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松水
摘 要:本文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個案調研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農村;基層黨組織;調研報告
一、青山村黨組織建設情況和特點
青山村位于國家級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中心區域,是福建三明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村土地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20畝,山林面積18000畝,全村共有村民373戶,1619人,黨員51人,分布在8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清流縣金星工業園區、鮮切花交易市場、嵩溪鎮汽車站均位于該村境內。青山村先后被授予了“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建省巾幗文明示范村”等。青山村以“花卉興村、工業強村、環境美村、民主理村”為目標,以“三學三比”(學八一、比發展,學科技、比致富,學李彬、比奉獻”)、項目帶動為載體,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村主要產業有花卉、蔬菜、畜牧水產養殖等。 2012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產值1503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10905元,比增22.4%。
該村黨組織建設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五好”。
(一)有一支好的領導班子和帶頭人。該班子能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與上級黨委能夠保持一致,并有改革開放的精神,班子團結協作能形成合力,有戰斗力,是一個想干事、能干事的班子,特別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熱心群眾事業,起到了較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二)有一條好的經濟發展路子。該村黨組織能立足村情和優勢,選出一條適宜本村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新路子,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并建立臺灣農民創業園,大力發展和種植以花卉為主的主導產業,在支部的引導下,建立了“村企協作模式”,成立了“公司十農戶十合作社”的發展路子,輻射和帶動了廣大農民參與種植花卉的生產熱情,全村年產鮮切花
5000萬枝,產值近5000萬元,實現了一條引導廣大村民走共同富裕的好路子,僅此一項實現了人均純收入近7000元,這是一個典型帶領群眾共富的模式。
(三)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好的民主管理制度。堅持走群眾路線,在該村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村“兩委”以實施“五要”工程為抓手,即達到“要知道、要參與、要做主、要監督、要滿意”為目的,有效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凡涉及重大項目和重要事項,都能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通過召開多次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戶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真正做到使群眾明白和放心,也取得群眾的大力支持配 合。
(四)有一個能發揮黨員作用的好平臺。該村專門成立黨員服務站,通過服務站這一平臺,使黨員與聯系群眾和服務群眾找到了結合點,并通過亮崗履職、設崗定責、明確每個黨員自身職責和服務幫帶目標,采取“一定三評、三落實”的評星考評機制,更加有效地黨員的作用發揮落到實處。
(五)重視為民為實事辦好事,基層黨組織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抓發展經濟的同時,村黨組織重視為村民辦好事,該村村財政收入不多,年收入約12萬多元,但村黨支部能發揮牽頭組織的作用,組織和籌措資金,做好新建設規劃和修橋鋪路等“民心”工程。近2年,村里先后投入345萬余元,拆舊 房、危房85座,建新房220多座,硬化道路2800米,新開機耕路
920米,新建鋼筋混凝土橋3座,建立垃圾池107座,新建沼氣池120多口,探索出一條切合農村實際的自然村落整治之路。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問題:一是部分黨員干部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二是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缺乏發展后勁;三是黨員隊伍結構老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黨員發揮作用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究其原因:一是受地域環境制約;二是自然條件貧乏,村集體經濟薄弱;三是農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作用發揮不明顯。
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機制。首先,地方黨委和基層黨委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來抓。要做到定期研究部署和落實,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要注重分類指導。對班子薄弱村基層黨組織,要通過下派干部任職和選派優秀高校畢業生任村官等辦法,強化領導力量;對經濟薄弱村,要從資金、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其次要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農村黨建168工作機制,不斷探索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新路子,做到工作有創新,效果更明顯。第三,進一步完善領導掛點,部門掛村,結對子幫帶,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聯系和指導,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拓寬渠道,選準配齊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班子。一是在任用標準上:把那些黨性強、能力高、作風正、辦事公道的優秀黨員選撥黨組織領導班子。二是在選任方法上:根據農村村財普遍薄弱狀況,倡導并推廣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等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一些村存在的黨支部和村委會“兩張皮”現象,同時可以節省開支,還可以有效加強和鞏固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增強黨組織的權威性,促進黨員干部作風的轉變。三是在選任范圍上:視野要開闊,范圍要廣,不囿于本村狹小的空間,廣泛吸納有志于農村工作的發展經濟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企業骨干、復退軍人,大學生村官、科技示范戶、鄉鎮年輕干部進兩委班子,優化干部隊伍結構。
(三)轉變觀念,積極探索發展經濟工作新路子。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加強農村黨的建設,提高和鞏固農村黨組織核心領導地位的物質基礎。
一是把握方向,確定一條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不論是一個縣、一個鄉鎮,還是一個村,只要從群眾想辦的事做起,從群眾不滿足的事情改起,從確定好的發展思路抓起,有一個明確的發展路子,就能做到順民心、聚民心,達到“富而思進”的目的。二是突出重點,樹立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發展典型。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些先發展地區的成功經驗表明,能人經濟能有效地帶動一個地方快速發展。其基本做法就是縣、鄉、村層層樹立典型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縣有鄉鎮為典型,鄉鎮有村為典型,村有能人特別是黨員能人為典型,這些典型既是經濟發展的典型,又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典型,這些典型不但得到了從上到下各級組織的表彰,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其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任何說教。因此,基層組織建設離不開典型引路的作用,不但要宣傳推廣已有的典型,還要樹立新的典型。
(四)加強教育,有效提高農村黨員干部整體素質。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思想素質、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是農村干部隊伍建設中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堅持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分層次培訓的原則,采取“引進來,走出去”,課堂講授和實地參觀等方法,不斷加強村干部政治理論、市場經濟知識和新農村建設業務知識培訓教育,做到每年對村干部輪訓一遍。注重培訓的針對性,突出實效性,注意不斷提升培訓檔次。同時要利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等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加強黨員平時培訓和教育。
(五)建章立制,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走上規范化軌道。制度建設必須結合各村實際,做到可操作性和便于落實,否則,就成為一種形式。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從三個方面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設。一是黨員活動制度。有活動才有生命力,黨組織活動制度應在原有的“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生活會制度等基礎上,要不斷完善和充實更新,要通過一定的載體,使活動內容更加活潑和多樣,充滿生機活力。二是民主管理,村務公開制度。目前對管理公開的內容已經有一些規范要求,關鍵要“及時、真實、全面”的真正公開和落實,才能取信于民。三是考評制度。考評目標要有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黨員有不同要求(主要區別黨員領導干部、一般黨員和體弱多病黨員),考評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創先爭優、比學趕幫的氛圍,同時,對考評結果也要有一定的整改和激勵措施,以及典型的宣傳等,鼓勵先進,鞭策后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