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力正 張絢 馬驥超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大學生是未來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創新型社會,實施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培養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已成為大學和教育者的重要目標。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決定著其在未來發展的創新能力。目前,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容忽視的問題,部分大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個別學生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和環境。
(一)學習目標不明確。部分學生沒有學習目標或目標不明確,學習缺乏規劃,學習過程存在盲目性、隨意性和從眾心理,學習習慣缺乏養成,不懂得、不重視時間管理。還有少部分學生價值觀錯位,將過多的心思放在社會實踐、勤工儉學、社團活動和人際應酬,對于學習得過且過,60分萬歲。
(二)專業學習缺主動。一部分大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還停留在原先中學的學習方法和理念中,不了解大學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式,不能較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生活和學習主動性差,缺乏和老師的互動和交流,習慣于被告知、被計劃、被安排等。
特別是綜合性大學的農林水類專業,學生的志愿報考率低、調劑率高,個別專業和年級的調劑錄取率甚至高達80%以上,造成學生專業學習積極性不高,為學校的教學管理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與挑戰。
(三)自主學習能力差。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能力培養的知識和意識,沒有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概念,學習方法單一,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渠道較少,不能很好地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能很好地完成和利用好討論課、實驗課和實習課。
一些大學沒有開設系統的學業指導和規劃類選修課程,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引導和培養。
(四)心理素質不穩定。自我意識增加卻總自以為是,合作意識不強,對于現實和未來卻總感失落,常常充滿矛盾。心理脆弱,遇到事情和矛盾反應強烈,易于自我封閉,容易行為過激。
部分學生對學習有應付或急于求成心理,學習毅力較差,學習效果受心情影響程度高。還有一些學生的經濟壓力、就業壓力、考試壓力和人際關系壓力較大而得不到有效化解,有的甚至貫穿于學習過程始終。
美國杰出的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所以,大學在完成對大學生專業教育培養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對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理念,使他們擺脫傳統的學習窠臼,適應未來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一)開發提高學生的智力潛能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智力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習者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與思維力是智力的構成五要素,以思維力為核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大學可以因地制宜地組織部分專業教師和學生社團開展相關培訓和訓練,最大限度地開發大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其學習效果。大學生自身也應從這幾方面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和挖掘,激發右腦參與學習的功能,對影響智力的幾大因素進行合理的培養和開發,從而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前提。自主學習觀認為,大學生應把自己視為學習的主人,要有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精神,一是主動地學習,二是有主見地學習,三是要學會自學。因此,每個大學生都應樹立自主學習觀, 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剛入校的大學新生應盡快實現從過多依賴走向獨立自主學習的轉變,重視自主學習,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主觀努力,積極思考, 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提高自身學習質量和效率。
(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核心。哈佛大學前任校長陸登庭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所以,加強對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而緊迫,這已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
告訴學生結論的不是好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真理的才是教育家。教育者要提倡學生質疑,鼓勵問難,注重教給方法,培養能力,強化課外輔導和交流,引導學生對未知領域進行自由探索。大學生要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和機會,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科研訓練和課外實踐,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掌握正確并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根本。學習方法是人們在學習中為獲取知識和技能而采取的手段和途徑。對于學習方法,也要注意擯棄一些錯誤的思想認識。一是學習方法“無用論”“次要論”。認為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可有可無。二是學習方法“萬能論”“至上論”。過分夸大學習方法的作用,認為學習方法可以解決學習中的一切問題而忽視了學習者個人主觀努力。三是學習方法“自然而然論”。認為人們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就會有學習方法,不用刻意培養和掌握學習方法。四是學習方法“急于求成論”。認為只要掌握了好學習方法,學習中的問題就會“藥到病除”,學習效果也會立竿見影。五是學習方法“單一論”。有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只注重運用一種或兩種學習方法,而忽視了方法之間的配合和協調。
大學生首先要在實踐中逐步體會、摸索,總結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其次要主動向老師和周圍同學請教交流,多借鑒一些成功者的寶貴經驗。第三要多掌握幾種學習方法,學習方法之間要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才能事半功倍。
(五)師生良性互動,教學相長,是提高大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大學的學習環境、方式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先幾門課程的學習轉向大量綜合課程的學習,學習的內容與信息量大大增加。大學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引導,管理服務相結合,師生良性互動,教學相長,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和動力。
一是為學生選配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輔導員和班主任。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和考核機制,調動起各方面的積極性,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擰成合力,形成全校上下、全體老師關心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強學生專業教育,打牢學生的專業思想。引導學生認識所學專業,了解專業的未來和發展,明白自己在專業領域內的定位和努力方向。三是加大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引導,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學會主動求學、求知、求上進,主動規劃自己的未來,培養自己就業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四是為學生開設學業指導、就業規劃、文獻檢索、應用文寫作、科技寫作等應用性選修課程,加強學生學業規劃引導,指導學生學會利用圖書館,正確使用網絡,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幫助和指引,教會學生自學,提高其自學能力。五是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及時排解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心理疏導;關注經濟困難和家庭有重大變故的學生,化解他們的各種壓力,使學生能有一個健康和從容的心理從事學習。六是多組織一些學習經驗交流。邀請成功人士和專家教授為學生們做成功勵志和學科前沿的講座,豐富學生的學科前沿知識。七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體活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溝通。八是多組織各個層次、年級及學科的學習競賽活動,給學生創造更豐富的展示平臺和機會,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勵先進,鼓勵后進。
(六)為學生提供適于自主學習的軟硬件環境,是提高其學習能力的保障。學習是受學習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的。作為學習主體的大學生,首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學會適應環境、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同時,大學作為教育的組織者和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努力為學生提供寬松舒適的、適于自主學習的軟硬件環境條件,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所必須的保障條件。
首先,大學在教學管理層面上要不斷加大學分制改革的進度步伐,推動學生跨學院、校區甚至是跨學校的選課和學分互認,多途徑為學生開設一些熱門專業的輔修、第二學位課程,增加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有效知識資源的途徑和效率。其次,大學要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改革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減少課內學時和學分,增加自學時間和課外學時學分,增加課內討論、交流環節,增加課外實踐環節,改革考核辦法,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和氛圍。第三,大學要重視建設、開發網絡教育資源和課程,落實本科生導師制度,建設高水平開放實驗室和網絡課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為大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機制。第四,改善學生學習生活條件。美化、亮化校園環境,美化、亮化校園環境,改善學生宿舍學習條件,完善圖書網絡資源,延長自習室開放時間,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