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波,陳麗萍
筆者所在院是一家以療養和理療為特色,兼設失眠科、皮膚科、風濕科和健康查體為主的療養院。其用藥相對比較集中,抗生素應用較少,??朴盟幭鄬^多。由于療養院局域網功能不支持電子處方,近2年筆者所在療養院藥械科通過每月對全院的處方進行抽查,點評,提高藥品管理和處方的合理率,促進了各科室合理用藥。從實處貫徹落實了衛生部頒發的《處方管理辦法》,從而提高療養院的醫療質量。
從2011年01月開始,隨機抽取筆者所在院每月處方100張填寫在預先設計好的處方評價表中(包括處方用藥品種數、使用抗生素的處方數、注射劑的處方數、處方金額,基本藥物品種數、藥品通用名數),所得數據進行整理。
筆者所在院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抗生素使用百分率、注射劑使用百分率、平均每張處方金額都呈現下降趨勢。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藥品通用名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呈現上升趨勢。見表1。
2.1 臨床用藥品種趨于合理 根據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規定,每張處方的藥品品種數不得超過5種[1],是對醫師用藥的明確規定,要求醫師提高藥物治療水平,提高臨床用藥適應證的針對性,努力克服各種不合理用藥的影響因素。由表1可知筆者所在療養院這2年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為3.3種,符合《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雖然WHO對發展中國家制定的 1.6~2.8 的標準[2],但由于療養院的工作性質,老年患者比較多,往往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聯合用藥比較普遍,所用藥品種數相應較多。對于患有多種疾病,或個別危重患者等特殊情況超過5種者,醫師應注明原因,并再次簽名即可。
2.2 抗生素使用率明顯下降 由表1可知,筆者所在療養院抗生素的使用率為21.35%,雖然符合我國衛生部要求抗生素的使用控制在50%以內以及WHO推薦的抗生素醫院使用率為30%,但與歐美國家報道的10%[3]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濫用抗生素最大的危害就是細菌對抗生素產生廣泛而迅速的耐藥性。筆者所在療養院近2年多次組織醫務人員學習《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把《抗生素分級管理辦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成效較好2012年的抗生素使用率已經下降至 15.6%。

表1 處方點評數據
2.3 注射劑使用率趨于常態 筆者所在療養院注射劑的使用平均值為14.25%,已基本接近WHO制定的標準注射劑使用率為 13.4%~24.1%[4]。 據報道,國外許多發達國家如瑞士門診患者幾乎不使用注射劑。頻繁使用注射劑,會使機體處于開放狀態,易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的增多,故應采取相應措施適當降低其使用率[5]。
2.4 處方金額減少 這2年平均每張處方金額呈下降趨勢,主要得益于筆者所在療養院藥品采購渠道的優化,改變過去的采購模式,從濟南軍區中標單位集體采購藥品,降低了藥價,患者得到實惠,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并且開通地方醫保后,地方患者也可以方便報銷醫保用藥。
2.5 基本藥物使用比率明顯增加 由于筆者所在療養院特色專科中的用藥有一些不在醫保范圍內,所以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相對較低。這一點筆者所在療養院也加強了管理制約,對無正當理由不首選國家基本藥物的處方醫師,給予扣罰。筆者所在療養院2012年的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上升至90.5%。
2.6 處方書寫規范化 按照《處方管理辦法》規定,處方的書寫必須使用藥品通用名。使用藥品通用名能避免重復用藥,有助于正確用藥,降低藥費,有利于醫院用藥管理,也便于醫療文書追溯和用藥信息共享。由于筆者所在療養院還沒有實施電子處方,醫師有時會把商品名誤當做通用名使用,下一步筆者所在療養院將著手安裝電子處方系統,這一現狀將得到杜絕。
通過筆者所在院處方點評的實施,有利于發揮醫務人員在藥物使用過程中的作用和責任感,可及時地了解處方中的不合理的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合理干預,有效促進臨床醫師合理用藥。由處方評價表統計結果可知,筆者所在療養院處方用藥情況基本合理,規范了抗生素及注射劑的使用量,控制大處方,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提高了療養院的醫療水平。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53號).
[2] 李 洋,顏 虹.處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國醫院統計,2005,12(1):79-80.
[3] Tomson G.Pilot study of drug use indicators in Swedenx[J].Nrud News,1992,3(1):3.
[4]欒家杰,呂麗麗,汪平君.定量評價新的《處方管理辦法》對門診處方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事,2008,22(4):289.
[5]陳 金,黃海龍.西藥門診處方用藥合理性分析[J].藥物警戒,2007,4(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