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萍,顧春紅,段亞哲
(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征醫(yī)院,上海 200003)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脊柱骨折或脫位引起脊髓結構和功能的損害,它不僅嚴重損害患者軀體運動和感覺功能,還可致?lián)p傷平面以下內臟器官失去高級中樞的調節(jié)和支配,引起神經性功能紊亂,尤以受脊髓終末神經支配的盆腔器官功能障礙最為常見。我國脊髓損傷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壽命均低于發(fā)達國家,其中膀胱功能障礙是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常引起尿路感染、腎積水、腎炎甚至發(fā)生腎衰竭,這是此類患者晚期病死的第1位原因[1-2]。家屬是患者的陪護者、監(jiān)護者和重返社會的支持者,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并且家屬的理解與支持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和病情轉歸,同時也影響其社會支持的力度[3]。家屬系統(tǒng)理論認為,患者發(fā)生變化時,家庭成員也必定會出現(xiàn)變化;當患者患有威脅生命的疾病時,家屬渴望了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與技能,以便自己能有效地參與到疾病治療與康復過程中,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4]。為了解脊髓損傷患者家屬泌尿系感染相關知識的認知現(xiàn)狀、影響因素和現(xiàn)存問題,本研究以脊髓損傷后膀胱功能障礙患者主要照顧者為研究對象,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上海市3所3級甲等醫(yī)院、2所康復醫(yī)院和上海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的部分患者家屬對泌尿系感染知識認知情況、影響因素和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隨機抽取2011年1—8月上海市3所3級甲等綜合性醫(yī)院、2所康復醫(yī)院和上海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部分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61例,男16例,女45例;其中與患者關系為父母者7例,平均年齡(59.0±8.7)歲;配偶者39例,平均年齡(52.1±10.9)歲;子女者5例,平均年齡(36.6±9.9)歲;護工者10例,平均年齡(48.9±5.4)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7例,初中 27例,高中13例,大專及以上4例。就業(yè)情況:在職32例,無業(yè)人員29例。均未接受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脊髓損傷患者泌尿系感染護理有關知識培訓。發(fā)放調查問卷61份,回收有效問卷6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由3個部分組成:①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一般狀況:與患者關系、性別、年齡、文化層次、工作情況和接受培訓情況。②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泌尿系管理認知。主要設計了了解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知識認知情況,共包括13個項目,每個項目給予4個選項(其中有1項正確)。
1.2.2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資料,由統(tǒng)一培訓的護士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調查。在取得調查對象的同意后,向其發(fā)放調查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進行,并遵循保密原則,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由被訪者自行填寫,不能填寫者由調查員代筆。
1.2.3 評價方法 評價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知識認知正確情況,采用正確率和正確得分。統(tǒng)計了13個研究項目的得分情況,每項正確為1分,將計算總分換算為百分制的標準分。標準分<60分為認知情況差;60~70分為認知情況一般;>70分為認知情況良。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
2.1 不同年齡照顧者泌尿系感染認知得分情況 見表1。
2.2 不同年齡照顧者泌尿系感染認知均分情況 見表2。
2.3 不同文化程度照顧者泌尿系感染認知均分情況見表3。
2.4 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的了解程度 見表4。

表1 不同年齡照顧者泌尿系感染認知得分情況(n=61)

表2 不同年齡照顧者泌尿系感染認知均分情況

表3 不同文化程度照顧者泌尿系感染認知均分情況

表4 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的了解程度 (n=61)
3.1 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認知現(xiàn)狀分析 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致殘性的創(chuàng)傷,可造成患者終身排尿障礙。研究證實,間歇導尿是各種導尿方式中泌尿系感染(UTI)發(fā)生率較低的一種導尿方式[5-7]。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對患者泌尿系管理的認知及技能的掌握將直接影響患者UTI發(fā)生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回歸家庭和社會。本調查中,61例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中UTI認知得分中最低分40分,最高得分80分,平均分為(67.81 ±1.09)分,其中<60分7例;60~70分51例;>70分3例。可見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的認知水平整體不高。
3.2 影響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泌尿系管理認知的主要因素
3.2.1 年齡對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泌尿系管理認知的影響 表1和表2顯示,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以40~50歲和50~60歲為主,該年齡段照顧者多達到退休年齡,工作壓力小,精力充沛有充足的時間照顧患者,但由于此年齡段的照顧者醫(yī)學知識有限,家庭的突然變故被迫將主要精力放在照顧患者身上,接收醫(yī)學知識的愿望和緊迫性都略顯不足,導致此年齡段主要照顧者認知情況仍不容樂觀,泌尿系管理認知得分主要集中在60~70分之間。
3.2.2 文化程度水平對照顧者泌尿系管理認知的影響 在照顧者中小學及以下水平27例,認知情況平均分(65.19±10.91)分;初中文化水平13例,認知情況平均分(68.72±4.82)分;高中水平17例,認知情況平均分(70.39±6.00)分;大專及以上水平4例,認知情況平均分(71.67±1.92)分。隨著照顧者理論文化水平提升,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認知得分越來越高,照顧者學習能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都處于較高水平,但是平均分仍處在較低水平,尤其是對于泌尿系管理專業(yè)知識的了解較為欠缺。
3.3 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的了解情況 表4顯示,照顧者對問卷中“UTI危險因素”中“保持尿管及引流袋裝置放置低于體位”的知曉率僅為22.95%,被訪者對此問題的了解程度處于較低水平;“留置導尿引發(fā)UTI的危險性”知曉率為63.93%;“引發(fā)尿路結石原因”的知曉率為77.05%,被訪者對此類問題的了解程度處于中等水平,此類問題專業(yè)性強,與UTI密切相關。尿袋與引流裝置高于體位容易造成尿液倒流引起UTI,脊髓損傷患者因膀胱癱瘓和尿潴留,需長期留置導尿管或膀胱造瘺管,極易發(fā)生UTI和膀胱結石。膀胱內殘余尿增多,內壓增高,膀胱輸尿管返流,逆行感染的機會升高,加上管腔對黏膜的損傷,均為感染的誘發(fā)因素[8-9]。UTI和梗阻和異物(尿管或造瘺管)是膀胱結石的主要形成因素。而脊髓損傷患者由于損傷激發(fā)破骨細胞的活性,加速骨吸收,導致骨鈣的丟失,骨鈣人血經腎臟排出,早期尿鈣、尿鎂以及尿羥脯氨酸均顯著升高,從而導致膀胱結石的發(fā)生率上升[10]。而照顧者對間歇清潔導尿,手法排尿,扳機點排尿等輔助排尿方法更是知之甚少;對問卷中“排尿功能重建方法”中的問題“輔助排尿方法”知曉率為72.13%。其他泌尿系管理認知知曉率均在80%以上。
4.1 提高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對泌尿系管理的認知程度 脊髓損傷的治療過程不僅需要患者有頑強的毅力,也極度考驗患者家屬的忍耐力。家屬是患者的陪護者、監(jiān)護者和重返社會的支持者,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并且家屬的理解與支持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及其病情和轉歸,同時也影響其社會支持的力度[11]。因此,提高照顧者對患者泌尿系管理認知顯得尤為重要,護理人員是專業(yè)知識的主要傳播者和教授者,在患者病程早期就應該有計劃地對照顧者進行泌尿系管理有關知識的講解;同時,教會照顧者掌握UTI的防護技能,使脊髓損傷患者盡早回歸社會和家庭,提高其生活質量[12]。
4.2 拓展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了解泌尿系管理方法的途徑 目前,間歇導尿被公認為科學的尿路管理方法。間歇導尿使患者擺脫留置尿管,并能使膀胱周期性地擴張與排空,從而使膀胱維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減少殘余尿量,預防 UTI,促使其功能的恢復[13]。清潔間歇導尿在發(fā)達國家已普遍使用,特別是對膀胱功能尚可的患者,效果良好,很少發(fā)生感染[14]。目前,我國的脊髓損傷患者及照顧者對該方法知之甚少,苦于沒有專業(yè)人員指導,使患者及家屬無法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在重視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時,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家屬有機會參與到康復訓練中,掌握治療和護理的方法,配合、指導和監(jiān)督患者。對膀胱訓練方法建議在綜合性醫(yī)院、專科以及康復醫(yī)院、社區(qū)醫(yī)院設置膀胱訓練方法的專業(yè)培訓,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課堂講授,以及護士手把手指導等,提高家屬的護理能力和專業(yè)技能。鼓勵患者及家屬主動參與,通過家屬的配合,使患者從被動接受治療變?yōu)榉e極參與治療,從而極大地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4.3 開展脊髓損傷患者家屬健康教育的專業(yè)培訓機構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通過衛(wèi)生知識的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人們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15]。在本調查中,脊髓損傷患者家屬均表示未接受過專業(yè)的泌尿系管理培訓及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目前主要的相關知識來源是護理人員的宣教。而醫(yī)務人員中缺乏關于脊髓損傷患者泌尿系管理的專業(yè)人員。基于目前我國醫(yī)院護理人員緊缺現(xiàn)狀,在全國開展大規(guī)模的醫(yī)護培訓和專業(yè)講座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結合國外文獻中取得較好效果的社區(qū)培訓,在社區(qū)開展醫(yī)護人員講解脊髓損傷患者泌尿系管理的專業(yè)培訓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方式。可結合人體模型、多媒體和網絡等新型教學示范方式,讓更多的脊髓損傷患者照顧者掌握泌尿系管理知識。
脊髓損傷導致患者殘疾,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工作能力下降,影響生活質量,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16]。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照顧者的理解與支持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及其病情和轉歸,照顧者的健康教育是減少脊髓損傷患者UTI的有效措施。本調查有助于醫(yī)護人員全面了解照顧者對泌尿系感染知識的認知情況、其影響因素以及照顧者認知中存在的錯誤認識,以便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周密詳盡而個性化的照顧者健康教育方案,讓更多的護理人員加入綜合護理和健康教育隊伍,為脊髓損傷患者的家庭護理構建完整的支持系統(tǒng)。
[1]Frankel HL,Coll JR,Charlifue SW,et al.Long-term survival in spinal cord injury:a fifty year investigation[J].Spinal Cord,1998,36(4):266-274.
[2]Tanagho EA,Schmidt RA.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e neurogenic bladder[J].J Urol,1988,140(6):1331-1339.
[3]趙立雙,孫淑華,林占峰,等.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對PICC家庭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24(3):43-44.
[4]奚華芳,季霞.心理干預改善胃腸疾病病人抑郁癥狀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2,17(4):299-300.
[5]Ditunno JF Jr,Young W,Donovan WH,et al.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ooklet for neur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J].Paraplegia,1994,32(2):70-80.
[6]Esclarín De Ruz A,García Leoni E,Herruzo Cabrera R.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J Urol,2000,164(4):1285-1289.
[7]Cardenas DD,Mayo ME.Bacteriuria with fev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7,68(5 Pt 1):291-293.
[8]郝春霞,李建軍,周紅俊,等.1264例住院脊髓損傷患者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1):1011-1013.
[9]趙超男,林治鳳.脊髓損傷患者間歇導尿時的尿路感染及預防[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7(4):187.
[10]劉鐵龍,賈連順.脊髓損傷后高鈣血癥[J].國外醫(yī)學骨科學分冊,2003,24(6):327-329.
[11]張孟喜,李艷群.癌癥病人家屬焦慮狀態(tài)調查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4,19(11):53-54.
[12]Whiteneck GG,Charlifue SW,F(xiàn)rankel HL,et al.Mortality,morbidity,and psychosocial outcomes of persons spinal cord injured more than 20 years ago[J].Paraplegia,1992,30(9):617-630.
[13]高巧霞.脊髓損傷病人的間歇導尿術的應用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5,11(7):549.
[14]吳弦光.康復醫(yī)學導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604-606.
[15]唐美香.循證護理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24(增刊2):36-37.
[16]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