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代刻書家龍萬育生平考述

2014-12-03 11:09:30顏世明
理論月刊 2014年11期

顏世明,高 健

(1.武漢大學(xué) 歷史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2;2.新疆大學(xué) 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龍萬育,字燮堂,四川成都人氏,清代嘉道之際知名刻書家,曾校刻《讀史方輿紀要》、《天下郡國利病書》、《西域釋地》、《群經(jīng)補義》、《李中允集》、《緝古算經(jīng)》 等二十余種,勘刻書籍涉及歷史、文學(xué)、數(shù)學(xué)諸領(lǐng)域,其中尤以印梓《讀史方輿紀要》為后人熟稔:龍氏刻印《紀要》之前,肆坊之中流傳五卷本、九卷本兩種刻本,卷帙、內(nèi)容與顧祖禹原撰一百三十卷不可同日而語,龍氏廣為搜覓善本,以敷文閣之名將顧氏原書一百三十卷印行,同時附錄《輿圖要覽》四卷,是為《紀要》刻本之中首部足本,后世翻刻《紀要》基本以敷文閣本為底本進行刻印。

關(guān)于龍萬育生平,《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僅開列其字號、里籍。《四川省志》臚列道光年間兩種龍萬育敷文閣刻本,即《群經(jīng)補義》(五卷二冊)與《周易詁要》。[1]王曉波先生在統(tǒng)計清代蜀地文人著述之時,云:龍萬育字燮堂,乾隆五十四年以教職赴廓爾喀軍營任職,嘉慶間官至甘肅省監(jiān)司,后調(diào)任軍中前后達二十年,著有《詩經(jīng)詁要》八卷(道光八年刻本),現(xiàn)存四川大學(xué)圖書館,另有文二篇收入《天下郡國利病書》卷首。[2]朱玉麒先生進一步考證:曾擔任甘肅分巡西寧兵備道,后因事遣戍伊犁,在伊犁將軍晉昌幕府與徐松同事,晉昌《西域蟲鳴草》卷末附有龍氏《讀<西域蟲鳴草>》二首。[3]以上諸家之述過于簡略,實則龍氏仕職經(jīng)歷散載于清代檔案文書、地方志書之中,現(xiàn)據(jù)相關(guān)史料將其生平予以簡要敘述,以補苴龍氏生平史料罅漏,亦可管窺清代蜀地印刷業(yè)盛況。

龍萬育生平可劃分三個階段:仕宦川陜贛甘(1790—1817)、遣戍伊犁(1817—1821)、還歸成都(1821—? )。龍氏出仕之時,正值白蓮教起事初端,龍氏以鎮(zhèn)壓起義、籌措糧秣累功官至西寧道,在西寧道任內(nèi)又以包庇屬吏獲罪,簽發(fā)伊犁效力贖罪,三年期滿之后返歸成都以刻印書籍為業(yè)。

一、仕宦川陜贛甘(乾隆五十五年至嘉慶二十二年)

按清制,官員在覲見皇帝之時,由軍機處謄清一份囊括該官員姓名、籍貫、年齡、職務(wù)的履歷片上呈皇帝御覽,皇帝面核其材量為授官,事后由軍機處屬員在履歷片之上記“某年某月授何官職”,并夾附皇帝考語。至此官員下次覲見時仍采用此履歷片,軍機處復(fù)記何時入見、授任官職、皇帝考語,直至革職、亡故。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藏存乾嘉時期龍氏履歷片二份(按:現(xiàn)收錄于《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粗略勾勒龍氏遣戍伊犁之前仕宦經(jīng)歷: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臣龍萬育四川成都府成都縣拔貢,年三十二歲,由現(xiàn)任南溪縣訓(xùn)導(dǎo),辦理西藏軍務(wù),大功告蕆,經(jīng)大學(xué)士、公福康安等奏請以知縣即用,簽掣陜西西安府高陵縣知縣缺,敬繕履歷恭呈御覽,謹奏。

龍萬育,四川人。年四十五歲,由拔貢生以教職用,選授四川南溪縣訓(xùn)導(dǎo),歷升陜西高陵縣知縣。嘉慶元年十月內(nèi),調(diào)赴軍營辦理堵御(按:堵御,或為訛字,應(yīng)作“督運”)糧運,議敘以應(yīng)升之缺升用。三年三月內(nèi)親滅首逆,保奏以同知直隸州補用。四年五月內(nèi),奏補漢中府留壩廳同知。五年四月內(nèi),派隨軍營辦理糧務(wù)出力,賞戴花翎。六年三月內(nèi),奏升興安府知府。十二年五月內(nèi)軍務(wù)□□(按:原文二字漫漶不清,或為完結(jié)二字),本年七月內(nèi)用陜西西安府知府。嘉慶十二年七月內(nèi)引見,明白妥協(xié)。嘉慶十五年五月內(nèi)引見,似可。嘉慶十六年二月內(nèi),用甘肅鞏秦階道。嘉慶十七年正月內(nèi),調(diào)西寧道。嘉慶二十一年十一月內(nèi)引見,似可。革職。[4]

乾隆、嘉慶年間履歷片為研究龍氏生年、籍貫、官宦經(jīng)歷提供線索,如履歷片之中乾隆五十九年(1794)龍氏三十二歲,嘉慶十二年(1807)龍氏四十五歲,故可推算龍氏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同時《清仁宗實錄》、《東華續(xù)錄》、《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那文毅公奏議》、《民國續(xù)修陜西通志稿》、《甘肅新通志》實錄體檔案、陜甘方志之中具載細微末節(jié),兩者相互參證可將龍萬育仕職經(jīng)歷補正如下。

龍萬育(1763—? ),字燮堂,四川成都府成都縣人氏,[5]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拔貢選用四川敘州府(今宜賓)南溪縣訓(xùn)導(dǎo),[6]五十六年(1791)廓爾喀(今尼泊爾地區(qū))進犯西藏日喀則,盤踞后藏意圖侵吞中國領(lǐng)地,清廷以福康安為將軍督辦西藏事務(wù),分兵兩路從四川、青海入藏進剿外敵,龍萬育以文職之員兼辦西藏軍務(wù)得力,五十九年(1794)升用陜西西安府高陵縣知縣。

嘉慶元年(1796)湖北、四川、陜西地區(qū)爆發(fā)白蓮教起義,十月復(fù)以高陵縣知縣龍萬育督辦軍營糧運,十二月陜西興安府境內(nèi)兩股教民占據(jù)漢江南岸洞河、汝河地區(qū)與北岸大小米溪、蒿坪河地帶(按:均在今陜西紫陽縣境內(nèi)),兩岸相距數(shù)十里,為防止兩股教民控制范圍接合,陜西巡撫秦承恩飭令知縣龍萬育南下紫陽招募鄉(xiāng)勇,助紫陽縣清軍清剿蒿坪河教民,洞河、汝河教民強渡漢江救應(yīng)北岸教眾,清軍絕斷其外援之路,又憑借優(yōu)良武器裝備重創(chuàng)教民,擒獲首領(lǐng)翁錄玉、林開泰。[7]二年(1797)正月,以龍氏剿匪有功賞賜藍翎頂戴,并以應(yīng)升之缺升用。[8]

三年(1798)三月,襄陽起義首領(lǐng)姚之富、齊王氏(按:即王聰兒)轉(zhuǎn)戰(zhàn)陜西山陽縣、湖北鄖西地區(qū),與清軍激戰(zhàn)數(shù)日彈盡糧絕,姚、王二人墜崖自戕,論功龍氏以同知直隸州補用。[9]四年(1799)五月,擢升漢中府留壩廳同知。五年(1800)閏四月,扈隨軍營辦理糧務(wù)有功,賞戴花翎頂戴。[10]六年(1801)三月,調(diào)至興安府知府(按:龍氏調(diào)任興安府時間,《嘉慶續(xù)興安府志》、《民國續(xù)修陜西通志稿》 均作嘉慶九年二月任,[11][12]按《清仁宗實錄》嘉慶六年六月、十二月曾嘉褒知府龍萬育,[13][14]故當以履歷片為準)九年(1804)八月,又以知府龍萬育未按擬定章程撤遣鄉(xiāng)勇,意存推諉,革去頂戴暫行留任以觀后效。[15]十年(1805)三月,以龍氏安插鄉(xiāng)勇,散遣游民得力,賞還花翎。[16]十二年(1807)五月,以丁憂卸任(按:履歷片未記龍氏丁憂之事,《民國修續(xù)陜西通志稿》載嘉慶十二年五月以丁憂離任興安府知府,《那文毅公奏議》 同載丁憂之事,此與履歷片七月調(diào)任西安府知府相抵觸,其中過程或為:龍氏丁憂卸任進京朝見,之后回籍守制,未嘗赴任西安知府之職,履歷片直抄中央檔冊而作。)七月,奏調(diào)西安府知府,第一次奉詔進京覲見。十五年(1810)五月,三年丁憂期滿,補授贛州府知府,第二次入京召見。十六年(1811)二月,升任甘肅鞏秦階道。十七年(1812)正月,調(diào)授西寧道,九月署理蘭州道。[17]二十年(1815),署理甘肅布政使,[18]二十一年(1816)十一月,第三次進京朝見。

龍萬育以彈壓白蓮起義而發(fā)跡,歷任四川、陜西、江西、甘肅地方官吏,官至西寧道,西寧道辦理案件與蒙古相關(guān),故道員專以滿洲、蒙古顯貴擔任,陜甘總督那彥成奏稱龍氏“才具干練,辦事老成”,嘉慶帝違例以龍氏調(diào)任西寧,[19]至此龍氏官宦生涯臻于頂峰。

二、遣戍伊犁(嘉慶二十二年至道光元年)

二十二年(1817)二月,河州知州(原任西寧縣知縣)沈仁澍遣派家丁前赴西寧縣私自開啟官倉,時任西寧知縣楊毓錦放縱沈仁澍妄為,使得沈氏搬運豌豆二千九百余石,嘉慶帝以西寧道龍萬育徇庇下屬、隱匿實情治罪,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20]起自乾隆年間統(tǒng)一天山南北之后,伊犁將軍之駐地伊犁、烏魯木齊都統(tǒng)之治所烏魯木齊即為清代遣發(fā)獲罪官員重地,嘉慶四年、十年、十七年洪亮吉、祁韻士、徐松相繼貶戍伊犁。按清制遣戍邊疆之文職官員一般擔任遣戍地官府文案工作,龍萬育既以道員免職,或入伊犁將軍晉昌(?—1828)幕府參贊政務(wù),其謫戍伊犁事跡遺留線索有二。

其一,《西域水道記》龍萬育序言之中提及:嘉慶丁丑歲(按:即嘉慶二十二年)謫戍伊犁,與舊友太史徐星伯先生比屋居。[21]徐松(1781—1848),字星伯,順天大興人,清代西北史地學(xué)開拓者,官至湖南學(xué)政,十七年(1812)因私自刻印書籍,令生員購買獲利之事謫戍伊犁,二十四年(1819)赦還,著有《漢書西域傳補注》、《西域水道記》。龍、徐二人初次相識始于此,繆荃孫《徐星伯先生事輯》云:嘉慶二十二年丁丑,三十七歲,與成都龍燮堂萬育訂交。[22]龍、徐同戍伊犁期間,龍氏曾將仕職陜西之時親睹怪聞告知徐松,徐松又轉(zhuǎn)述同年姚元之(1773—1852),姚氏收錄在《竹葉亭雜記》之內(nèi)。[23]

龍萬育釋回之后二年,徐松以《西域水道記》送贈龍氏,并向其問序,故有上文《西域水道記》道光三年龍序,徐又將《中興禮書》委托龍氏付梓,因龍氏亡故未予付印。[24]龍氏刻印《奉天錄》之底本即源自徐松,龍刊印《緝古算經(jīng)》又向徐松邀序,顯見二人交誼之深。

其二,晉昌(嘉慶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在任)《戎旃遣興草》卷尾收錄龍氏《讀<西域蟲鳴草>》,[25]詩文內(nèi)容即頌贊晉昌之詩妙言佳句與治理伊犁其間政治昌明,故可忖度龍氏遣戍伊犁三年之中或為晉昌幕僚,主理伊犁將軍府文書工作,間或吟詩作賦度日。

道光元年(1821)六月,龍萬育謫遣伊犁三年期滿,修浚伊犁河堤壩有功,準允釋回。[26]

三、還歸成都(道光元年—? )

龍氏赦回之后應(yīng)歸居成都,根據(jù)有二:其一,道光十一年(1831)敷文閣本《天下郡國利病書》龍萬育序言之中落款作:錦里龍萬育燮堂氏識于城南浣花溪東慎閑書屋,錦里即成都譽稱,浣花溪位于今成都市內(nèi),慎閑書屋當為龍氏書齋名稱;其二,道光十三年(1833),李兆洛委托任職四川友人錢廷玉向龍氏索要《繹志》,按清制奮勉有加赦還廢員,一般授予主事、筆帖式類微末職銜回籍安置,龍氏或在川府之中仕職。

道光元年(1821)自伊犁釋回之后,龍氏即以敷文閣之名專意校印書籍,敷文閣原為南宋皇宮收存宋徽宗墨寶之藏書機構(gòu),龍萬育冠以敷文閣之名,或暗含搜聚珍品加以刊印之意。嘉慶十四年(1809),龍氏即有自行刻印書籍之念,道光十一年敷文閣本《天下郡國利病書》卷尾龍氏跋曰:嘉慶十四年用聚珍本排印,自揣無力,特就家居,重復(fù)排印。嘉慶十六年(1811),仕職甘肅鞏秦階道之際,終將《讀史方輿紀要》、《天下郡國利病書》付印。龍氏刻印書籍之中間有龍氏自撰之書,又不乏歷代名家之籍,據(jù)余所知至少二十三種,因敷文閣本分藏眾地,部分收藏地不明,拘囿現(xiàn)行條件,僅將清代以來書目題跋收錄情況分述如下。

(一)龍氏自撰類三種

1.《周易詁要》。一函三冊,不分卷,道光四年(1824)敷文閣刻本,現(xiàn)藏山東省圖書館。[27]

2.《尚書詁要》。四卷,道光五年(1825)敷文閣刻本,《販書偶記續(xù)編》記其撰者、卷數(shù)、版本。[28]《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大辭典》 收錄是目。[29]《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中倫明先生考證頗為精審,現(xiàn)迻錄如下以饗讀者:

清龍萬育輯,萬育字燮堂,四川成都人,是書首有自序及例言,逐句為注。義(按:即字義)遵《欽定傳說匯纂》,其象數(shù)、名物則載之上方。論古文,不疑梅頤,而以安國傳未見前后漢書,恐為鄭沖以下所為,而托于安國,而亦不敢謂必無孔子相傳舊義。論《禹貢》,謂蔡傳(按:即蔡沈《書集傳》)于中州水道,但據(jù)桑經(jīng)酈注,致多缺謬,易以王氏《地理今釋》(按:即王應(yīng)麟《尚書地理今釋》)及胡氏《錐指》(按:即胡渭《禹貢錐指》)。論《書序》謂雖為朱、蔡所斥(按:即朱熹、蔡沈),然相傳已舊,實出孔壁。錄之以便查考,全書意主簡約,于初學(xué)亦殊便也。[30]

3.《詩經(jīng)詁要》。六卷,道光八年(1828)成都龍氏刊本,框高二十二點一厘米,寬十三點七厘米,上下兩欄,上欄十八行,行十三字,下欄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排,白口,單黑魚尾,左右雙邊,版心下題“敷文閣”,卷首有成都龍萬育燮堂自序,現(xiàn)收藏四川大學(xué)圖書館(按:版本形態(tài)及收藏地據(jù)高校聯(lián)合目錄而知)。

(二)《敷文閣匯鈔》十七種

道光五年(1825),龍氏將十七種經(jīng)、史、子類書籍合刊,叢書定名《敷文閣匯鈔》,[31][32]收錄子目撰者生活年代上溯晉唐,下至龍氏同時代,部頭較小而實用。

1.經(jīng)部六種。《春秋長歷》一卷,西晉杜預(yù)(222—285)編。《毛詩古音考》四卷,明代陳第(1541—1617)編,《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收錄是書敷文閣匯鈔本。[33][34]《群經(jīng)補義》五卷,又名《讀書隨筆》,清江永(1681—1762)撰,《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萬卷精華樓藏書記》收錄是書敷文閣匯鈔本。[33][35]《周禮疑義舉要》六卷,清江永撰,《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收錄是書敷文閣叢書本。[34]《春秋隨筆》二卷,清顧奎光(1719—1764)撰,《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販書偶記續(xù)編》(按:《販書偶記續(xù)編》 記無刻書年月,約嘉慶間成都敷文閣刊)收錄是書敷文閣匯鈔本。[28][33][34]《鄧批四書集注》七卷(《大學(xué)》一卷,《中庸》一卷,《論語》二卷,《孟子》三卷),清鄧倫撰。

2.史部七種。《奉天錄》一卷,唐趙元一撰,清孫爾準(1772-1832)校訂,《郋園讀書志》、《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 收錄是書敷文閣校刻本,[33][34][36]顧千里《重刻奉天錄序》中云:秦敦夫(1760—1843,即秦恩復(fù),字近光,號敦夫,江蘇江都人氏,清代藏書家、校勘學(xué)家)先生在都中得《奉天錄》一冊于龍燮堂,云出自徐星伯(按:即徐松)太史家,攜歸定為四卷。[37]故知《奉天錄》敷文閣底本出自徐松之贈,龍氏曾將《奉天錄》轉(zhuǎn)贈秦恩復(fù),張澍(1781—1847,字壽谷,號介侯、介白,甘肅涼州府武威縣人,清代輯佚學(xué)家)《養(yǎng)素堂文集》又有《奉天錄跋》,云張氏《奉天錄》亦出自龍萬育之贈。[38]《讀書錄摘要》二卷,明薛瑄(1389—1464)撰,鄭緒章錄。《居業(yè)錄摘要》二卷,明胡居仁(1434—1484)撰,鄭緒章錄。《讀史論略》 一卷,清杜詔(1666—1736)撰。《讀史管見》一卷,清龍為霖(1689—1756)撰。《西域釋地》一卷,清祁韻士(1751-1815)撰。《弟子職選注》一卷,清任大鵬選注。

3.子部四種。《緝古算經(jīng)》一卷,唐王孝通撰注,清陳杰校定,附《緝古算經(jīng)細草》一卷,《圖解》三卷,《音義》一卷,清陳杰撰,《鄭堂讀書記》、《書目答問補正》收錄上述四種古籍敷文閣刻本,[39][40]《鄭堂讀書記》云前有道光癸未(1823)龍萬育、錢儀吉(1783—1850,字藹人,號衎石、新梧,浙江嘉興人,清代訓(xùn)詁家、藏書家)及徐松三人序言;據(jù)《販書偶記》、《萬卷精華樓藏書記》著錄,以上四種古籍又有道光三年敷文閣本,卷首有陳杰自序。[35][41]

(三)《讀史方輿紀要》、《天下郡國利病書》

《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附《輿圖要覽》四卷,清顧祖禹撰,敷文閣刊本有三:嘉慶十六年(1811)、道光三年(1823)、道光十一年(1831)敷文閣活字本。《萬卷精華樓藏書記》、《販書偶記》、《販書偶記續(xù)編》 收錄嘉慶年間敷文閣本,[28][35][41]《梁氏飲冰室藏書目錄》別載嘉慶敷文閣本八十一冊,[42]《鄭堂讀書記》、《書目答問補正》收錄道光年間敷文閣本,[39][40]《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收錄上述嘉慶、道光兩種敷文閣刻本。[33]康熙五年(1666),助理編纂《紀要》的華長發(fā)據(jù)顧氏早年七十二卷稿本,刊印其中州域形勢五卷(按:后增訂為九卷),定名《二十一史方輿紀要》。嘉慶十年(1805),彭萬程又將州域形勢九卷付印,華、彭二刻本并非完璧,龍萬育則將顧氏一百三十卷完全付梓,附錄《輿圖要覽》四卷,推動《紀要》廣泛流傳與社會認知,至此行成九卷本、一百三十卷本兩種版本系統(tǒng),其后桐華書屋(1879)、三味書室(1899)、圖書集成局(1901)、慎記書莊(1904)、廣雅書局(1904)皆據(jù)敷文閣本刻印《紀要》,1937年商務(wù)印書館又據(jù)敷文閣本排印(按:即萬有文庫本),1955年中華書局再次據(jù)敷文閣本影印,[43]賀次君、施和金先生點校《紀要》將嘉慶十六年敷文閣本作為三種參校本之一,故在2005年賀、施中華書局點校本出版之前,二百余年敷文閣本一直為《紀要》通行本。

《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清顧炎武撰,敷文閣版本有三:嘉慶十六年(1811)、道光三年(1823)、道光十一年(1830)敷文閣聚珍本,《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收錄是書嘉慶年間敷文閣刻本,[33][34]《萬卷精華樓藏書記》收錄是書道光三年敷文閣刻本,[35]《梁氏飲冰室藏書目錄》收錄是書道光十一年敷文閣刻本。[42]

(四)《李中允集》

《李中允集》六卷,清李驥元(1756—1798)撰,嘉慶十七年(1812)敷文閣刻本,卷首有嘉慶六年(1801)法式善(1753—1813)、嘉慶七年(1802)楊芳燦(1753—1815)、嘉慶十七年(1812)龍萬育三人序言,現(xiàn)藏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44][45]現(xiàn)已收入《清代詩文集匯編》之中。

除卻上述二十三種敷文閣本,徐松將《中興禮書》委托龍氏付印,因龍氏亡故而未能付梓;道光三年(1823)龍氏途經(jīng)揚州,暨陽書院主講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晚號養(yǎng)一老人,浙江陽湖人,清代文學(xué)家、地理學(xué)家、訓(xùn)詁家)將胡承諾(1607—1681)《繹志》稿本托付龍氏刊印,十年之后尚未印行,不得已乃囑托任職蜀中摯友錢廷玉(字繩祖,號樸齋、復(fù)齋,浙江長興人,嘉慶十二年舉人)索回,李兆洛《養(yǎng)一齋集》 之中《寄龍燮堂觀察》、《寄錢復(fù)齋大令》、《又寄錢大令》三則書札記述此事本末,李氏與錢廷玉信中又言:與龍相見已逾十年,度其年今且八十(按:龍氏生于乾隆二十八年,道光十三年當為七十一歲),昨有友言其尚在,[46]據(jù)此而推龍萬育卒年當在道光十三年(1833)之后。

龍萬育生平可以遣戍伊犁為界劃分兩個時期,前期以仕進為主,積功官至西寧道,仕宦之余間有刻書;后期則以校刻書籍為生,社會身份完全轉(zhuǎn)變?yōu)闀獭M瑫r龍氏擅長撰寫書序,流傳至今書序數(shù)篇(按:《光緒高陵縣續(xù)志》另收存龍氏為呂柟(1479—1542)《高陵志》撰著序言),又有詩二首,自撰經(jīng)部書籍三種,一生之中刊印書籍二十余種,以刻印《讀史方輿紀要》顯名后世。

[1]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四川省志:出版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王曉波.清代蜀人著述總目[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9.

[3]朱玉麒.《西域水道記》刊刻年代再考[J],西域研究,2010,(3).

[4]秦國經(jīng).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二冊,第二十二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

[5]常明.嘉慶四川通志·選舉志[A].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四川[Z].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6]清高宗實錄:卷一千三百六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慶桂.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編:卷二十三[M].清代方略全書:第五十七冊[C].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8]清仁宗實錄:卷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6.

[9]慶桂.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編:卷六十八[M].清代方略全書:第六十二冊[C].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10]慶桂.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編:卷一百七十三[M].清代方略全書:第七十三冊[C].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11]葉世倬.嘉慶續(xù)興安府志·職官志[A].中國地方志集成:陜西府縣志輯五十四[C].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12]楊虎城,邵力子.民國續(xù)修陜西通志稿·職官四[A].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陜西[C].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13]清仁宗實錄:卷八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4]清仁宗實錄:卷九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5]慶桂.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續(xù)編:卷三十[M].清代方略全書:第九十三冊[C].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86.

[16]慶桂.欽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續(xù)編:卷三十五[M].清代方略全書:第九十四冊[C].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17]那彥成.那文毅公奏議:卷二十四、二十六[M].道光十四年刻本.

[18]升允,長庚.甘肅新通志·職官表[A].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甘肅[C].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

[19]王先謙,朱壽朋.東華續(xù)錄(嘉慶朝四十九)[M].東華錄,東華續(xù)錄:第七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0]清仁宗實錄:卷三百二十七[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1]徐松著,朱玉麒整理.西域水道記:龍序[M].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22]繆荃孫.藝風(fēng)堂文集:徐星伯先生事輯[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七百五十六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3]姚元之撰,李解民點校.竹葉亭雜記:卷八[M].北京:中華書局,1997.

[24]錢泰吉.甘泉鄉(xiāng)人稿:曝書雜記下[A].清代詩文集匯編:第五百七十二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5]晉昌.戎旃遣興草[A].清代詩文集匯編:第四百五十六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6]清宣宗實錄:卷二十[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7]山東省圖書館.易學(xué)書目[M].濟南:齊魯書社,1993.

[28]孫殿起.販書偶記續(xù)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9]李學(xué)勤,呂文郁.四庫大辭典[M].長春: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1996.

[30]王云五.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jīng)部[M].臺灣: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73.

[31]施廷鏞.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2.

[32]施廷鏞編著,施銳,施展整理.中國叢書知見錄:第二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33]莫友芝撰,傅增湘訂補,傅熹年整理.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4]邵懿辰撰,邵章續(xù)錄.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5]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36]葉德輝撰,楊洪升點校.郋園讀書志: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7]顧千里.重刻奉天錄序[A].趙元一.奉天錄[M].道光十年享帚精舍刻本.

[38]張澍.養(yǎng)素堂文集:卷三十四[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五百三十六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9]周中孚撰,黃曙輝,印曉峰整理.鄭堂讀書記[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

[40]張之洞撰,范希曾補正.書目答問補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1]孫殿起.販書偶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2]梁啟超.梁氏飲冰室藏書目錄[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43]施和金.關(guān)于《讀史方輿紀要》何本精審的問題[J].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6,(4).

[44]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

[45]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6]李兆洛.養(yǎng)一齋文集:卷八[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四百九十三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免费欧美一级|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久久a级片|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性欧美在线|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jizz在线观看|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91精品久久|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久久黄色毛片|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7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操|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一级毛片yw| 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欧美一级片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4页|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本www| 久久无码av三级|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国产一级α片|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婷婷六月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欧美在线一级片|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六月婷婷综合|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亚洲天堂区|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九色视频一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9精品在线看| 91色国产在线| 国产三级毛片|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免费看a毛片| 操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