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鎮海
摘 要: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重要組成部分的物聯網技術,從2009以來受到了人們的極大關注。該文介紹了物聯網技術的由來和發展方向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和探討了物聯網技術在消防監督檢查業務中的應用,意在提高消防工作的水平與效率。
關鍵詞:消防 監督檢查業務 物聯網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087-02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運用先進的技術來實現生產和生活各領域的智能信息自動化已經成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和需要的趨勢與方向。因此,在當期科學技術的影響下,新技術層出不窮,尤其是物聯網技術作為新興的技術和產業,在社會經濟與現代化的建設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1 物聯網技術的來源與發展情況
物聯網技術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物物相連接的互聯網,物聯網的含義是:借助射頻識別、紅外線感應、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技術等等信息傳遞感應設備,按事先約定的協議,實現任何物品和互聯網相連接,從而相互之間進行信息的交換與通信,從而實現智能化的辨別、定位、跟蹤、監督和管理的一種新的網絡概念。“物聯網的概念”就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前提下,把它的用戶斷延伸和擴展到其他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實現信息的交換與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
物聯網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末提出來的,1999年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傳感網絡技術研究團隊在微型傳感器、終端傳感設備、網絡通信、芯片開發和無線智能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極大的成效,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在突尼斯2005年舉行的國際信息社會峰會上給物聯網技概念下了定義,隨后物聯網概念在世界普及。物聯網從2009年的到來極大的發展,國際商業機械制造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策略,把智能化理念引入基礎建設執行中,擴大了其的發展的廣度和空間。
伴隨著近幾年來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物聯網實現了信息技術智能化,并被廣泛的運用到了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家居智能化、醫療智能化、城市智能化、交通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環保智能化、農業智能化和司法智能化與M2M平臺等等隨之出現,這些都給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2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
物聯網的四大關鍵性技術包括:國際電聯報告將用來感知的網絡傳感技術、用來識別的射頻設別技術、用來思考的智能技術和微縮事物的納米技術。
2.1 網絡傳感技術
網絡傳感是在很多空間上分布的自動化裝置運用傳感器對不相同的空間地域的物理和環境情況進行監控,無線網絡傳感技術借助對傳感器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現代網絡技術和嵌入式計算機技術,來完成采集、傳送并處理分布式信息的一體化,借助微型傳感器來實現對空間環境和監測對象的實時感知與監測。
2.2 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可以在沒有人干預的各種惡劣環境中運用射頻信號辨別目標對象實現獲取數據信息的目的,射頻識別由耦合元件和芯片構成的電子標簽,可以對標簽信息實施讀寫操作的閱讀器和用于傳遞標簽機閱讀器相互之間的射頻信號的天線這三個部分組成。
2.3 智能技術
智能技術即運用相應的技術與手段將智能系統植入物體以實現物體智能化,從而實現人和其他物體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2.4 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及綜合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把單個的原子或者分子變成優良性質并且可投入使用的微型納米材料。
如今,全球范圍內的物聯網產業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向:一是“塵埃智慧”,就是運用各種傳染器設備的互相連接和通信,組成智能化功能的網絡;二是射頻識別技術的物流網,是借助物品物件的標識,加強物流和物流信息的管理,并借助對信息的整合,組成智能信息挖掘;三是數據“泛在聚合”意義上的物聯網,其認為物聯網早就了很大的數據海洋,應該借助對里面的每個數據實施屬性的準確標識,全面實現數據的資源化,這不僅是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物聯網的使命所在。
3 消防監督檢查業務中對技術的要求
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任務比較繁瑣。這項工作的進行,不僅需要檢察人員熟悉各類規范和標準,還要求其對建筑的結構內部的消防設計以及消防設施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了解,任何的偏差都有可能會是檢查對象遭到錯誤的評判,由此而忽視火災的隱患性,最終可能導致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帶來無法挽回的火災損失。在建筑審核的過程當中,消防檢查業務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筑結構內部的消防設計、固定的滅火設施、消防系統的供水設施,以及自動報警設施等是不是符合相關的規定。然而,在日常的檢查過程,各類消防設施的狀況仍舊需要檢查。在這種狀況下,這么繁重的檢查項目都由防止火災的檢查人員依次的的進行排查的,這樣一來,除了工作量大的弊端之外,經常的疏漏以及偶爾不必要的火災隱患也就在所難免了。
針對消防檢查業務牽涉到這么多的消防設施,而且,這些設施的狀態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倘若物聯網技術可以在消防檢查這一領域中得到應用的話,消防檢查工作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就會得到提高,從而降低火災隱患。
4 消防監督檢查業務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到目前為止,在消防業務中,物聯網技術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在監督檢查業務中也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運用。在進行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時,新興物聯網能不能得到相應的運用,能不能使監督檢查的負責人員繁重的工作量得以降低,能不能使自動化的監督檢查得以全面的實現。這些問題都能從消防工自身的要求以及物聯網技術能否實現來考慮。假如真是這樣,那么,在進行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時,物聯網技術會有很廣闊的使用前景。
(1)從消防監督業務的需求方面看,對這么多設備的檢查應用物聯網來解決問題。假如建筑結構內部的各種類別的消防設施都安裝上了電子標簽的話,檢查人員就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來自動讀取各種類別的消防設備的情況,進而就能夠觀測了解各種類別的消防設施在物聯網應用終端的狀態,從而對其實進行定時或是不定時的檢查。另外,在所有的大型建筑的內部都有消防控制室,而消防控制室里面的控制設備則負責對各種類別的消防設備情況進行監控,假如在控制室內的控制實施上安上數據的采集裝置,與此同時也規定數據的采集裝置能夠和消防監控中心,或者是信息中心的計算機或者服務器相連接。那么,檢查人員就能夠直接的經由監控中心的終端或者是經由從服務器調取的相關的數據,以此來實現對檢查目標的定期的檢查。
(2)從網絡角度看,互聯網是物聯網技術的基礎,如今公安消防部隊專門設置了貫通全國的專用網絡,這些網絡不僅包括處理日常互聯網的數據,借助建立云存儲和云計算框架,完全可以做到對大量監控數據的傳輸與處理工作。假如容量不夠的話,還可以通過與公共網絡來完成海量數據的傳輸和處理。所以,在網絡層這一層面上,物聯網完全可以實現成為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最好的幫手。
(3)從應用角度看,物聯網可以給用戶提供各種數據,供用戶進行數據的分析與理解。此類數據還能夠當作消防一體化業務平臺的基本數據,便于消防部門間開展工作。實際上,物聯網在消防部門的運用已得到了初步發展。公安部消防局在2011提出,要把物聯網運用到消防領域中,從而提高消防各部門的工作水平和效率,確保火情報警的正確性,節約報警的時間,隨時對火災進行監控等功能。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物聯網技術的充分利用,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又能為消防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對于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加快了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同時,也為消防技術設備的研究提供了寬廣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尚存銀,陳志國.我國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發展現狀及對策[J].武警學院學報,2011,27(8).
[2] 王軍,趙輝,馬青波.城市遠程消防監控系統建設的技術要求[J].硝防科學與技術,2007,2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