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婷玉,莊 敏,虞靜華,蔡 燕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上海 200233)
急診手術室是各科創傷患者集中的地方,患者病情變化快,突發事件多,環境嘈雜,護理勞動強度大,護士的工作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常常使護士個體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壓抑和疲乏,甚至影響護理工作的質量[1]。我們通過調查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狀況,分析相關原因,探討有效減輕護理工作壓力與職業疲勞應對措施,以期營造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
1.1 對象 2011年月1月—2012年6月,選取我院急診手術室護士45名。納入標準:急診手術室護士;未參加過相關的心理輔導及治療;意識清楚,能正確理解并真實回答或填寫問卷問題;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采用護士疲勞綜合征量表,根據WHO編撰的員工疲勞綜合征主要軀體、情緒和精神的癥狀及體驗所設計[2]。量表有20個條目,應用1~2級評分法,以“是”為影響,評1分,以“否”為無影響,評0分,統計疲勞綜合征總分及均值。量表分為3個部分,軀體疲勞評分、情緒疲勞評分和精神疲勞評分。總分20分,其中軀體疲勞評分滿分6分,情緒疲勞評分滿分5分,精神疲勞評分滿分9分。總分≤6分為輕度疲勞,6~14分為中度疲勞,≥14為重度疲勞;得分越高,疲勞程度越高。
1.2.2 調查方法 采用無記名調查方式發放問卷,由調查員統一發放并回收,發放調查表前由專人負責量表的詳細介紹,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和方法。本調查共發放問卷45份,回收有效問卷45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1 一般資料 45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護齡:2~9年,5年以下31名,5年以上14名;職稱:護士32名,護師13名。
2.2 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綜合征調查結果 見表1。
2.3 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綜合征評分情況 見表2。

表1 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綜合征調查結果(n=45)

表2 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綜合征評分情況(n=45)
2.4 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程度調查結果 見表3。

表3 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程度調查結果(n=45)
3.1 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狀況分析 疲勞綜合征狀況測評顯示,急診手術室護士普遍存在疲勞且疲勞程度較嚴重。疲勞綜合癥在心理上表現為焦慮、壓抑、迷惑、急躁、疲勞、注意力分散和自信心不足;在行為上表現為拖延和避免工作,表現和生產能力降低,工作完全破壞,同時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使護士產生工作疲憊感,對患者漠不關心。長期的專業工作壓力及緊張、焦慮的情緒,是護士疲勞易感性增大和易患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3]。本調查中,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綜合征量表評分總分均值為(9.31±2.78)分,屬于中度疲勞。表3顯示,護士疲勞程度分布情況,其中輕度疲勞8名占17.8%,中度疲勞33名占73.3%,重度疲勞4名占8.9%,護士人群以中度疲勞為主。護士人群軀體疲勞主要表現為乏力、疲憊不堪占71.1%,肌緊張,腰背疼痛占66.7%及睡眠障礙等占68.9%;情緒疲勞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自卑占62.2%,家庭關系緊張占62.2%等;精神疲勞主要表現為工作壓力感占77.7%。
3.2 急診手術室護士疲勞原因分析 由于急診手術室工作性質及工作環境的因素,急診手術室護士擔負著繁重的工作和非同一般的職業壓力,易使護士個體產生生理、心理上的疲乏,嚴重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護理工作的質量[5-6]。
3.2.1 軀體疲勞 急診手術室工作緊張又辛苦,經常超負荷、超長時間的工作,并要求精力高度集中。護士長期處于相對固定的姿勢,搬運患者時負重,且不能按時就餐,肌肉極度疲勞,導致腰背酸痛,疲憊乏力,下肢靜脈曲張,上述損害身體因素的持續存在,容易導致護士的軀體疲勞[7]。頻繁而無休止地倒班,攪亂了人的正常生理節律,使急診手術室護士長期處于“應激”狀態,還打亂了其晝夜生物節律,導致護士睡眠障礙,引起軀體疲勞。急診手術的特點是急、快,經常會遇到交班時,因手術患者多或患者病情復雜,無法準時交班,需加班協助接班者共同完成工作,或遇突發事件、成批傷員需急診手術,急診手術室護士要第一時間趕到并投入到搶救工作。因此,急診手術室護士經常處于精神高度緊張的應激狀態,無法得到較好的放松與休息。
3.2.2 情緒疲勞 手術室工作節奏快、高度緊張、專業性強,要求護士與醫師配合默契。與護士相配合手術的是學歷高、學術水平高和職稱高的醫師,這樣的配合,醫師和護士都有種不平等心理,有些醫師以為護士只是助手,工作就是無條件配合醫師完成手術,忽視了護理專業具有的獨立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旦器械準備不全,配合不到位,易引起醫師的不滿情緒,導致手術室護士的身心疲憊[8]。護士的社會地位較低,超負荷的工作使護士身心疲憊,但又常常未被尊重和理解;加之醫護之間巨大的福利差異,令護士們感到職業前景暗淡,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當期望角色與職業角色不相符時,發生內在沖突,身體與心理的不適應,可加速疲勞綜合征的發生。女性的情感特質是細膩、脆弱、容易受傷害,護士身心承受力差,情緒易激動、發脾氣,當此種情況達到一定極限時,護士會產生對工作無自豪感,對前途渺茫。莫文娟[9]調查發現,護士多表現低落、焦慮、自卑,感覺社會地位低下,對工作厭倦想改行等,且在年輕護士群體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本調查中發現,62.2%的護士出現情緒低落、焦慮和自卑,與以往的研究相符。
3.2.3 精神疲勞 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與患者接觸最多,護患之間由于涉及雙方的權益、健康、經濟、人格及法律問題,稍處理不當,常可引發沖突,給護士帶來一定的心理和精神壓力[10]。醫療衛生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職業,日益突出的職業暴露、職業防護問題,醫護、床護比例失調等問題,無疑增加了護士的職業源性壓力和心理疲憊感。此外,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學的方向和內涵也在拓展,從而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教學醫院工作者,除了做好臨床護理工作外,還要承擔一定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需要努力學習以更新已有的知識和技能[11]。升職和學歷的要求增加了工作的壓力,使得手術室護士非常疲勞。
疲勞綜合征是當前醫療行業的一個重要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缺乏適當的應對措施,常常影響正常工作,甚至給護理人員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負面影響。
4.1 構建醫院管理支持系統,緩解職業疲勞 護士管理者要充分理解、關心護士的生活,為護士減輕心理壓力;運用“人性化管理”科學合理地排班,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對在急診手術室工作的護士要實行輪崗,每年輪崗1次,改變環境,從而也減輕心理壓力,以利于消除疲勞[12]。
4.2 提高抗壓能力,緩解職業疲勞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工作中出現失誤時勇于面對,及時補救;情緒不佳時自我調節,排解不良情緒;不苛求自己和他人,真誠對待身邊的同事;處理好家庭成員間的和諧關系,讓家成為支持自己努力工作的動力來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現代醫學實踐是一種協作性的專業技術勞動,急診手術室護士工作狀態、身體狀態直接影響其他工作人員的情緒,最終會影響我們共同的服務對象——患者。護理人員應當提高自身抵抗壓力的能力,合理克服工作中的焦慮、抑郁和緊張等不良情緒,緩解職業疲勞,提高工作效率[13]。護理管理工作者應當提高管理能力,減輕護士心理壓力,緩解不良情緒,維護其身心健康;更能優化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1]劉秋鳴,郭華,施莉瓊,等.護士職業壓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調查與對策[J].上海護理,2004,4(2):10-12.
[2]世界衛生組織.精神,神經疾病和社會心理障礙的初級預防[M].孟凡強,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77-92.
[3]張艷麗,孔曉云.急診科護士心理壓力源分析與對策[J].醫學信息,2012,25(5):36-37.
[4]孟丹丹,呂愛紅,劉松茹.急診科護士壓力源與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9):99.
[5]高凱先,占繪華.急診護士心理壓力分析及應對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116-117.
[6]駱宏,赫中華.466名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及離職意愿的關系[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933-935.
[7]張愛文.手術室護士疲勞狀況的調查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0):207.
[8]張景美.手術室護士疲勞綜合征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2):88-89.
[9]莫文娟.手術室護士疲勞綜合征的原因及相關性分析[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6,(2):22-23.
[10]黃華蘭,冼慕慈,覃惠英,等.腫瘤醫院護士疲勞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25-527.
[11]任金榮,常習花,程錦,等.手術室護士疲勞狀況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7,21(3C):783-785.
[12]彭剛藝,李亞潔,李茶香.連續排班模式對護士工作壓力影響的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07-409.
[13]陸揚.護士工作壓力源與職業倦怠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08,8(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