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然 傅志蓉 陶青柳 沈 軍 (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重慶 400016)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我國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1〕,且目前機構養老供需缺口較大費用較高〔2〕。面對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的嚴峻挑戰,我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嵐清副總理曾強調指出“老年人的生活空間主要在社區,老齡工作的落腳點也應在社區”〔3〕,為養老工作指明了一條道路。結合家庭養老與機構養老優勢的社區養老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新選擇,社區養老既能保證老人不脫離熟悉的家庭環境,又能為老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社會服務〔4〕。我國社區養老尚處于探索階段,其中基層健康教育人員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以往研究表明,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于老年人的態度會影響其服務質量和服務表現〔5〕。本研究旨在調查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年人的態度,分析其影響因素,進而為培訓基層健康教育人員,改善服務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1.1 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重慶市健康教育所舉辦的2012~2013年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培訓班的培訓人員,研究對象來源于全市包括主城、區縣在內的40個基層健康教育所,發放問卷199份,剔除錯填、漏填等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90.5%,其中男60人(33.3%),女120人(66.7%),年齡 21~58歲,平均(33.76±8.947)歲。中專 38人(21.1%),大專105人(58.4%),本科35人(19.4%),碩士2人(1.1%);20~30歲 79人(43.9%),31~40歲 65人(36.1%),41~50歲24人(13.3%),51~60歲12人(6.7%);未婚38人(21.1%),已婚138人(76.7%)、離異4人(2.2%);有老人照顧經驗131人(72.8%)、無老人照顧經驗49人(27.2%)。
1.2 方法 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職業、職稱、工作年限、婚姻狀況、月收入、是否有過照顧老人的經歷。老化知識問卷Ⅰ〔6〕:該量表由 Palmore 1977年編制,用于評估被調查者對老年人知識掌握情況,后由臺灣學者王程青等人翻譯修訂成中文版老化知識問卷Ⅰ,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α系數為0.68。包括25個關于老化知識的條目,內容涉及老年人基本生理、精神、社會方面及關于老化的最常見誤解等知識,每個條目都有是、否及不清楚3個回答,其中奇數條目正確答案為否,偶數為是,總分0~25,得分越高表示知識水平越高。Kogan態度量表〔7〕:Kogan于1961年設計用來測量護生對老年人態度傾向和刻板印象程度,現由臺灣學者Yen等翻譯修訂而成中文版老年人態度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α系數為0.82。該量表是一個likert量表,共包括34個條目,由17個正向態度條目和17個負向態度條目構成,采用6級評分法,其中“非常不同意”計1分,“不同意”計2分,“有點不同意”計3分,“有點同意”計4分,“同意”計5分,“非常同意”計6分,得分34~204分,119分為中間值,表示態度既不消極也不積極,高于119表示態度越積極,反之越消極。
1.3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由調查者直接發放問卷給研究對象,統一指導語,簽署知情同意書以后,采用無記名方式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當場收回問卷。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法。
2.1 不同群體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態度得分 調查顯示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向得分和負向得分均高于中專生和大專生(P<0.05);41~50歲組正向得分最高,20~30歲組正向得分最低,不同年齡組的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態度正向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離異/喪偶組總得分高于其他組(P<0.05);有照顧經驗的負向得分高于無經驗者(P<0.05),見表1~表4。
2.2 知識水平和正向、負向及總分的相關性 知識水平正向得分(0.452分)、負向得分(0.198分)及總分(0.354分)均呈正相關性(P<0.05)。
表1 不同教育程度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態度得分比較(s)

表1 不同教育程度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態度得分比較(s)
項目 中專(n=38)大專(n=10)本科(n=35)碩士(n=2)F值 P值正向得分 54.947±11.687 57.076±9.543 61.771±10.575 63.000±0.000 2.980 0.033負向得分 51.790±12.417 55.952±11.590 59.171±8.291 63.000±2.828 2.850 0.039總分 105.740±8.191 112.030±7.944 120.940±8.349126.000±2.828 22.640 0.000
表2 不同年齡組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態度得分比較(s)

表2 不同年齡組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態度得分比較(s)
項目 20~30歲(n=79)31~40歲(n=65)41~50歲(n=24)51~60歲(n=12)F值 P值正向得分 55.342±9.219 57.877±10.428 61.917±13.061 57.333±6.665 2.724 0.046負向得分 57.877±10.428 61.917±13.061 57.333±6.665 57.267±10.258 2.392 0.070總分 109.480±14.373 116.220±17.906 119.580±15.478 109.500±12.774 3.772 0.012
表3 不同婚姻狀態老人態度得分比較(s)

表3 不同婚姻狀態老人態度得分比較(s)
項目 未婚(n=38)已婚(n=138)離異/喪偶(n=4)F值 P值正向得分 55.658±9.428 57.515±10.524 64.000±5.354 1.375 0.256負向得分 53.763±8.416 56.348±11.71565.000±10.100 2.162 0.118總分 109.420±13.476 113.860±16.687129.000±9.933 3.138 0.046
表4 是否有照顧老人經歷老人態度得分比較(s)

表4 是否有照顧老人經歷老人態度得分比較(s)
項目 有(n=131)無(n=49)F值 P值57.741±9.971 56.000±10.996 1.013 0.312負向得分 56.168±10.980 50.531±11.701 3.011 0.001總分正向得分113.910±21.235 106.530±28.476 1.882 0.061
3.1 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年人的態度 積極的態度通常表達的是對某事物喜歡或者不喜歡的心理傾向,也有把它定義為個體對特定社會客體以一定方式做出反應時所持有的正向或負向的評價性內部心理傾向〔8〕。Upmeyer等〔9〕認為行為是判斷、決策、明顯的行為序列過程,行為是潛在的態度表達。由此可見一定程度上態度會影響行為。本研究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的態度是積極的,這種正向的態度會促進其產生正向的行為。
3.2 影響因素
3.2.1 教育程度 本研究結果表明,學歷越高者對老人的態度越積極。周曉艷等〔10〕認為學歷高的護士對老年護理知識掌握情況好于低學歷者,MacDowel等〔11〕的研究顯示,若護生擁有高水平的老化知識和獲得良好的教育,其對老年人的態度會更積極。本研究的結果可能與學歷越高的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其擁有更高水平的老化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更為積極的學習態度有關。因此培養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衛生人才加入社區養老的隊伍,促進對老年人產生更正向的態度,顯得尤為必要。
3.2.2 年齡 20~30歲組是恰逢計劃生育政策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以獨生子女居多的新型家庭結構弱化了家庭養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情感聯系以及削弱了中國傳統孝道的影響〔1,2〕,該年齡組屬于最缺乏社會支持的人群〔13〕,照顧經驗欠缺難以應對老年照護的需求;照顧負擔重,易倦怠,對老人的態度較消極。反之,41~50歲組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多數有照顧老人的經驗,豐富的生活閱歷也使他們對老人的理解更全面,與老人的溝通更順暢,故對老人的態度最積極〔14〕。因此應重視年輕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培養,增進對老年人的了解,強化老化知識,以“老”帶“新”,改變年輕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的態度。
3.2.3 婚姻狀況 離異/喪偶組較其他組對老人的態度最積極。已婚者家庭負擔較重和角色沖突強烈,無法全心投入工作〔15〕;而離異/喪偶者,有著特殊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將情感的失落轉化為工作的動力,更具同情心與理解力,且由于孤獨更易與老人產生同理心〔16〕。
3.2.4 照顧經驗 無老人照顧經驗者對老人更具負向態度,這與吳麗榮〔17〕的研究結果一致,護生與老年人的接觸與照顧經歷是影響其對老人的態度,選擇從事老年護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基層健康教育人員通過與老人的接觸增加了解,從而增進感情;另一方面,在對老人的照顧過程中積累了相關照護知識和技能,減輕照顧負擔,同時也得到老人及他人的尊重,體現了自我價值,利于培養對老人的正向態度。
3.2.5 老化知識水平 老化知識水平越高對老人的態度越積極。前期Lookinland發現注冊護士獲得老化知識越多,對老人產生的正向積極態度越多〔18〕;我國學者也證實,學生掌握老化知識越豐富,對老人的態度越偏向積極〔19〕。作為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必須具備老年人基本生理、精神、社會方面及關于老化的最常見誤解等知識,指導老年人改變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自身疾病知識,促進健康。同時在健康教育這個過程中,增進了與老年人的感情,專業人員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形成對老年人的積極態度。
綜上,健康教育能提供必要的知識、技能與服務,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19〕,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人的態度直接影響對老人健康知識的傳播以及服務質量。以往研究表明,提高專業人員對老化知識及態度的評分,是提高老年服務質量的有效方法〔20〕。本研究發現教育程度、年齡、婚姻狀況、照顧經驗和老化知識水平均對其態度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應根據其影響因素制定相關措施,并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提高基層健康教育人員對老年人的正向態度水平,使其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老年服務事業,提供服務質量。
1 趙向紅.我國家庭養老方式變遷與功能優化〔J〕.理論探討,2012;(5):168-70.
2 孫樹菡,葛 英.我國社會機構養老發展探討〔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4;16(4):28-31.
3 鄭建娟.我國社區養老的現狀和發展思路〔J〕.商業研究,2005;12(1):159-60.
4 李學斌.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研究綜述〔J〕.寧夏社會科學,2008;1(1):42-6.
5 陳 曦,高玉霞,劉麗丹.國外調查醫護人員對老年人態度測量工具的研究進展〔J〕.醫學與社會,2010;23(5):82-3.
6 劉云娥.護士對老年人態度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D〕.第二軍醫大學博士論文,2012.
7 趙思宇,張會君,劉 濤,等.科根對老年人態度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831-3.
8 Cozort RW.Student nurses'attitudes regarding older adults:strategies for fostering improvement through academia〔J〕.Teach Learn Nurs,2008;3(1):21-5.
9 Upmeyer A,Six B.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decisions〔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9:202-10.
10 周曉艷,周云輝,文安笑.臨床護士老年護理知識認知情況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0;17(10):27-8.
11 MacDowell NM,Proffitt CJ,Frey RC.Effect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in gerontology on hospital employees'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about the older adult〔J〕.J Allied Health,1998;28(4):212-9.
12 Shen J,Xiao LD.Factors affecting nursing students'intention to work with older people in China〔J〕.Nurse Edu Today,2012;32(3):219-23.
13 周 彧,皮紅英.不同護士群體工作倦怠特征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0):22-4.
14 胡定偉,龍 霖,吳玉瓊,等.不同年齡護士職業緊張調查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4;20(7):18-9.
15 劉 兵,蔡 敏,羅 玫.不同年齡段護士離職意愿與工作壓力源的相關性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10;25(16):68-9.
16 趙光紅,阮滿真,邱麗麗.護士職業態度現狀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8;23(1):1-4.
17 吳麗榮.護生對老年人態度及其有關知識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5):848-50.
18 Lookinland S,Linton CP,Lavender C.African-American nurses'attitudes toward older persons〔J〕.J Nat Black Nurs Assoc,2002;3(1):6-14.
19 貝品聯,李水靜,王志明.發揮健康教育在社區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實用全科醫學,2006;4(2):209.
20 王宗華,楊燕妮,李向紅,等.護理研究生對老年人及老年護理知識和態度的調查〔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3):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