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文 (景德鎮市第三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西 景德鎮333000)
老年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與麻醉過程中的風險系數比較大,無論是麻醉誘導、氣管插管,還是手術刺激,都可能導致老年患者出現嚴重的術中、術后并發癥[1]。因此,采用安全、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是降低術后并發癥與保證患者安全的關鍵。為了分析不同濃度舒芬尼與丙泊酚聯合靶控輸注麻醉和傳統靜脈麻醉在老年患者肺葉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我院將行肺葉切除術患者96例分為3組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96例,均行肺葉切除術,ASA分級為Ⅰ~Ⅱ級。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齡在63~85歲,平均年齡為(74.2±7.3)歲。根據麻醉方法將患者分為A組、B組、C組,各32例,3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術前30min給予阿托品0.5mg靜脈注射,并采用M1205A/V26多功能檢測系統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等。然后采用該系統的M1034A腦電雙頻譜指數模塊與標準四電極傳感器進行腦電雙頻譜指數(BIS)的檢測。A、B組采用Base Primea雙通道TCI模式靶控輸注丙泊酚與舒芬尼。丙泊酚初始靶濃度為2μg/ml,并根據患者的意識及BIS變化情況合理調整丙泊酚靶濃度,當患者的BIS降至75以下或意識消失時采用0.6mg/kg羅庫溴銨靜脈注射,并經面罩吸氧治療。當患者的BIS降低到50以下時,可進行雙腔管氣管接管。同時,A組的舒芬尼初始靶濃度為0.2ng/ml,并在插管前設置舒芬尼靶濃度為0.4ng/ml,插管后3min調整為0.3ng/ml,且在手術切皮時、手術開始時的15min都以0.3ng/ml效應室靶濃度維持,直到手術結束前的15min停止輸注[2]。B組的舒芬尼初始靶濃度為0.3ng/ml,在插管前設置舒芬尼靶濃度為0.6ng/ml,在插管后3min調整為0.5ng/ml,且在手術切皮時、手術開始時的15min都以0.5ng/ml效應室靶濃度維持,直到手術結束前的15min停止輸注[3]。C組進行全麻快速誘導插管,在靜脈注射咪噠唑侖0.05mg/kg之后,并進行舒芬尼0.3μg/kg、丙泊酚1mg/kg及羅庫溴銨0.6mg/kg的推注,最后采用BasePrimeaTIVA單通道給藥模式進行1%丙泊酚(50ml)與舒芬尼(25μg)的持續輸注,直到手術結束前的15min停止輸注。術中維持PETCO2在30~35mmHg,通過合理調整丙泊酚靶濃度或輸注速度以維持BIS值在45~55[4]。
觀察與比較3組患者在入室時(T0)、氣管插管前(T1)、雙腔管調整到位時(T2)、氣管插管3min(T3)、手術切皮(T4)、手術后15min(T5)及拔管即刻(T6)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并記錄與統計好各組患者在麻醉中的舒芬尼與丙泊酚用量。
A組的舒芬尼用量顯著多于B組和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C組的舒芬尼用量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B組的丙泊酚用量顯著多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舒芬尼與丙泊酚用量比較
A組患者T4時刻MAP水平顯著低于B、C兩組,T5MAP水平顯著高于B、C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量組患者T1時刻的 HP水平均顯著高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量組患者 T3、T4、T5時刻 HP水平均顯著低于 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不同時間BIS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者不同時間MAP、HR變化情況比較
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心血管系統代償能力較低,在麻醉時容易出現部分功能失代償狀況[5]。因此在麻醉誘導、維持時必須要保持患者循環系統等功能的穩定性,避免患者的心率、血壓出現較大的波動[6]。丙泊酚是一種常見的靜脈麻醉誘導與維持的藥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但容易引起心率減慢、擴張外周血管等作用,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手術中更為明顯[7]。舒芬尼作為一種靜脈阿片類藥物,血藥濃度較低,具有鎮痛效果穩定、易于調控及麻醉質量高等優點。
在本研究中,A組舒芬尼用量顯著高于B組,但丙泊酚用量卻少于B組;C組的舒芬尼用量和B組相對,當丙泊酚用量切明顯少于A組與B組。由此可見,在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與意識的前提下,不同濃度舒芬尼靶控輸注隨著舒芬尼效應室濃度的不斷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丙泊酚用量,也就是說明舒芬尼與丙泊酚之間有著良好的劑量相關性[8]。C組通過對輸注速度進行調整,也取得較為理想的麻醉效果,且有效減少舒芬尼、丙泊酚的用量。本研究中,在T4、T5時刻,B組、C組的MAP均顯著高于A組,說明以0.2ng/ml舒芬尼初始靶濃度更能降低手術切皮時與手術后15min時的血壓。C組在T1時刻的HP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B組,說明傳統靜脈麻醉能很好地降低氣管插管前的心率;且不同濃度舒芬尼靶控輸注組在氣管插管3min、手術切皮時與手術后15min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以防患者出現劇烈的心率變動,有利于保證手術、麻醉的安全性。另外,在不同時間3組患者的BIS均無顯著差異,但T1、T2、T3、T4、T5時刻的BIS顯著低于T0、T6時刻,提示3種麻醉、麻醉方法在術中均能有效降低BIS水平。
綜上所述,老年肺癌患者在行肺葉切除術時,無論是靶控輸注麻醉,還是傳統全憑靜脈麻醉,都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傳統靜脈麻醉的舒芬尼與丙泊酚用量更少,但靶控輸注麻醉更能有效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
[1] Zeng J,Liu J.A study on quality of life after thoracoscopic assistant lobectomy for lung cancer [J].Zhongguo Fei Ai Za Zhi,2014,17(3):209-214.
[2] 方波,包娜仁,馬虹 .麻醉前應用鹽酸戊乙奎醚對肺葉切除術丙泊酚靶控麻醉的影響 [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1,40(14):651-653.
[3] 王世新 .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在肺癌切除術中的麻醉效果觀察 [J].人民軍醫,2013,21(1):48-50.
[4] 孔素梅 .丙泊酚靶控輸注復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間右旋美托咪啶對麻醉深度的影響 [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20(2):202-203.
[5] Chen Y,Liu Z,Duan W,et al.Modified arterioportal shunting in radical resection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4,61:9-11.
[6] 吳明毅,孫玉明,褚文彥,等 .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維持對老年胃癌根治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蘇醒質量的影響 [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33):6549.
[7] 楊小敏,蔡錦根,文建忠,程其許 .丙泊酚靶控輸注在硬膜外麻醉老年病人鎮靜應用 [J].江西醫藥,2012,47(11):997-999.
[8] 張鳳文,岳輝,孫建和,等 .老年肺癌患者行肺葉切除術采用不同濃度舒芬尼、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與傳統靜脈麻醉比較 [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9,15(3):47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