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琛
無論是成立螞蟻金服還是收購恒生集團,阿里在A股市場的收購都意在打造阿里的互聯網金融生態。
10月16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宣布正式成立,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被譽為“阿里金融女王”的彭蕾出任螞蟻金服CEO。
10月21日,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浙江融信取得其控股公司恒生集團 100%的股權,并已完成相應的工商變更程序,而馬云直接持有浙江融信99.1365%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馬云將通過恒生集團間接擁有上市公司恒生電子 20.62%流通股股份的權益。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成立螞蟻金服還是收購恒生集團,阿里都意在打造阿里的金融生態圈。
螞蟻金服:阿里金融帝國再起航
螞蟻金服脫胎于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旗下擁有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以及籌建中的網商銀行等業務,幾乎囊括了阿里集團所有的金融服務。阿里此次將旗下的金融業務全部放到螞蟻金服旗下意味深長,其互聯網金融業務雖然在業內占據巨大優勢,但是卻存在碎片化的短板,此次整合,阿里意在整體推進互聯網金融業務。螞蟻金服成立后,業務將覆蓋互聯網金融“存、貸、匯”三大板塊,通過余額寶提供存款業務,通過阿里小貸提供貸款業務,通過支付寶提供支付結算業務,通過資產證券化實現融資,此外還涉及擔保、保險、基金等。而銀行牌照的獲取則可使其更便利地從事貸款、支付結算等業務。
拓展金融市場是阿里成立螞蟻金服的另外一個目的。一直以來,無論是支付寶還是阿里小貸等金融業務都是依托于互聯網,因此,雖然阿里的金融業務著眼于“小”,但互聯網發達地區成為阿里金融業務的主戰場。隨著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的快速普及,阿里旗下支付類業務的增長趨勢也發生了變化。數據顯示,支付寶過去半年的新增用戶當中,一、二線城市占48%,三、四線占52%;支付寶錢包過去半年的新增用戶,一、二線城市占49%,三、四線城市占51%;三、四線城市均超越一、二線城市。螞蟻金服要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拓展重心傾向三、四線城市,金融服務面向廣大 “草根”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向城鎮及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信社、村鎮銀行等傾斜,實現金融業務的“下沉”。根據螞蟻金服此前透露的消息,未來螞蟻金服將向城鎮及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信社、村鎮銀行等開放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幫助這些技術實力薄弱、資金有限的農村金融機構拓展網上支付等服務能力,讓這些農信社的用戶通過手機上的支付寶錢包就能獲得網上支付、轉賬、理財、保險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同時也將在更多國家提供基礎性的金融服務。
然而,金融業務也只是阿里集團的整體布局之一,真正的目的是實現馬云在2012年網商大會上提出的“平臺+金融+數據”的架構和規劃。阿里巴巴IPO完成了第一步,形成以電子商務為主的平臺業務,而螞蟻金服將會是馬云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旨在打造阿里的金融平臺。業內人士預計,螞蟻金融上市以后這家公司的規模和影響或將超過阿里巴巴。雖然在螞蟻金服成立大會上彭蕾表示螞蟻金服并沒有把上市作為目標,但是相當一部分觀察人士指出,上市將成為螞蟻金服幾年內的重要目標,而且純內資的股權結構意味著螞蟻金服將在國內上市。
恒生:阿里夢寐以求的行業大佬
無論是恒生集團還是恒生電子,都并不為人們所熟知,但恒生電子卻幾乎壟斷國內金融機構IT系統供應。
恒生電子總部設在杭州,主營金融IT產品與服務業務,涵蓋銀行、證券、基金、信托、保險、期貨等金融市場的各個領域,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全牌照”IT服務公司。其2012年年報顯示,恒生電子在基金、證券、保險、信托資管領域核心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93%、80%、90%、75%,在證券賬戶系統、證券柜臺系統、銀行理財業務平臺、信托核心業務平臺、期貨核心系統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57%、43%、85%、41%、42%。
更重要的是,恒生IT金融系統幾乎協助各大金融機構掌握和管理其重要商業數據,而馬云曾經表示,未來阿里巴巴和阿里金融本質上都是一個數據公司。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成立子公司“阿里云”,專注于云計算領域的研究和研發,目標是要打造互聯網數據分享的第一平臺,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先進的云計算服務公司。2013年11月,“阿里云”宣布將整合阿里巴巴旗下各方面資源推出阿里“金融云”服務,旨在為銀行、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IT資源和互聯網運維服務。通過支付寶平臺,阿里巴巴積累的用戶消費習慣數據已經具備橫向數量和縱向時間的廣度;但在金融領域,阿里仍然缺乏交易和投資的大數據資源,而恒生電子的數據積累正是阿里所欠缺和夢寐以求的。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阿里控股恒生電子其實是看上了恒生電子手中的金融數據,其目的,是通過介入金融行業的 IT系統服務,一舉獲得客戶交易習慣、數據及行業交易數據,為未來的“金融云 ”做基礎。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阿里巴巴收購恒生電子,意味著其在證券、基金,甚至銀行的IT系統服務方面將獲得較多優勢,同時“金融云”平臺的步伐也將大為推進。
投資合作:構建阿里生態
無論是阿里 IPO之前還是之后,阿里在A股和港股的投資從來沒有停止,收購恒生電子雖然是通過馬云個人控股的浙江融信,但幾乎沒有人懷疑這是阿里巴巴在金融領域的又一次擴張。阿里巴巴集團公關總監顧建兵曾經向媒體表示,阿里巴巴的投資合作都是為了更好地完善阿里巴巴的生態圈建設。業內人士認為,金融、大數據、O2O是阿里巴巴集團投資的核心所在。
金融方面,螞蟻金服的業務雖然曾經遭到諸多銀行的“圍堵”,但依然與一些銀行建立合作關系。2013年9月,民生銀行與阿里合作設立直銷銀行;2014年3月中信銀行和阿里推出網絡信用卡,同時還是余額寶唯一監督行和托管行。此外,阿里于2013年11月參股中國平安推出的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并以19.9%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
O2O也是阿里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3月,阿里以53.7億元港幣投資銀泰商業以期打通線上線下的未來商業基礎設施體系。此前,阿里宣布以28.22億港幣投資海爾集團子公司海爾電器,其中18.57億元投資海爾電器旗下日日順物流,構建家電及大件物品的物流及服務網絡。
對于阿里傾力打造的阿里云,此番拿下恒生電子將使其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完善,而數據建設則吸引了更多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與阿里巴巴的合作。2013年11月,波導股份與阿里云OS系統合作重返手機市場;2014年1月,阿里云與華數集團、浙大網新聯合共同推進國內首個社保云系統; 2014年2月東軟集團與阿里云簽訂三年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云服務業務。
對于阿里而言,“平臺+金融+數據”的阿里生態需要通過更多的收購和合作來實現,通過投資A股和港股市場來擴張自己金融版圖的步伐也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