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姍姍
摘 要:當前,大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普遍不強,主要體現在交通安全知識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兩個方面。為了有效地防范大學生交通事故的發生,確保交通安全,必須加強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本文擬從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現狀出發,尋求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交通安全 教育宣傳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b)-0235-01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交通安全特別是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道路交通傷害是10~24歲以下的年輕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近些年來,大學生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率有所上升,大學生交通安全不文明情況屢見不鮮。因此,加大對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1 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現狀
交通安全教育,是指運用各種宣傳教育手段對包括機動車駕駛員,非機動車駕駛員,行人、乘車人等所有交通參與人的意識形態發生作用,促進良好交通行為的養成,從而有效地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目前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薄弱,與整個社會發展不相稱。
1.1 社會和學校對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忽視
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規支持。《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1]從這條規定來看社會相關部門和學校有對大學生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義務,但是規定本身沒有說明交通安全教育實施的重點和方法,也沒有具體的獎懲措施。所以,在實施起來很難收到相應的效果。
社會和學校對于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誤區。社會和學校普遍認為: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年齡上已經步入青年中期;受過高等教育,是社會新知識、新技術的代表;有趨于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一定的是非辨別能力。在信息化的時代,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和社會實踐活動進行自我的交通安全教育。所以在時下全國上下普遍重視中小學的交通安全教育,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負責人2008年9月27日在威海召開的全國部分省區市校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現場會上要求,各地中小學校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納入必修內容。2011年8月,中關工委下發“關于開展全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動的通知”。[2]而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卻很少被關注。
1.2 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資源的短缺
目前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處于“三無”狀態:一是無交通安全教育的師資隊伍。學校里沒有固定而正規的負責交通安全教育的教師,交通安全教育靠輔導員、保衛處的臨時教育和公安機關交通部門偶爾的講座。二是無系統、規范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和專門課程。教材是教育活動的指導,課堂教學則是教育的主渠道,對交通安全教育而言,學校沒有系統、規范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不開設專門的交通安全教育的課程,交通安全教育的成效很難保證。三是缺乏交通安全實踐活動。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學校多是從口頭上對他們進行教育,很少進行實踐、參觀、體驗活動等,多數交通安全知識來自安全教育讀本,缺乏生動、直觀的學習內容”[3]
1.3 大學生對交通安全教育的忽視與抵制心理
大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據調查在安全隱患中,大學生比較注重的是衛生、財產和人身,很少學生會注意到交通安全。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較小,車禍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在學習生活中,許多大學生只重視學校規定的需要考試的幾門課程的學習,很少主動學習和關心交通安全知識,對于交通安全教育從心理上抵制和排斥。
2 對于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思考
2.1 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要有針對性
新時期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創新化特點。大學生進入學校后正處于青年期,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他們渴望突破傳統,打破常規,張揚個性,不再滿足于因循守舊。他們是新思想、新知識的代表,同時也是現代科技和手段的運用者。網絡化特點。新時期大學生依托網絡了解社會和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網絡是他們教育學習、開拓視野、對外交流和個性化發展的主要渠道。實用化特點。目前大學生在學生活動中重視實用,重視眼前利益,重視付出與回報的比例。這些新特點要求在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中要有所針對性。首先教育內容上要有時效性和實用性。交通安全教育要適應當前交通安全形勢的發展和學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的需求。交通安全教育培訓素材需要不斷更新,體現新時期道路交通系統對于交通參與者的要求。交通安全教育實用性要強,要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貼近生活和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對學生的安全出行有實際的幫助。其次教育形式上要實現多樣化。改變以往貼標語、掛橫幅、發傳單的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和現代化通訊手段,將交通安全教育的內容以電影、電視、小品、相聲等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增加交通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娛樂性和互動性。
2.2 整合高校資源優勢,建立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體系
高校有著社會上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教育資源優勢:系統科學的教育體系、完善的師資隊伍、優良的學習環境和學術氛圍、先進的研究手段和研究隊伍。在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上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建立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體系。首先,學校必須設置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學校要將在校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納入課程計劃和考核計劃。通過系統的課堂交通安全教育知識教育,保證學生在知識性和自覺性上得到提高;通過對學生交通安全知識和交通安全教育技能的考核,達到提高學生交通安全道德、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目的。其次利用高校的學術交流平臺,定期以講座、討論會、學習月等形式來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營造學習研究交通安全知識的良好氛圍。最后,利用高校的知識資源優勢組織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的理論和技術研究。為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實踐提供知識及技術的支持,也為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持。
2.3 廣泛開展大學生交通安全實踐活動
要多方式、多渠道廣泛開展大學生交通安全實踐活動。首先學校要定期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動。比如交通安全圖片展、交通安全演練、交通安全知識競賽、校園交通安全標兵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檢驗自己的交通安全知識。其次學校可與公安機關交通部門聯合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如交通安全志愿者、上崗指揮交通。再次寒暑假期間可組織學生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如:交通安全進社區、小學生交通安全知識普及等。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樹立交通安全意識。
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影響到和諧校園的建設。社會和學校要不間斷深入的對大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保證大學生安全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章,總則,第六條.
[2] 中關工委[2011]20號文件[EB/OL].全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網.
[3] 胡杰,滕小艷.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J].世紀橋,2013(1):128-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