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銀仙,揭小軍,呂麗敏 (廣豐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西 上饒市334600)
近幾年,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患者表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針對宮頸病變患者,目前主要選擇手術方法給予治療,但是如果治療方法不當,會對患者的妊娠時限以及分娩方式產生影響。宮頸Leep術主要通過高頻電刀將患者宮頸上皮移行帶以及以下部分的宮頸組織進行環形切除,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1]。為了進一步分析宮頸Leep術對妊娠時限以及分娩方式產生的影響,主要對我院收治的CIN患者,對其采用宮頸Leep術治療后妊娠分娩,,與同期未行宮頸LEEP術分娩者比較兩組患者在早產率、剖宮產率方面有無差異,現將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婦科CIN患者行宮頸LEEP術后妊娠40例,并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分娩者,將該組患者設為觀察組。選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同期分娩者80例,無產科并發癥及合并癥,并排除妊娠前行宮頸任何手術治療者,將其設為對照組。在觀察組40例患者中,初產婦15例,經產婦25例;產婦的年齡26~39歲,平均年齡為(30.3±3.6)歲;在對照組的80例患者中,初產婦29例,經產婦51例;產婦的年齡27~40歲,平均年齡為(31.2±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表現出均衡性(P>0.05)。
在進行手術前,患者常規行宮頸脫落細胞以及陰道鏡檢查為宮頸CINIⅠ~Ⅲ級。具體的手術步驟為:選擇超高頻Leep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要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行外陰陰道消毒,暴露宮頸,利用碘伏對移性帶進行標記,自碘不著色外緣2~5mm位置自左向右將患者發生病變的宮頸組織有效切除,病灶組織大者進行分次切除,切除深度一般在10~20mm,平均深度為14mm,對患者實施切割的過程中有效完成止血,完成手術后將組織進行切割送檢[2]。手術后,患者使用甲硝唑(200~400mg/次)口服治療,2次/d,聯合使用克林霉素口服治療,250mg/次,2次/d,對患者不間斷治療7d,有效避免患者出現陰道炎現象。
術后1個月內每周隨訪1次,觀察陰道分泌物宮頸修復情況,術后1、2個月月經干凈后隨診,觀察宮頸愈合情況。術后3、6個月行細胞學及陰道鏡檢查。
主要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CIN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以率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早產率為15.00%,對照組患者的早產率為10.00%,兩組患者在早產率方面未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妊娠周期的臨床對比
兩組患者在順產率以及剖宮產率兩方面,未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妊娠結局以及分娩方式的臨床對比
通過對患者行Leep術將病變宮頸組織切除,治療宮頸癌前病變[3]。術后對生育的潛在影響主要有:Leep手術中會切除部分宮頸組織及宮頸管組織,切除宮頸管組織深度達25mm,可能因此引起宮頸管粘連、宮頸纖維組織增生以致自然分娩時導致宮頸管擴張困難,產程延長,或因宮頸管縮短引發醫源性宮頸機能不全,引起晚期自然流產、早產、急產[3-5]。
在進行本次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早產率為15.00%,對照組患者的早產率為10.00%,兩組患者在早產率方面未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CIN患者在順產率以及剖宮產率兩方面,未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從而證明Leep術不會對患者的妊娠時限以及分娩方式產生明顯影響。
總之,選擇Leep術對宮頸CIN患者進行治療,可在門診進行并可對標本進行病理學檢查,簡便、易行,實施手術的時間較短,臨床疼痛癥狀較輕是診治宮頸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對妊娠結局無不良影響,并不增加隨后妊娠的早產率、剖腹產率。成功凸顯Leep術臨床應用價值。
[1] 朱雪潔,鄭飛云,朱雪瓊,等 .宮頸電環切術對妊娠時限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15(2):105-106.
[2] 徐海霞,何蓮芝.LEEP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1,15(8):59-60.
[3] 李寒松,魏鳳華,張毅 .宮頸上皮內瘤變行宮頸環切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J].中國臨床醫生,2013,6(5):99-100.
[4] 龍寄河.LEEP術在宮頸病變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J].中國現代醫生,2013,11(18):79-82.
[5] 楊麗 .宮頸環形電切術對妊娠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的選擇分析 [J].當代醫學,2013,4(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