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近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一系列惡性生態環境問題在中國各地日益突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已直接威脅到中國人民的人身安全。
迄今為止已有多家日本媒體對中國環境越境污染進行密切關注并報道,例如:日本主流媒體對中國西北地區沙漠化、霧霾天氣及沿海地區污染等環境問題對日本本土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密切關注和持續報道。日本媒體格外關注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并援引本國經驗,圍繞中國環境治理提供對策。本文擬通過從2013年度《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中摘取整理出有關中國環境問題的報道,從外媒視角,疏理出日本媒體對中國環境問題的關注點和評論性報道,同時針對這些素材,試分析日媒對中國環境問題報道的意義及對受眾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環境問題;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環境治理;受眾影響
一、日本主流媒體對中國環境問題的關注
2011年以來,霧霾天氣頻發,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已經將霧霾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這種伴隨著嚴重空氣污染的天氣現象危害增加,引發了全社會對于“PM2.5”的熱議。我國環境新聞報道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30年的發展變遷,曾經視為社會的邊緣議題的環境問題也逐漸上升為社會的核心性議題,環境新聞報道也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報道領域。
日本《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在中國環境報道問題上做的遠遠比中國的主流媒體多,由于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今年來又發生了幾起越境污染事件,因此日本媒體格外關注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迄今為止已有多家日本媒體對中國環境越境污染進行密切關注并報道,例如:日本主流媒體對中國西北地區沙漠化、霧霾天氣及沿海地區污染等環境問題對日本本土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密切關注和持續報道。媒體報道一方面傳播中國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也對中國的媒體受眾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大眾傳播媒介應怎樣做好環境報道,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成為學界和業界共同關注的話題。本文擬通過分析2013年度《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出版的中國環境報告,試圖提取出日本主流媒體對中國環境問題的關注點,并淺析其報道對中國受眾的影響。
二、研究日本主流媒體對中國環境報道的意義
分析2013年《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不難發現,兩者對中國環境問題的報道均聚焦于霧霾問題。目前從國內媒體報道來看,關于霧霾報道的研究大多數只是將霧霾報道作為一種重服務性的氣象新聞研究,而忽略了霧霾問題作為一種環境新聞報道所呈現的特點與趨勢。同時,即使《南方周報》等主流報紙將霧霾問題作為環境問題報道,也只是從一個很小的切入點分析霧霾報道的一個方面,整體分散且缺乏系統性。因此,有必要學習并研究國外媒體對中國霧霾的相關報道,呈現霧霾報道從主體到內容再到傳播效果的全面內容。
日本主流媒體《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關于中國環境問題報道較為系統,同時《讀賣新聞》做的關于中國環境問題報告,系統地揭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因看中經濟發展而忽略生態環境而引發的一些列環境問題,從人口爆發到三峽大壩,從稀有動物瀕臨滅絕到土壤沙漠化,但占用最多報道篇幅的還是大氣污染。2013年環境問題首當其沖的莫過于霧霾問題。
環境問題是全球關注的話題,具有其特殊性。由于意識形態差異,國內外媒體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報道視角。國外媒體對中國霧霾問題報道的研究能夠反思我國霧霾報道乃至環境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完善我國環境新聞的傳播機制。
三、日本主流媒體對中國環境報道的受眾影響
第一,日媒對中國環境的負面化信息導致口罩以及空氣凈化器等產品的熱銷。在日本主流媒體的關于霧霾的報道中,大多數是關于霧霾的形成與對人類造成的危害。霧霾本身是一種污染危害,帶有一定的負面性,容易引起受眾的恐慌心理,于是紛紛去選擇購買口罩和空氣凈化器。第二,提高公眾對霧霾的關注度。2013 年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等機構發布的《中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績效評估》顯示 67.96%的參與問卷調查的居民都表示在出行前優先考慮空氣質量之后再決定是否出行。公眾通過借助新科技參與實時播報,查看城市空氣質量,空氣質量關注度明顯上升。第三,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日媒體長時間對于霧霾知識的普及報道,彌補了大眾對霧霾無知的空白。媒體不同于平民百姓以訛傳訛,能夠通過查找新聞事實,闡述霧霾治理措施,使受眾能夠將生產生活活動與霧霾污染之間建立聯系,從而理性反思,主動思考改善霧霾狀況的舉措。
四、中日兩國媒體對環境問題報道之比較
目前看來,中國媒體對日本的報道量要遠遠少于日本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量。而且中國媒體對日本的報道更多是和歷史相關的報道,而日本媒體卻格外關注中國的社會現實,特別是經濟的發展。近年來,由于環保問題已變成核心議題,因此日媒的焦點又聚焦在環境問題上。中國媒體在環境方面的報道依然存在不足,應該進行更加準確、全面而又真實地進行報道,引起民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和思考,也是今后環境合作中應充分考慮的課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