一定會在國內與國際市場上積極打廣告,這種宣傳方式通常密切關聯于區域的建設、科技人文環境、交通以及經濟等,可有效宣傳會展舉辦地,進而提升區域知名度。
3.可擴大內需,促進就業。城市若注重對會展經濟的發展,則一方面可因會展自身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則可由于會展業的發展拉動其他行業的發展,進而促進就業。就業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收入與消費均獲得提升,在乘數效應的作用下,區域經濟甚至是城市經濟都會得到增長,迎來繁榮局面。
4.可發展外向型經濟。若會展具有國際性,則會吸引各國、各地區的供需商前來開展合作交流,促進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此時亦可對國家對外開放政策予以宣傳,對項目開展招商引資,促使資金跨國界的流通速度加快與規模擴大,增強對外開放水平。
5.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經濟未來發展主流趨勢為經濟一體化、區域集團化,會展業的發展可對國際慣例、市場規則予以統一,形成穩定的經濟秩序,促使各個國家、地區以及民族間加深了解并開展分工合作,強化政府與組織間的溝通協作,可將經濟一體化中的非制度與制度因素予以打破,有利于保證市場體系形成的完整性,進而促進經濟一體化。
二、強化會展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的措施
(一)加強現代會展與城市管理間的互動
現代會展與城市管理間關系密切,一方面,城市管理若具有優良性可有效發展會展經濟。在對會展經濟予以發展時其重要依托資源為城市產業、文化等城市管理內容。其軟硬環境密切關聯于會展經濟效益與資源配置能力。另一方面,對會展經濟予以發展可促使政府注重于對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因為會展活動可對人心予以凝聚并對意志予以統一,故而需強化城市管理水平。
(二)對市場機制充分引入
要想發展會展經濟,一方面需做好宣傳工作,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則需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具體而言,將市場機制引入,對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予以構建,使其在會展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政府此時就應該將重點放于宏觀調控層面。由于會展活動并非每個城市都可舉辦,故而為避免跟風現象需對市場機制予以引入。
(三)注重產業依托
對會展予以舉辦時首先應認識到本地哪些會展擁有產業基礎。發展會展經濟的重點在于明確自身特點并將特色充分凸顯。而特色主要有兩個來源,其一為吻合于會展與主辦城市的功能定位,其二則源自會展結合于本地資源優勢。
(四)實現內部經濟
需構建展覽集團,促使會展企業間開展協同合作,對其資源予以優化配置,不僅可將會展企業與會展規模擴大,而且重組前還會遵循“重復的合并與互補的加強”的原則,實現內部規模與范圍經濟。
(五)構建外部經濟
會展業若要構建外部經濟可使用產業集群方式,以此對企業網絡予以構建,進而實現外部經濟。此外還會促使會展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進而強化會展經濟對于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
(六)對協調機制予以構建
其一,需構建全國性展覽行業管理協會,統一行業管理體制,使協會協調與自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進而促使會展業得到發展與完善。其二,為了防止行業無序競爭現象,例如重復辦展與多頭展覽等,對正常行業秩序予以維持,會展業應該對其協調機制予以有效構建,并對有限的會展資源予以積極整合。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保持會展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其關鍵點在于輔助區域實現三維復合系統的協調發展,即“生態-社會-經濟”。基于生態角度,即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提升資源利用率,對生態平衡予以有效維護,對動植物多樣性予以有效維護,促使環境系統具備的更新與生產功能得以保持與強化;基于社會角度即消除貧困,促使貧富差距得以縮小,對城市服務功能予以優化完善,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分力;基于經濟角度,即將生態學作為主要指導,促使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使工業化在信息化的帶動下獲得更好發展,并對高新技術予以充分使用,以對傳統產業予以改造。
參考文獻:
[1]孫明艷.海洋經濟對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及其區域分異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2]楊明強.會展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