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臨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如何加強國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載體,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最終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精神文明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組織和計劃的影響,是指整個社會或者群體對其包含的成員在潛移默化中或者刻意的教育,形成的在思想和政治以及道德領域的觀念和行為規范。大學生在社會中的影響地位和身上的責任,決定了在大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大學生作為國家人才儲備的中堅力量,需要有端正的言行思想,來嚴格約束他們的行為,所以對于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必須擺在重視的位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首先,我國高校中均開設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課程,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并且這些課程在高等教學中占有很大的學分比重。其次,高等院校的政治教育在黨建方面也有所體現,在學生中成立黨小組,定期開展小組學習會議,對思想積極要求進步的學生重點培養,周期性的組織黨課學習,考察后加入黨組織后進行更深層次的思想政治學習。最后,高等院校在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基礎上,引入新媒體的教育形式。定期組織知名人士做相關講座,面對面的真實交流逐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引導學生對人生規劃進行分析。將多媒體引入校園建設,學生隨時隨地根據學校網站、論壇以及學校定期播放的教育影片,進行更全面的思想政治學習。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里,不像老一輩的人,遭受過生活的苦難,他們對于生活的理解千差萬別,生活在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寵愛之中,對一些看似古板的優良作風嗤之以鼻,面對問題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許多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開設力度不夠,沒有按照教學大綱起到應有的作用。特別是對于理工科院校,在他們看來,這些“文縐縐”的東西遠沒有所謂的科學技術重要,這種偏頗的認識也是導致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展開力度不夠的主要原因。有些學校對于輔導員自身的素質的重視不夠,在活動開展上就會影響效果。其次,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難免會受到各種外界的干擾,特別是一些暴力、色情以及反動的信息,毒害著大學生的心里健康,學校不能夠有效的為學生排解困惑。沒有完善的心理輔導機制,使學生真正的能夠明辨是非,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塑造堅定的信念。學校需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杜絕不良信息在學生群體之間的傳播,多組織學生在空閑之余,參加積極向上的活動,給學生一座神圣的殿堂,為他們撐起一片潔凈的天空。最后,全球化的大趨勢引領著大學生的發展,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一方面促進學生信息和知識的多元化,但是另一方面個別學生通常沉迷于網絡和虛擬世界,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引領,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及團結協作的態度和社會責任,逐漸在大學生心中淡化。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仍存在于年輕人生活中。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具體措施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切記空談。不能單純的講馬克思主義原理、毛澤東思想,要將這些理論與現實的社會結合,讓學生充分理解到這些理論是對的、是真實有效的,并且能影響自身發展的,這是一種認知的提高,并不是填鴨式的教育。學校可以采取對學生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講座等,采用學生更認可和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并能夠從真實的實例以及權威的專家那里得到一個最準確的思想道德的理論體系,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掌握全局的思想動態,但落實到實處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大學生中,要針對個人進行分析,對于思想政治態度端正的同學要積極引領,對部分思想滯后的同學,要充分發揮輔導員作用。在與同學的接觸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心理咨詢,對于有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態度糾正。最后,要多種教育方式并存。隨著科技飛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的通信和傳遞更加的便利。我們可以利用公眾微博,微信等,以官方的角度發送一些教育視頻和資料,并在相關的論壇中設立交流探討機制,為學生提供多種角度和渠道的溝通,讓大學生能夠及時有效的接受教育,傳播正能量。
總之,大學生普遍素質較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高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把工作落到實處,為社會輸送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質和良好修養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季海菊.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程婧.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