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上
摘要:隨著規模化豬場的不斷發展,其所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加,就規模化豬場的綜合管理措施進行概述。
關鍵詞:人員管理;藥物保健;科學免疫;生物安全;科學選址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9-0049-01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系列發展生豬標準化、規范化養殖政策的實施,各地規模化養殖場蓬勃發展,打拉動了生豬養殖模式的變革,對穩定生豬生產,促進生豬生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和滿足廣大消費者肉食供應發揮著積極作用。但部分豬場業主未端正態度,缺乏科學,嚴謹的養殖理念,綜合管理措施,以致豬場效率下滑,甚至虧損。本人就由小場到大場工作中,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為豬業同行一點參考。豬場穩步發展,必須做好以下9點。
1 科學選址,做好規劃
豬場應選址地勢高、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易于排污、遠離居民區且交通要道方便的地方。確定豬場規模,合理規劃占地面積。布局要合理,分生活區和生產區。生活區建辦公室、車庫、餐廳、門衛室等。生產區按全進全出模式建配種舍、產仔舍、保育舍、育肥舍。
2 引種
根據市場需求和豬場的未來發展,合理選擇豬種(種豬場、商品育肥豬場);了解引種地區疫情流行情況;引種場豬群健康狀況;豬場免疫程序;引種豬場選育標準(公豬:生長速度、飼料報酬;母豬:繁殖力、產仔數、受胎率、初配日齡等);引種售后服務。種豬挑選,按本場豬群實際情況來選擇。引種車輛必須經徹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車內鋪墊料,運輸途中忌急剎車,長途運輸中途休息喂水,并仔細觀察,備常用藥品。
3 飼料品質和營養
確保飼料營養均衡,符合各階段豬只需要;飼料的存放應通風干燥,注意防潮;飼料配比合理,粉碎粒度大小合適;原料無污染,無霉變,多雨季節添加脫霉劑。飼料配送貼上標簽,便于區分,配好后5 d內喂完。
4 做好生物安全
外來人員、車輛禁入生產區;裝豬車輛經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場內人員進出應更換衣物,消毒;外來物品經消毒后帶入,肉類食物禁止帶入。豬場凈污道分開,豬只轉群前后走道消毒;做好滅鼠,滅蠅工作,場區禁養貓狗;每周1次全場大消毒。
5 制定科學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符合實際生產,結合本地疫情流行情況;對本場豬群進行抗原檢測;結合豬群健康狀況,做好免疫跟蹤;根據抗體消長規律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做好豬瘟、細小、乙腦、偽狂犬、口蹄疫、藍耳、胃流二聯苗的基礎防疫。
6 做好藥物保健與驅蟲
驅蟲:種公、母豬4次/年,3個月一次。仔豬45~80日齡各驅蟲1次。保健:種豬群每月保健1次,后備豬群購入后1周保健7 d;產仔母豬產后1周,斷奶后1周保健;仔豬斷奶后、轉群后保健1周;疫病高發期保健,發病前1周保健。
7 做好各階段的管理工作
(1)配種階段,制定配種計劃,保證全年均衡生產;保證母豬合理胎次結構,有計劃補充后備母豬使種豬群年輕化,初產母豬占20%左右,2~5胎65%左右,6胎以上低于15%;膘情良好;年產不低于2.15胎,長大雜交母豬胎均10.5頭,純種約克,長白胎均10頭,杜洛克胎均8.5頭,出生重800 g以上。
(2)產仔階段。按計劃完成分娩任務,仔豬成活率96%以上;5周齡斷乳重不少于9 kg,4周齡斷乳重不少于7.5 kg;母豬斷奶時中上等膘情,斷乳1周內發情率90%以上,無四肢傷殘,皮膚病。
(3)保育階段。育成率96%以上,仔豬體重7~15 kg時料肉比1.5:1,15kg~轉出料肉比1.8:1,日增重400 g以上,70日齡轉群重25 kg以上。
(4)育成率96%以上,日增重大于700 g。
8 小結
做好發情記錄、配種記錄、防疫記錄、產仔記錄、轉群記錄、飼喂記錄、保健記錄、銷售記錄、原料疫苗獸藥購進記錄、死亡記錄、淘汰記錄等,通過記錄豬場信息,進行分析比對,找出不足,做出下一步改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