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MODIS EVI時序數據的冬小麥種植面積提取

2014-12-02 19:31:40蘆杰婁玉欽姚麗
湖北農業科學 2014年19期

蘆杰+婁玉欽+姚麗

摘要:基于MODIS EVI構建的時間序列譜,結合冬小麥生育期形態變化特征,提取了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結果表明,冬小麥在EVI特征空間中具有獨特的序列譜相特征,返青期后冬小麥整體EVI表現為逐漸升高,EVI在開花期后下降,灌漿后期快速降低;采用決策樹分類方法實現冬小麥分離提取,整個河南省冬小麥識別面積與官方統計面積僅相差482.00×103 hm2,精度達到90.88%;EVI時間序列譜反映的作物生長過程的生理意義明確,采用MODIS EVI時間序列譜的遙感分類方法可以較好地實現冬小麥的遙感分類提取,滿足冬小麥的長勢監測和遙感估產的需要。

關鍵詞:MODIS EVI;冬小麥種植面積;EVI時間序列;EVI時序數據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9-472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19.058

Extraction of Winter Wheat Planting Area Based on Data of MODIS EVI Time-series

LU Jie1, LOU Yu-qin1, YAO Li2

(1.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Shangqiu Normal Univeisity,Shangqiu 476000, Henan,China;2.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 Jilin,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ODIS EVI series in integrated with the growth status of winter wheat, the growing area of winter wheat in Henan province was extra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EVI′s feature space, the winter wheat had its unique spectrum series trait. After green-up, the EVI of the winter wheat had an overall gradual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n foll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fter flowering. The decreasing rate became higher after grouting. The decision tree classifier (CART)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area. There was a minor 482 000 hm2 of difference between extracted number and the number officially publicized. The accuracy of extracted winter wheat growing area reached 90.88%. The EVI time series spectrum can clearly reflect the physical meanings of crop growth. Using the remote sensing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he MODIS EVI time series spectrum can accurately extract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area, and meet the needs of monitoring winter wheat growth and yield estimation by remote sensing.

Key words: MODIS EVI; winter wheat planting area; EVI time-series; EVI time-series data

利用遙感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狀況及病蟲害發生程度進行監測,是農業遙感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遙感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常用的遙感數據主要有LANDSAT-TM、NOAA/AVHRR、SPOT、MODIS。與其他數據相比,MODIS數據具有精度相對較高,每天可以免費獲取幾條軌道的數據,有助于降低業務成本等優點,對冬小麥的種植面積監測[1]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植被指數是植被生長狀況和濃密程度的體現,植被指數的時間序列能夠反應植被在時間維度上的生長變化,應用植被指數可以有效提取植被信息。應用最廣泛的植被指數是增強型植被指數EVI和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2],研究表明EVI相對于NDVI優點更多[3]。目前國內很多學者利用MODIS EVI時序數據提取植被指數信息。王立輝等[4]基于時序MODIS-EVI監測華中地區耕地復種指數;劉麗娟等[5]基于時間序列MODIS EVI數據對森林生長異常進行監測;孫成明等[6]將MODIS應用在草地生態系統研究中;左麗君等[3]基于MODIS EVI 對冬小麥產量進行遙感預測研究。本研究探討利用250 m分辨率的MODIS EVI時間序列數據,研究不同生態區劃下冬小麥種植面積的監測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選擇在河南,河南為農業大省,其小麥的種植面積居全國首位,總產量占全國的1/4,是全國最大的小麥主產區,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

1.2 數據來源及數據預處理

本研究采用2012年10中旬至2013年6月中旬NASA USGS提供的MODIS NDVI/EVI MOD13Q1的遙感數據,空間分辨率為250 m,時間分辨率為16 d。雖然MODIS NDVI/EVI都采用了MVC或CV-MVC方法合成數據,處理了一些誤差,如太陽高度角、觀測角度引起的影響,以及云、水汽、氣溶膠和傳感器精度變化干擾等,但對于局部受云層等因素的影響仍需進行平滑處理[7]。

對遙感數據的預處理過程:①坐標變換。將MODIS NDVI/EVI數據變換到統一的UTM 50N zone坐標系下。②研究區提取。利用河南省行政區劃數據提取研究區內的遙感數據,主要方法是利用ENVI軟件/ArcGIS軟件進行掩膜提取。③合成時序數據集進行平滑處理。利用ENVI軟件進行波段合成,按照時間得到時序數據集;對時序數據集采用Sacitzky-Golay濾波平滑處理,消除部分地區云層等因素的影響,得到新的數據集。

本研究采用的其他數據集有河南省主要農作物的農時歷數據,河南省農業區劃辦公廳提供的河南省農業生態區劃數據,最新的1∶25萬的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以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豐度圖數據等。

1.3 提取方法及主要流程

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方法主要依據農作物在不同階段及不同地域條件下的EVI指數不同的特點和冬小麥的EVI曲線,結合冬小麥的物候歷,提取冬小麥在不同生育期的特征參數,對這些參數應用決策樹分類法提取河南省冬小麥的種植面積。

2 結果與分析

2.1 冬小麥生育期特征

冬小麥有11個生育期,時間一般為230~240 d,通常10月上旬播種,10月中旬出苗,11月上旬分蘗,12月上旬進入越冬期,在越冬期冬小麥地面以上部分停止生長,次年3月上旬返青,4月中旬拔節,4月下旬孕穗,5月中旬開花,6月中旬成熟收獲。氣候和環境條件對冬小麥的生長影響很大,導致冬小麥的生育期在不同條件下有所差別。河南省跨度較大,冬小麥南北生育期的差別可以達到10~20 d,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河南省的冬小麥進行分區研究。

2.2 河南省冬小麥生態區劃

考慮全省的氣候和環境條件等影響因素,參照河南省農業資源區劃辦公室提供的區劃圖(圖1),將河南省劃分為5個監測區域:豫東地區、豫西地區、豫南地區、豫中南地區和豫北地區[8]。

2.3 冬小麥MODIS EVI時間譜曲線

以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提取的河南省耕地數據為掩膜,處理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的豐度數據得到冬小麥種植面積。使用Sacitzky-Golay濾波對2012-2013年冬小麥生育期內的MODIS EVI時序數據進行平滑處理,再進行掩膜處理得到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數據。應用ENVI軟件統計計算不同階段的像元均值得到冬小麥的EVI均值,以時間軸為橫坐標得到河南省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曲線,反映了冬小麥生育期內EVI值的變化。同理計算各區域的EVI值,得到河南省冬小麥EVI時間譜曲線(圖2),以此反映河南省各監測區域的冬小麥生育期內的EVI值變化。

如圖2所示,隨著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曲線變化,冬小麥出苗后迅速生長,EVI值在第3個16 d達到第一個極大值,第7個16 d降到第一個極小值,隨后在第11或12個16 d達到最大值又迅速下降。結合冬小麥的實際生長過程,冬小麥生長出苗后分蘗生長,分蘗期,在生長區域的麥苗和地表的共同作用下EVI值達到第一個極大值;隨后由于氣溫下降,冬小麥基本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在越冬期內EVI值達到第一個極小值;隨著氣溫回升,良好的光熱條件使冬小麥快速返青拔節生長,表現為EVI值逐漸增加,第11個16 d冬小麥基本覆蓋地表,到第12個16 d左右EVI值達到最大值;冬小麥開花期和灌漿期之后進入成熟期,冬小麥的EVI值開始降低,具體表現為葉片葉綠素的減少。由此可知,冬小麥獨特的EVI時間序列變化特征為應用遙感提取冬小麥種植面積奠定了基礎。

2.4 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

河南省冬小麥生育期從每年的10月中旬到次年6月中旬大致經歷15個16 d。由圖2可知,冬小麥生育期內的EVI值變化反映出,冬小麥在進入越冬期前分別在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達到峰值,期間EVI值在極大值和極小值范圍波動。根據第1、3、5時段EVI值關系(b1

2.5 驗證與分析

由圖3可知,河南省冬小麥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區、豫東地區和豫中南地區。駐馬店、南陽、周口、商丘、新鄉、安陽、開封、濮陽及平頂山等地冬小麥種植面積較大。將提取得到的河南省各地市冬小麥種植面積與2012年河南統計年鑒數據對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提取的冬小麥種植面積精度為90.88%,比官方統計的面積(5 287.87×103 hm2)大,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 MODIS數據空間分辨率為250 m,存在混合像元的問題。因此,統計結果比實際情況偏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除了駐馬店市的統計面積相差較大外,其他地市面積相差不大。由此得出,通過MODIS EVI時間序列數據提取的河南省耕地面積精度較高。

3 小結與討論

冬小麥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利用遙感技術獲取冬小麥種植面積與分布對于研究糧食區域平衡,預測農業資源綜合生產能力以及產量預測具有重要的意義。采用NASA USGS提供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MODIS NDVI/EVI MOD13Q1的遙感數據,結合冬小麥生育期形態變化特征,以MODIS EVI構建的時間序列譜對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方法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冬小麥EVI值的變化具有獨特的序列特征,冬小麥EVI值在返青后逐漸升高,開花期后下降,灌漿后期快速降低;采用決策樹分類方法實現冬小麥分離提取,對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與驗證;EVI時間序列譜反映的作物生長過程的生理意義明確,采用MODIS EVI時間序列譜的遙感監測提取的冬小麥種植面積精度較高,能夠滿足冬小麥的長勢監測和遙感產量估算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賈建華,劉良云,競 霞,等.基于多時相MODIS監測冬小麥的種植面積[J].遙感信息,2005(6):49-51.

[2] 張 霞,帥 通,楊 杭,等.基于MODIS EVI圖像時間序列的冬小麥面積提取[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220-224.

[3] 左麗君,張增祥,董婷婷,等.MODIS/NDVI 和MODIS/EVI在耕地信息提取中的應用及對比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3):167-172.

[4] 王立輝,黃進良,孫俊英.基于時序MODIS-EVI監測華中地區耕地復種指數[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5):529-534.

[5] 劉麗娟,龐 勇.基于時間序列MODIS EVI數據的森林生長異常監測[J].林業科學,2012(2):54-62.

[6] 孫成明,孫政國,穆少杰,等.基于MODIS的植被指數模型及其在草地生態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2):84-88.

[7] RATANA P,HUETE A R,YUAN Y.Interrelation among Moids vegetation products across an Amazon Eco-climatic Gradient[A].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Proceedings[C].Korea:Seoul,IGARSS,2005.3009-3012.

[8] 陳懷亮,鄧 偉,張雪芬,等.河南小麥生產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及區劃[J].自然災害學報,2006,15(1):135-143.

1.2 數據來源及數據預處理

本研究采用2012年10中旬至2013年6月中旬NASA USGS提供的MODIS NDVI/EVI MOD13Q1的遙感數據,空間分辨率為250 m,時間分辨率為16 d。雖然MODIS NDVI/EVI都采用了MVC或CV-MVC方法合成數據,處理了一些誤差,如太陽高度角、觀測角度引起的影響,以及云、水汽、氣溶膠和傳感器精度變化干擾等,但對于局部受云層等因素的影響仍需進行平滑處理[7]。

對遙感數據的預處理過程:①坐標變換。將MODIS NDVI/EVI數據變換到統一的UTM 50N zone坐標系下。②研究區提取。利用河南省行政區劃數據提取研究區內的遙感數據,主要方法是利用ENVI軟件/ArcGIS軟件進行掩膜提取。③合成時序數據集進行平滑處理。利用ENVI軟件進行波段合成,按照時間得到時序數據集;對時序數據集采用Sacitzky-Golay濾波平滑處理,消除部分地區云層等因素的影響,得到新的數據集。

本研究采用的其他數據集有河南省主要農作物的農時歷數據,河南省農業區劃辦公廳提供的河南省農業生態區劃數據,最新的1∶25萬的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以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豐度圖數據等。

1.3 提取方法及主要流程

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方法主要依據農作物在不同階段及不同地域條件下的EVI指數不同的特點和冬小麥的EVI曲線,結合冬小麥的物候歷,提取冬小麥在不同生育期的特征參數,對這些參數應用決策樹分類法提取河南省冬小麥的種植面積。

2 結果與分析

2.1 冬小麥生育期特征

冬小麥有11個生育期,時間一般為230~240 d,通常10月上旬播種,10月中旬出苗,11月上旬分蘗,12月上旬進入越冬期,在越冬期冬小麥地面以上部分停止生長,次年3月上旬返青,4月中旬拔節,4月下旬孕穗,5月中旬開花,6月中旬成熟收獲。氣候和環境條件對冬小麥的生長影響很大,導致冬小麥的生育期在不同條件下有所差別。河南省跨度較大,冬小麥南北生育期的差別可以達到10~20 d,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河南省的冬小麥進行分區研究。

2.2 河南省冬小麥生態區劃

考慮全省的氣候和環境條件等影響因素,參照河南省農業資源區劃辦公室提供的區劃圖(圖1),將河南省劃分為5個監測區域:豫東地區、豫西地區、豫南地區、豫中南地區和豫北地區[8]。

2.3 冬小麥MODIS EVI時間譜曲線

以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提取的河南省耕地數據為掩膜,處理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的豐度數據得到冬小麥種植面積。使用Sacitzky-Golay濾波對2012-2013年冬小麥生育期內的MODIS EVI時序數據進行平滑處理,再進行掩膜處理得到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數據。應用ENVI軟件統計計算不同階段的像元均值得到冬小麥的EVI均值,以時間軸為橫坐標得到河南省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曲線,反映了冬小麥生育期內EVI值的變化。同理計算各區域的EVI值,得到河南省冬小麥EVI時間譜曲線(圖2),以此反映河南省各監測區域的冬小麥生育期內的EVI值變化。

如圖2所示,隨著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曲線變化,冬小麥出苗后迅速生長,EVI值在第3個16 d達到第一個極大值,第7個16 d降到第一個極小值,隨后在第11或12個16 d達到最大值又迅速下降。結合冬小麥的實際生長過程,冬小麥生長出苗后分蘗生長,分蘗期,在生長區域的麥苗和地表的共同作用下EVI值達到第一個極大值;隨后由于氣溫下降,冬小麥基本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在越冬期內EVI值達到第一個極小值;隨著氣溫回升,良好的光熱條件使冬小麥快速返青拔節生長,表現為EVI值逐漸增加,第11個16 d冬小麥基本覆蓋地表,到第12個16 d左右EVI值達到最大值;冬小麥開花期和灌漿期之后進入成熟期,冬小麥的EVI值開始降低,具體表現為葉片葉綠素的減少。由此可知,冬小麥獨特的EVI時間序列變化特征為應用遙感提取冬小麥種植面積奠定了基礎。

2.4 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

河南省冬小麥生育期從每年的10月中旬到次年6月中旬大致經歷15個16 d。由圖2可知,冬小麥生育期內的EVI值變化反映出,冬小麥在進入越冬期前分別在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達到峰值,期間EVI值在極大值和極小值范圍波動。根據第1、3、5時段EVI值關系(b1

2.5 驗證與分析

由圖3可知,河南省冬小麥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區、豫東地區和豫中南地區。駐馬店、南陽、周口、商丘、新鄉、安陽、開封、濮陽及平頂山等地冬小麥種植面積較大。將提取得到的河南省各地市冬小麥種植面積與2012年河南統計年鑒數據對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提取的冬小麥種植面積精度為90.88%,比官方統計的面積(5 287.87×103 hm2)大,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 MODIS數據空間分辨率為250 m,存在混合像元的問題。因此,統計結果比實際情況偏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除了駐馬店市的統計面積相差較大外,其他地市面積相差不大。由此得出,通過MODIS EVI時間序列數據提取的河南省耕地面積精度較高。

3 小結與討論

冬小麥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利用遙感技術獲取冬小麥種植面積與分布對于研究糧食區域平衡,預測農業資源綜合生產能力以及產量預測具有重要的意義。采用NASA USGS提供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MODIS NDVI/EVI MOD13Q1的遙感數據,結合冬小麥生育期形態變化特征,以MODIS EVI構建的時間序列譜對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方法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冬小麥EVI值的變化具有獨特的序列特征,冬小麥EVI值在返青后逐漸升高,開花期后下降,灌漿后期快速降低;采用決策樹分類方法實現冬小麥分離提取,對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與驗證;EVI時間序列譜反映的作物生長過程的生理意義明確,采用MODIS EVI時間序列譜的遙感監測提取的冬小麥種植面積精度較高,能夠滿足冬小麥的長勢監測和遙感產量估算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賈建華,劉良云,競 霞,等.基于多時相MODIS監測冬小麥的種植面積[J].遙感信息,2005(6):49-51.

[2] 張 霞,帥 通,楊 杭,等.基于MODIS EVI圖像時間序列的冬小麥面積提取[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220-224.

[3] 左麗君,張增祥,董婷婷,等.MODIS/NDVI 和MODIS/EVI在耕地信息提取中的應用及對比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3):167-172.

[4] 王立輝,黃進良,孫俊英.基于時序MODIS-EVI監測華中地區耕地復種指數[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5):529-534.

[5] 劉麗娟,龐 勇.基于時間序列MODIS EVI數據的森林生長異常監測[J].林業科學,2012(2):54-62.

[6] 孫成明,孫政國,穆少杰,等.基于MODIS的植被指數模型及其在草地生態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2):84-88.

[7] RATANA P,HUETE A R,YUAN Y.Interrelation among Moids vegetation products across an Amazon Eco-climatic Gradient[A].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Proceedings[C].Korea:Seoul,IGARSS,2005.3009-3012.

[8] 陳懷亮,鄧 偉,張雪芬,等.河南小麥生產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及區劃[J].自然災害學報,2006,15(1):135-143.

1.2 數據來源及數據預處理

本研究采用2012年10中旬至2013年6月中旬NASA USGS提供的MODIS NDVI/EVI MOD13Q1的遙感數據,空間分辨率為250 m,時間分辨率為16 d。雖然MODIS NDVI/EVI都采用了MVC或CV-MVC方法合成數據,處理了一些誤差,如太陽高度角、觀測角度引起的影響,以及云、水汽、氣溶膠和傳感器精度變化干擾等,但對于局部受云層等因素的影響仍需進行平滑處理[7]。

對遙感數據的預處理過程:①坐標變換。將MODIS NDVI/EVI數據變換到統一的UTM 50N zone坐標系下。②研究區提取。利用河南省行政區劃數據提取研究區內的遙感數據,主要方法是利用ENVI軟件/ArcGIS軟件進行掩膜提取。③合成時序數據集進行平滑處理。利用ENVI軟件進行波段合成,按照時間得到時序數據集;對時序數據集采用Sacitzky-Golay濾波平滑處理,消除部分地區云層等因素的影響,得到新的數據集。

本研究采用的其他數據集有河南省主要農作物的農時歷數據,河南省農業區劃辦公廳提供的河南省農業生態區劃數據,最新的1∶25萬的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以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豐度圖數據等。

1.3 提取方法及主要流程

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方法主要依據農作物在不同階段及不同地域條件下的EVI指數不同的特點和冬小麥的EVI曲線,結合冬小麥的物候歷,提取冬小麥在不同生育期的特征參數,對這些參數應用決策樹分類法提取河南省冬小麥的種植面積。

2 結果與分析

2.1 冬小麥生育期特征

冬小麥有11個生育期,時間一般為230~240 d,通常10月上旬播種,10月中旬出苗,11月上旬分蘗,12月上旬進入越冬期,在越冬期冬小麥地面以上部分停止生長,次年3月上旬返青,4月中旬拔節,4月下旬孕穗,5月中旬開花,6月中旬成熟收獲。氣候和環境條件對冬小麥的生長影響很大,導致冬小麥的生育期在不同條件下有所差別。河南省跨度較大,冬小麥南北生育期的差別可以達到10~20 d,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河南省的冬小麥進行分區研究。

2.2 河南省冬小麥生態區劃

考慮全省的氣候和環境條件等影響因素,參照河南省農業資源區劃辦公室提供的區劃圖(圖1),將河南省劃分為5個監測區域:豫東地區、豫西地區、豫南地區、豫中南地區和豫北地區[8]。

2.3 冬小麥MODIS EVI時間譜曲線

以河南省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提取的河南省耕地數據為掩膜,處理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的豐度數據得到冬小麥種植面積。使用Sacitzky-Golay濾波對2012-2013年冬小麥生育期內的MODIS EVI時序數據進行平滑處理,再進行掩膜處理得到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數據。應用ENVI軟件統計計算不同階段的像元均值得到冬小麥的EVI均值,以時間軸為橫坐標得到河南省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曲線,反映了冬小麥生育期內EVI值的變化。同理計算各區域的EVI值,得到河南省冬小麥EVI時間譜曲線(圖2),以此反映河南省各監測區域的冬小麥生育期內的EVI值變化。

如圖2所示,隨著冬小麥的EVI時間序列曲線變化,冬小麥出苗后迅速生長,EVI值在第3個16 d達到第一個極大值,第7個16 d降到第一個極小值,隨后在第11或12個16 d達到最大值又迅速下降。結合冬小麥的實際生長過程,冬小麥生長出苗后分蘗生長,分蘗期,在生長區域的麥苗和地表的共同作用下EVI值達到第一個極大值;隨后由于氣溫下降,冬小麥基本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在越冬期內EVI值達到第一個極小值;隨著氣溫回升,良好的光熱條件使冬小麥快速返青拔節生長,表現為EVI值逐漸增加,第11個16 d冬小麥基本覆蓋地表,到第12個16 d左右EVI值達到最大值;冬小麥開花期和灌漿期之后進入成熟期,冬小麥的EVI值開始降低,具體表現為葉片葉綠素的減少。由此可知,冬小麥獨特的EVI時間序列變化特征為應用遙感提取冬小麥種植面積奠定了基礎。

2.4 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

河南省冬小麥生育期從每年的10月中旬到次年6月中旬大致經歷15個16 d。由圖2可知,冬小麥生育期內的EVI值變化反映出,冬小麥在進入越冬期前分別在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達到峰值,期間EVI值在極大值和極小值范圍波動。根據第1、3、5時段EVI值關系(b1

2.5 驗證與分析

由圖3可知,河南省冬小麥主要分布在豫北地區、豫東地區和豫中南地區。駐馬店、南陽、周口、商丘、新鄉、安陽、開封、濮陽及平頂山等地冬小麥種植面積較大。將提取得到的河南省各地市冬小麥種植面積與2012年河南統計年鑒數據對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提取的冬小麥種植面積精度為90.88%,比官方統計的面積(5 287.87×103 hm2)大,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2012年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 MODIS數據空間分辨率為250 m,存在混合像元的問題。因此,統計結果比實際情況偏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除了駐馬店市的統計面積相差較大外,其他地市面積相差不大。由此得出,通過MODIS EVI時間序列數據提取的河南省耕地面積精度較高。

3 小結與討論

冬小麥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利用遙感技術獲取冬小麥種植面積與分布對于研究糧食區域平衡,預測農業資源綜合生產能力以及產量預測具有重要的意義。采用NASA USGS提供的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MODIS NDVI/EVI MOD13Q1的遙感數據,結合冬小麥生育期形態變化特征,以MODIS EVI構建的時間序列譜對河南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的提取方法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冬小麥EVI值的變化具有獨特的序列特征,冬小麥EVI值在返青后逐漸升高,開花期后下降,灌漿后期快速降低;采用決策樹分類方法實現冬小麥分離提取,對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與驗證;EVI時間序列譜反映的作物生長過程的生理意義明確,采用MODIS EVI時間序列譜的遙感監測提取的冬小麥種植面積精度較高,能夠滿足冬小麥的長勢監測和遙感產量估算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賈建華,劉良云,競 霞,等.基于多時相MODIS監測冬小麥的種植面積[J].遙感信息,2005(6):49-51.

[2] 張 霞,帥 通,楊 杭,等.基于MODIS EVI圖像時間序列的冬小麥面積提取[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220-224.

[3] 左麗君,張增祥,董婷婷,等.MODIS/NDVI 和MODIS/EVI在耕地信息提取中的應用及對比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3):167-172.

[4] 王立輝,黃進良,孫俊英.基于時序MODIS-EVI監測華中地區耕地復種指數[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5):529-534.

[5] 劉麗娟,龐 勇.基于時間序列MODIS EVI數據的森林生長異常監測[J].林業科學,2012(2):54-62.

[6] 孫成明,孫政國,穆少杰,等.基于MODIS的植被指數模型及其在草地生態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2):84-88.

[7] RATANA P,HUETE A R,YUAN Y.Interrelation among Moids vegetation products across an Amazon Eco-climatic Gradient[A].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Proceedings[C].Korea:Seoul,IGARSS,2005.3009-3012.

[8] 陳懷亮,鄧 偉,張雪芬,等.河南小麥生產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及區劃[J].自然災害學報,2006,15(1):135-1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综合色88|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婷婷六月天激情| 精品欧美视频| 伊人天堂网|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亚洲h视频在线| 天天综合网在线|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成人在线亚洲|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91麻豆国产视频|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www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自拍欧美亚洲|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久久综合五月| 欧美午夜精品|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伊人色在线视频| 日韩高清欧美| 亚洲成年人片|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特一级毛片|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亚洲欧美不卡|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麻豆精品在线|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97狠狠操|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天天摸夜夜操|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天综合|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小视频免费|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