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問題一直是中國手機廠商出海面臨的最大風險,專家表示,國產手機“出海”可能會遭遇多重壓力,加大研發力度,擁有更多專利才是通行證。]
10月30日,聯想集團宣布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后者正式成為聯想旗下資產,同時聯想也以2560萬臺的出貨量登上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寶座,僅次于三星和蘋果,市場份額增至8.7%。收購摩托羅拉,聯想的目的在于全球化。此前聯想手機主要在中國銷售,且一度成為市場第一名,但在全球其他地方銷量占比很低。楊元慶說,摩托羅拉在成熟市場有一定的市場地位,聯想希望摩托羅拉可以幫助聯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隨著4G時代到來,三大運營商對手機補貼額度降低,中國已成全球手機品牌最多、新品最多、競爭最激烈、最難盈利的手機市場之一。不只是聯想,華為、中興、小米、酷派等手機廠商也紛紛踏入了海外市場,國產手機廠商在十年前的首輪“出海”之后,再次掀起“出海”大潮。
再次起步:出海
國產手機廠商的這次出海潮,涉及數十個國產手機品牌。與十年前那撥山寨廠商向海外市場擴軍不同,本輪主要以大中型國產品牌廠商為主,質量明顯提高。資料顯示,中國手機征戰全球市場呈現渠道鋪路、新興市場搶份額等特點,瞄準全球潛力用戶,布局人口大國。IDC預測,2018年,中國將占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近三分之一。
深圳兩大巨頭華為、中興在海外運營商市場經營多年,其終端操盤方式也是與運營商定制市場為主。兩家企業均擁有深耕20多年的全球渠道,借助原來的通信設備渠道,二者得以快速拓展手機業務。數據顯示,華為手機在歐洲、中東、非洲的市場份額快速增長,歐洲市場份額增至超過8%;第三季度中興通訊在美國手機預付費市場份額升至19.4%,位居第二。
而其他新進入海外市場的國產手機企業,更多首先從亞非拉等新興市場起步,渠道也更多依賴開放和電商渠道。
vivo將2014年定為“出海元年”,目前已在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緬甸成立了分公司。公司仍然使用vivo品牌,管理團隊采用國內員工選調+本地化形式,主打社會公開渠道。vivo首席營銷官馮磊表示,上述市場仍處于2G向3G、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升級轉折期,與國內市場相比,競爭環境更加寬松,利潤更高。比如在馬來西亞,vivo X3已經獲得市場認可,出貨量增長明顯,售價約合人民幣2600元。
另外,金立屬于最早一批布局印度市場的國產品牌手機廠商,金立手機總裁盧偉冰更是在印度市場有超過10年的渠道合作歷史。金立目前為印度第四大手機廠商,份額占比超過3%,主要銷售渠道為公開市場。
主要原因:市場
PC、家電市場競爭歷史和目前格局,就是手機行業的未來局面。隨著殘酷洗牌期到來,國內市場只會存活少數品牌,形成巨頭格局,然后再回到行業正常的利潤值。而沒有規模、品牌、海外市場利潤“返哺”的企業,一定會首先出局。
相反在海外市場,由于諾基亞、摩托羅拉、LG等國際品牌近兩年衰退明顯,留下了足夠的市場空間。利潤高,競爭壓力小,吸引著國產手機品牌加速“出海”。專家指出,國際品牌近兩年衰退明顯,在全球尤其是亞非拉和東歐等新興市場留下市場空白,中國手機在利潤較厚的海外市場得以抓住機遇。
另一方面,過去的三年,隨著3G和智能手機普及,國產手機行業迎來了第二輪“春天”,“中華酷聯”四家廠商已進入全球出貨排名前八,國內市場更是占據了半壁江山。與2010年的2G時代相比,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在4G時代的技術差距大為縮小,這加大了國產品牌走向海外的決心和底氣。
產業鏈上,紅米交給聞泰設計和代工,錘子手機由富士康負責結構設計和代工,并且質量與其他國產大型品牌手機廠商差距不大,說明了智能手機產業鏈分工與協作已足夠成熟。解決了供應鏈、生產、產品質量控制的后顧之憂,國產手機廠商走向國際市場風險大為減少。
此外,易觀智庫分析師徐昊認為,全球市場對于低價位、高性能手機的需求存在,也是國產手機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國產品牌的優勢在于能夠實現高性價比,這是擴展市場的一大利器。
最大風險:專利
2011年,HTC與蘋果專利訴訟失利導致其多款產品被美國市場禁售,進而引發了市場全線下滑。專利問題一直是中國手機廠商出海面臨的最大風險,專家表示,國產手機“出海”可能會遭遇多重壓力,加大研發力度,擁有更多專利才是通行證。
目前在美國份額最大的國內手機廠商分別是中興與TCL(阿爾卡特)。中興第三季度市場份額7.6%,為美國第四大手機廠商,在移動通訊領域專利積累豐富。TCL則借助十年前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擁有或者被授權了大量移動通訊專利。而剛剛完成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聯想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也同時收購或被授權了大量移動通訊專利。
中興積攢專利,TCL、聯想通過收購攬入大量專利,都是為了避免重蹈HTC的覆轍。去年年底至今,中興在美國連續贏得TPL、IDCC、Flashpoint分別發起的“337調查”終裁。這背后,中興擁有的逾5.2萬件全球專利,起到了關鍵作用。目前,中興通訊、華為共擁有全球約1/4的LTE標準專利,成為其4G手機抗擊專利打擊的“安全盾”。
專家分析,國產手機正迎來對國際巨頭的彎道超車機會,解決專利問題需要有深厚積累和訴訟經驗,如果沒有豐富的核心專利積累,在海外市場的競爭會非常困難,對于新興手機廠商來說,走出國門意味著承擔很高的成本,專利之爭不可避免。業內人士建議,政府、協會、企業攜手共建“專利池”,共同應對出海難免的專利大棒打擊,不失為目前速效之法。
除了專利這個“攔路虎”,國產機提升全球品牌影響力還面臨著市場認知問題。品牌一直是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遇到的“老大難”問題,中國手機企業最初在海外也是從為運營商“貼牌”做起。業內人士介紹稱,中興手機1998年進入美國,最初的策略是嚴格按照運營商要求訂制,主要以貼牌為主。
隨著中興手機在美國品牌建設逐漸加強,特別是其2013年與美國NBA火箭隊達成合作,力推體育營銷,其品牌知名度從1%迅速提升至16%。2014年11月中興與火箭隊續約后,又與紐約尼克斯隊、金州勇士隊達成合作。業內人士稱,不只終端廠商自身,隨著品牌知名度上升,運營商也希望打上終端廠商LOGO以擴大銷售,但品牌的建立是一個長期和艱苦的過程。
此外,國際市場千差萬別,在中國市場行得通的操盤方式,在國際市場照搬可能會摔大跟頭。如小米在國內市場經常使用的網上搶購,就曾在臺灣因虛報銷售數量被罰款60萬元,MIUI則因涉嫌未經用戶允許上傳數據而遭遇中國臺灣、香港以及新加坡用戶質疑。
有分析人士指出,海外市場與中國市場的營銷方式不同,用戶對電商產品的購買習慣也存在差異,這就需要廠商制定適合海外本地市場的營銷方式,避免出現“水土不服”。
《中國經濟信息》綜合報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