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蘭,王國艷,張海雯(勝利石油管理局濱海醫院內科,山東 東營 25723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內科急危重癥,治療關鍵在于盡早、充分地實現再灌注治療,包括溶栓治療、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基層醫院因條件限制無法開展PCI治療,溶栓治療具有快速、簡便、經濟、易操作的特點,是再灌注治療的重要方法[1]。瑞替普酶(reteplase,rPA)具有溶栓作用強、再通率高、起效迅速、不良反應輕微的特點,是治療AMI安全、有效的第三代溶栓藥物[2]。我院在2012年2月– 2013年8月期間,共收治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5例,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2月– 2013年8月收治的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AMI診斷標準[3],且滿足以下入選標準:1)胸痛持續達30 min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2)心電圖兩個以上相鄰導聯ST段在肢體導聯抬高≥ 0.1 mv,在胸導聯抬高≥0.2 mv;3)發病時間在6 h以內,若患者發病在6 ~ 12 h,心電圖ST段抬高仍然明顯,伴或不伴嚴重胸痛;4)無溶栓禁忌證;5)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既往有出血性腦卒中,1年內發生過缺血性腦卒中或腦血管事件,顱內腫瘤;2)4周內的活動性內臟出血、外傷、心肺復蘇術、外科大手術、不能壓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3)可疑主動脈夾層;4)嚴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壓(> 180/110 mm Hg,1 mm Hg =0.133 kPa);5)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齡46 ~ 68歲,體質量54 ~ 83 kg。梗死部位:前壁14例、前壁+高側壁2例、前間壁1例、下壁5例、下壁+右室2例、下壁+廣泛前壁1例。發病至溶栓時間:2 h以內15例,2 ~ 6 h 9例,6 ~ 12 h 1例。合并疾病:高血壓14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癥8例。既往有心肌梗死2例。
溶栓前查18導聯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血凝四項、心肌酶、血生化等,血壓控制在180/110 mm Hg以下,給予絕對臥床休息、鎮靜、止痛、吸氧、心電監護,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 mg、硫酸氫氯吡格雷300 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5000 IU,靜脈通道建立后給予瑞替普酶(瑞通立,山東阿華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批號不詳)18 mg緩慢推注2 min 以上,半小時后重復給予一次。溶栓后12 h給予低分子肝素鈣5000 IU,q 12 h,連續7 d,以后給予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根據患者病情,同時給予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質子泵抑制劑等。
溶栓開始后3 h內每30分鐘復查一次心電圖,發病4 ~ 6 h起每2小時復查心肌酶至發病20 h,觀察胸痛緩解程度及時間,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現時間,觀察皮膚、黏膜、咳痰、尿內有無出血癥狀,并發癥及轉歸。
①2 h內胸痛迅速緩解;②抬高的ST段于2 h內回落達50%;③2 h內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現在發病14 h內。具備上述4項中2項或以上者考慮再通,①③兩項組合不能被判定為再通。
具體見表1。

表1 25例患者溶栓結果Tab 1 The thrombolytic result of 25 cases of patients
發病2 h內溶栓再通率100%(15/15),2 ~ 6 h內再通率88.9%(8/9),6 ~ 12 h內再通率0(0/1)。溶栓未成功者:1例為男性,48歲,體質量72 kg,既往有高脂血癥,廣泛前壁心梗,發病11 h,仍有胸痛,ST段持續抬高;1例為女性,56歲,體質量56 kg,既往有高血壓病,廣泛前壁心梗,發病6 h,仍胸痛,心電圖出現Q波。
12例發生心律失常,4例為一過性房性早搏,7例為頻發室性早搏,未用藥物癥狀自行消失,1例為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給予利多卡因50 mg靜推后糾正,無嚴重心律失常。牙齦出血4例,未特殊治療,癥狀自行消失;咯血1例,停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鈣,3 d后咯血癥狀消失;無腦出血及重要臟器出血。無死亡病例。
AMI的治療原則是盡快恢復心肌的血液灌注,預防和控制并發癥,改善預后[4]。主要方法為急診PCI和藥物溶栓。指南指出不具備急診PCI條件且不能在90 min內完成轉運醫院的患者,應立刻給予溶栓治療[3]。臨床常用的溶栓藥物為尿激酶和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占一少部分。研究[3]顯示,尿激酶90 min冠狀動脈造影證實血管開通率為72.6%,學者展開了對阿替普酶90 min 50 mg的給藥方法(8 mg靜脈推注,隨后42 mg靜脈滴注)與尿激酶(150萬單位)30 min給藥直接對照的小樣本研究,結果顯示阿替普酶組的再通率明顯較高,但其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達到Ⅲ級的比例僅有48%。彭麗華[5]報道瑞替普酶治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療效與安全性優于尿激酶(2 h的血管再通率分別為86.96%和73.8%);楊紅梅等[6]報道瑞替普酶治療AMI血管再通率高于阿替普酶(2 h的血管再通率分別為86.7%和72.6%),且再通時間較阿替普酶提前30 min,90 min冠脈造影顯示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的比例分別為87.50%和69.05%,不良事件發生率無差異。瑞替普酶作為第三代溶栓藥物,具有較強的纖維蛋白選擇性溶栓作用,半衰期長(11 ~ 16 min)等特點,可間隔30 min兩次靜脈注射給藥,價格為阿替普酶的一半。
本實驗組患者的血管總再通率為92%,溶栓時間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2例溶栓未成功。本組無嚴重出血現象,1例肺出血者在停用抗凝及阿司匹林后,出血癥狀消失,未使用魚精蛋白、輸血等治療,無死亡病例。瑞替普酶治療AMI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應少,在不具備介入治療條件的基層醫院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