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保
(廣東南方堿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760)
氨堿法母液真空蒸餾技術中,原設計真空系統的廢液經過兩級閃發后,二閃(V103)的廢液利用泵(P104)輸送到常壓狀態的廢液桶(V104),石灰崗位的窯氣洗滌液經泵輸送廢液桶(V104),再利用泵(P105)輸送到凈化崗位進行中和處理。經過試驗成功利用一組泵(P105)同步輸送二閃(V103)及廢液桶(V104)的廢液,達到減少運行一組泵(P104)。
利用連通器的原理,通過增加管道,將常壓狀態廢液桶的出口與真空狀態二閃的廢液出口連通,通過控制廢液桶的液位,對常壓系統的容器進行液封,避免空氣進入真空系統,同時,真空系統的廢液出口管與泵的進口要保證一定的高度差,避免提高二閃的液位,降低其閃發效率。滿足這兩個條件,同步輸送真空系統及常壓系統廢液的研究就可以進行試驗及應用。
P105同步輸送V104、V103廢液的工藝流程如圖1。

圖1 同步輸送真空及常壓系統廢液流程圖
增加了流程圖中虛線部分的管道閥門,將V103、V104系統聯起來。
增加了虛線部分的直流水裝置,一起到通堵作用,二起到消減泵氣蝕的作用。
應用技術的關鍵:保證V103出口與P105進口有足夠的高度差,V103出口廢液流速能滿足P105的進口裕量,同時避免V103液位的升高影響到閃發器的閃發效率。
由于V104、V103分別處于常壓系統及真空系統,用P105同步輸送V104、V103的廢液,正常及安全的操作比設計改造的要求更高。
1)第一個操作的關鍵:控制V104有一定的液位。經過試驗運行,V104液位控制不超過40%,不低于15%控制,理想液位在20%左右,V103液位≤40%操作較為安全。V104液位的控制用其北面出口的閥門(C閥)調節。開P105C時,窯氣洗滌液也走V104北面出口管線,才能保證P105C運行正常。
2)第二個操作的關鍵:避免泵的氣蝕。辦法一:調小P105出口閥的開度;辦法二:打開二閃出口處直流水,用直流水打破氣蝕。
3)泵連接V103的閥門要保證全開。運行期間控制V103液位小于40%。
4)泵的倒換有講究,跟其他泵要求不一樣,要求更嚴格:①先打開新開泵進口連接V103的所有閥門,V104出口保持用北面管線,打開泵進口直流水后再點起泵,最后打開泵出口閥;②慢慢關閉應停P105的進口閥,注意新開P105的電流是否正常,出現電流波動按氣蝕辦法處理;③新開P105電流正常后,關閉泵進口直流水閥,按常規停泵方法停下應停的P105,但停下的P105不要開排污,避免閥門存在的內漏可能,造成空氣通過排污閥進入運行的泵,造成泵氣蝕,甚至大氣反壓造成V103液體流動不暢,破壞了蒸餾系統的生產平衡。
5)檢修要求:一是操作人員一定要將應檢修泵的進口閥關到位,保證P105進口閥門不內漏;二是檢修人員準備好盲板,一旦進口閥內漏馬上插上盲板。
一是停窯氣洗滌液時,馬上關閉V104出口閥,廢淡液改進V104,在V104有一定的液位時,再打開V104出口閥,液位標準按“第一個操作關鍵”要求執行;二是V103液位過高時,開啟P104A,將V103液位拉至≤40%時再停下P104A;三是P104、P105同步作業時,V104、V103聯絡的閥門要關閉,防止V104液體反壓進V103;四經常檢查P105進口管道、閥門、法蘭是否漏氣,要及時堵漏。
該改造項目目前運行正常,達到了原設計目的。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小問題,集中在:一是V104液位難控制,容易造成拉空漏氣;二是目前用的漿液閥在閥板處漏氣,空氣反壓引起液體難流動,造成泵氣蝕。基于上述問題,作如下的持續改進:一是在V104出口增加“U”型管,穩定V104的液位及其出口流速,達致V103、V104出口液體在交匯處“和諧相處,攜手同行”;二是真空系統的漿液閥改型,改為密封性能更好的閥門。
同步輸送真空系統及常壓系統廢液的研究及應用技術已經進行了工業化生產,進一步優化了母液真空蒸餾技術,為設備的優化配置提供了多種選擇,同時對工藝生產的節能減排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