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聯合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山東 253034)侯祖剛 白廣遼
機械加工中,經常會遇到圓柱體表面沿圓周分布的側孔,孔口呈相貫線形狀,為了便于裝配和操作安全,一般要進行倒角或圓角過渡處理。圓柱體側孔相貫線倒角,至今沒有成熟的切削加工方法。工人師傅一般采用手工修磨倒鈍的方法,效率低,精度也沒有保證。本人通過實踐和摸索,歸納總結了相貫線的幾何性質和特征規律,以此為基礎,編制了倒角宏程序,利用數控銑床曲面加工優勢,順利完成相貫線倒角的銑削加工。技術交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外的一批零件(見圖1),圓柱體上分布有兩個正交的側孔。圖樣要求孔口保留3 mm×45°倒角和R5 mm圓角,用戶要求特別苛刻,每一個加工環節,都嚴格按圖樣檢驗。相貫線倒角一度成為制約生產的瓶頸,靠手工打磨拋光的方法明顯達不到圖樣要求。工藝人員第一時間想到的加工方案就是利用數控設備銑削倒角,從理論上講,圓柱體側孔相貫線是一圈有規律的空間三維曲線,三軸聯動的數控銑床或者加工中心完全可以加工。現實情況是公司現有的數控系統都不具備相貫線插補功能,自動編程需要正版的CAM軟件和專用的后處理模塊,少則十幾萬元的費用,企業一次性投資太大。從生產實際出發,充分利用FANUC系統內置的宏程序功能,完成相貫線倒角的描述和定義,是手工編程的關鍵。

圖1 零件立體圖

圖2 側孔相貫線編程示意圖
由工件三視圖(見圖2)可以看出,圓柱體側孔相貫線為前后左右對稱的封閉空間曲線,相貫線的投影在XY平面是一個完整的內孔圓,在YZ平面是一段高低起伏的橢圓弧曲線,兩者結合,很難用簡捷的數學方程式來表達,即使設計人員繪圖時也要采用描點連線的近似畫法,相貫線倒角,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可以借助計算機繪圖軟件。將相貫線轉化為不同視角的圖形,引導啟發編程員的創新思維和破解能力。編程的第一步是尋找突破口,正確定義相貫線的輪廓路徑。靜下心來,站在數控加工的角度重新審視相貫線的幾何特征,逐一分析,各個擊破,會發現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編程的難點,并不在于相貫線的曲率公式和計算方法,而在于編程者如何對加工路徑進行合理的認識和分解。本例中宏程序的編程思路,是以XY平面的側孔圓角度為單位,將相貫線等分成120段三維線段,以變量控制數控機床的三個坐標軸沿三維線段移動,對變量賦值并設置相互之間的參數方程和邏輯關系,這樣就完成了宏程序的主題和框架,仔細觀察,會發現相貫線上每一點所對應的坐標位置都有著必然的聯系,根據相貫線的投影特征,刀具在XY平面按圓弧插補編程,以側孔圓起始角度為自變量,每增加3°,移動一個R25 mm圓弧線段,圓弧終點隨著起始角度的遞增不斷變化,最終描述出一條φ50 mm的整圓軌跡。在右側YZ截面視圖中,X軸與圓柱體軸線重合,Z軸與Y軸保持唯一的函數關系,編程中可以根據圓柱體半徑和Y軸變量值,運用勾股定理幾何公式,計算出相貫線上任意一點的Z向坐標值。XY平面的圓弧進給與Z軸聯動,執行標準的螺旋線段插補,120段螺旋線段首尾相連,循序漸進,即可完成相貫線路徑的編制。
45°倒角有專用的成形銑刀,倒角時利用刀具的45°側刃,以“線接觸”的切削方式銑削倒角,編程員只需定義倒角深度和相貫線的輪廓路徑,輸出一圈的加工軌跡即可。實際加工時操作者以靠近相貫線的刀尖為對刀基準,視情況調整刀具的補償值即可控制倒角尺寸的大小。下面程序以圓柱體軸線和側孔中心為G54加工坐標系零點,選用φ20 mm倒角立銑刀,以軸向刀尖為刀位點,沿相貫線輪廓加工倒角(見圖3)。
變量設置:#1=0(側孔圓起始角度值),#2=3 (角度步進值),#3=3 (倒角尺寸),#18=25(側孔半徑值),#19=50 (圓柱體半徑值)。


與45°倒角相比,倒圓角的難度更大,很難找到專用的刀具。只能借用合適的球頭銑刀進行三維銑削,編程思路是將YZ平面的R5mm圓角,按圓心角度等分為45份,按照球刀切削刃與圓角保持“切點接觸”的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分層銑削,每層以切削點的起始角度為自變量,控制球刀中心編程軌跡,偏離相貫線輪廓一定的距離。隨著起始角度的增加,球刀沿不同的相貫線輪廓逐層銑削,用曲線編織曲面的原理擬合圓角,編程時必須將圓角過渡和相貫線輪廓聯系在一起綜合分析,疊加相關的變量,重新確定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和數學方程式。下面程序以圓柱體軸線和側孔中心為G55加工坐標系零點,選用φ10 mm球頭立銑刀,以球心為刀位點,直接按刀具中心軌跡編程,沿相線輪廓銑削R5mm圓角(見圖4)。
變量設置:#1=0(XY平面相貫線起始角度值),#2=3(相貫線角度步進值),#3=5 (孔口圓角半徑值),#7=5 (球頭銑刀半徑值),#11=0(YZ平面R5mm圓角起始角度值),#12=2 (R5mm圓角分層銑削角度步進值),#18=25 (側孔半徑值)#19=50 (圓柱體半徑值)。


圖3 倒角編程示意圖

圖4 圓角編程示意圖

本例中宏程序以120份螺旋線段定義圓柱體側孔相貫線軌跡,刀具在XY平面以R25 mm圓弧擬合ф50 mm整圓,不存在輪廓誤差,在YZ平面以正余弦曲線擬合橢圓曲線,誤差均布在等分線段內,對倒角尺寸的影響很小,完全可以滿足加工要求。圓角曲面加工中,球頭銑刀最大的特點就是圓滑過渡,根據曲線擬合曲面的經驗,使用和圓角半徑相近的球頭銑刀,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刀痕,銑削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切削用量和進退刀方式,兼顧加工效率,即可以獲得很好的表面粗糙度值。
通過程序模擬和加工驗證,圓柱體側孔相貫線倒角取得了很好的加工效果,形狀精度和倒角尺寸基本上符合圖樣要求,得到了用戶的認可。與軟件編程相比,本例中宏程序的最大優勢在于隨機應變,打破直線段擬合曲線的傳統觀念,靈活運用螺旋線段擬合相貫線輪廓,將誤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當工件尺寸和刀具規格改變時,只需更改相應的變量值,即可達到通用的目的。內孔相貫線倒角方法與之大體相同,需要專用的T形刀具,編程難度更大一些,以后再做詳述。
[1]黃道業.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編程、操作及實訓[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2]王愛玲,等.現代數控機床實用操作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3]馮志剛.數控宏程序編程方法、技巧與實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4]陳海舟.數控銑削宏程序及應用實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