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攜帶著它的世界而來到這個世界——試論人生存的基本結構和社會整體的生產

2014-12-04 16:44:08李志平
理論月刊 2014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意義生產

李志平

(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上海 200433)

一、試論人與世界的關系

1.世界是意義的世界

哲學是對世界整體的認識,“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世界是對人生存范圍的描述,一般是全部時間與空間的總稱,包括自然和人類社會一切事物。我們可以對世界有不同描述,但從根本上說,世界是意義的世界。

意義為何?一般指詞語的意思或事物對人的價值。意義須與人相關,是人(主體)將意義賦予事物(對象)。從根本上看,意義是人與世界的最深層關系,是世界向人的敞開和人向世界的生成。

追問世界之意義必須從追問人自身開始。人特殊之處在于它的超越性,“動物和它的生命是直接統一的,”馬克思說:“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這種生命活動。 ”[1](p96)動物的活動不超出自己的類,它們的活動不會成為它們的“對象”,我們只要為一匹馬提供好的飼料和避風雨的場所,它就會作為馬廄的一部分而活著。人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人超越于它自身。因為人超越于自身,所以才真正有意識,“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定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 ”[1](p96)有了意識人才區分自身與周圍環境,并且反觀自身,追問人之存在。

人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并反思人與世界關系時,產生意義問題。人的存在從來不是純粹的、自在的存在,而總是自為的存在,自為即追尋人生意義。對意義的追問,表明人作為類存在者是有待完成的,人之超越性使自身不能與周圍環境完全融合,它被這種矛盾和困惑所折磨——但因此人才變成真正的創造者。

人的存在總關涉到、承載著意義,意義是人之為人的根本。赫舍爾說:“正是人的意義照亮了人的存在。”[2](p48)意義細細地潛伏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既不能抓住它,也不能征服它,我們只能讓自己被包含于其中。

意義引導著人的生存,人所有對象性活動及結果都與意義和創造相連。人通過對意義的追尋和本質力量的施展,將思維與存在聯系起來,創造出一個屬人世界,馬克思稱之為“人化自然”的世界。在屬人的世界里,各種事物與現象不僅作為自身而存在,而且首先作為意義的載體而存在。所以,意義整體對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它最終決定人的所有行為。人通過各種意義間的關系處理和把握生活中一切事物。如果沒有意義整體,那么世間任何存在者,以及人的所有行為都將不能得到理解。

2.實踐的全面性與革命性

對意義的追尋使人與世界聯系起來。人從根本上關聯著世界,而世界從根本上也關聯著人及其活動。實踐哲學在實踐基礎上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它不是一般的唯物主義;一般的唯物主義只是把世界看成物質的、自然的世界,而不同時從主體的角度看待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物,不是把世界看成人的世界、意義的世界。實踐哲學從不抽象討論“物質”或“精神”誰是世界本源,而是把世界看成人的對象性活動及其成果構成的意義整體。

人的本質力量是人的對象性活動,它是整體性的人與世界的實踐的聯系。作為意義的追尋者,人不但同世界進行物質與能量交換,而且進行意義交換。人在不斷追求存在之意義的活動中,認識自己、充實自己,同時也在新的基礎上理解和重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人的實踐是全面的,馬克思說:“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種人的關系——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直觀、情感、愿望、活動、愛,——總之,他的個體的一切器官……這些器官同對象的關系,是人的現實的實現。 ”[3](p80-81)

人以全面的實踐創造并占有一個全面的世界。實踐哲學認為人之本質是“自由自覺的活動”,自由就是無限,自覺就是領悟存在。人的實踐以實現人存在的意義為最高旨趣,這就是馬克思說的“革命的實踐”(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如果實踐不能通向世界的本源,人的生存將失去自身本有的意義,這時實踐就成了拜物教化的實踐,人的世界也成了客體化的、或者說物化的世界。

實踐哲學把實踐看成人與世界整體的聯系,在世界的意義整體中批判地理解人的生活。人的類本質是自由的對象性活動,人以其構建人的世界、構造社會存在,并且再生產人的生命本身。

3.個人與世界

意義是人與世界的最深層關系,對意義的追問最終依靠個人。意義之追尋,不僅使人從動物王國中提升出來,也使個人從社會中提升出來。

人對存在意義的理解,是人體認世界之根,知識的傳播、文化的溝通、情感的體貼與同情,都以之為基礎。人的經驗可以被分享,知識可以被傳播,精神也可以被學習,詩作和哲學也可以被別人摹仿和體悟,但人對存在的理解有一個最終的個人根源,不能體認、不能理解,這是存在的終極個人情愫,我稱之為世界的終極我屬性,人以它最終體察這個世界。

世界的終極我屬性,是人世間尊嚴、道德、人權、對生命的尊重、個人的價值等最終的來源。

赫拉克利特說:“醒著的人們有著一個共同的世界,可是在睡夢中人們都離開這個共同的世界,各自走進自己的世界。 ”[4](p25)即使醒著的時候,我們也生活在不同世界里,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表象世界。人之社會性總為個人留下最后的余地,如此,世界便有了色彩斑斕的顏色。

個人之存在,它都擁有一個隨之而來的世界。所以說世界因我而存在,任何人都是一個獨立世界。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任何一個人、乃至于任何一個生命的消失,都是一個世界的毀滅。

世界與自我有最終的關聯,世界通過個人最終展示自己。任何一個人最終都單獨地面對這個世界,它在靈魂最深處是孤零零的,莊子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5](p347)這不是心理學,而是人之存在特性。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我之存在盡管被置于諸多存在物中,但我絕不簡單地存在于此,我無時不抽身而出,與存在本身交流。

人必須在群體中生活,我們說社會是一個有機體,但群體并沒有最終的實在性,每個人都在超脫這個有機體,就像人超脫出自然的有機體一樣。世界在群體中以不完全方式展示自己,而通過個人最完全、最真實地展現自己,所以群體中的個人才有真實的含義。

過多強調社會是一個有機體、人是集體的螺絲釘,而抹殺個人超脫社會的一面,那么“集體”、“國家”、“民族”、“人民”、“階級”、“政黨”將作為抽象人格吞噬掉個人的感性存在,人之獨立面對的世界和個體人格將不復存在。

二、試論人生存的基本結構

1.人通過感性的有限性而領會無限

人生在世有兩種基本的結構:一是人在有限時空內存在卻追求無限,二是人與他人共同在世。這兩種基本結構是人各類活動之基礎,在深處規定著人的行為。

人的感性存在是人生存的起始。馬克思說:“一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的存在物,就不能參加自然界的生活。 ”[1](p167-168)“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3](p124)“人作為對象性的、感性的存在,是一個受動的存在物。”[1](p168)人作為自然的存在物,決定了因果關系對人的作用,人要認識并利用自然界各種規律為人的生活服務。

但人并不囿于自然,人在感性之內而追求無限,這是人之意義性。所以,無論是生命還是死亡對人來說都不是自然意義上的,生命是生命的意義,死亡就是無意義(虛無)。

對意義的追尋使人的生命有了價值。只有加上永恒和死亡這個維度人的活動才可以得到理解。人害怕并逃避著無意義,同時又決心與之奮斗,成為創造性的存在者。

無論我們掩飾也好,直面也好,存在與非存在、意義與虛無的對立都伴隨著人的一生,成為我們永不安寧、永不滿足的天性。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越是有個性的人越是強烈感受到人存在之矛盾性,這種矛盾性呼吁人存在的勇氣,使自己升揚,超出自然之進程而達到神的境界。

人對非存在的體悟和對其克服是人創造的源泉,人的活動及結果都是對它的表達。音樂、宗教和詩歌,毫無疑問,是人心中不朽欲望的表現,是生死背景下對生存意義的探尋和注解。不但如此,我們也把勞動定義為人的生命與其對立物的斗爭,人通過勞動,生產出人對自然有限性的克服,以圖戰勝死亡,達至永恒。

2.人與他人共在

與他人共在是人生在世的另一基本結構。我們與人打交道和與物打交道具有根本不同特征。對于一物,我們以客體方式識別它、觀察它、利用它;但對于人,我們卻與之相遇,以共同在世方式與之打交道。當然,人與人關系也可以類似物的方式處理,形成人與人相利用的利益關系,但這仍然和與物打交道方式不同。

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之集合,此即為人的共同在世特征。這里說的“共在”不是空間關系,而是一種生存的本質。人絕不是先作為一個孤立主體而存在(或者說主體不是首先被設定的),然后由這一純粹的“主體”轉而與另一個主體發生各種關系。

人與人的關系是內在的,不是外在的,“我們”的世界是預先給定的,世界向來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共在的世界先于我們而到來。共在不是我與他人相互依存的那種“社會性”,而是更源始的人的生存結構。社會不是人生存的“背景”,而是人生存的特性。

與他人共在是人的命運,人的存在不是自在的存在,而是互動的存在。只有相對于“你”才有“我”,我總已經與他人共在著,總是存在于我—你關系中,他人的存在對我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他人并不是除我之外的“其他”的人,而我從其他的人中凸顯出來,我就是別人,正像別人也是我一樣。他人是我的類的本質力量的確證,他人從外部和內部充實著、成全著、造就著我,這對他人亦復如是。

人與人的世界是相互映現的,我總是向他人敞開著,我的本性通過他人表現出來,他人的本性也由我得到表現。當我欣賞一件藝術品的時候,它對我敞開自己,在我面前揭示自己的生命力,我因此得到了敞亮;人與人的關系也是這樣。人之交往總是在不同人面前表現不同方面,“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6](p148)愛是人在最深處向他人的敞開。在最愛的人面前,人才會表現自己最深刻本質。我只愛你神圣的一面,只在你理解神的時候,你才明白我的愛是什么意思。在道德高尚者那里,人就傾向表現好的方面。當偉大的優秀人物出現時,大家都聚攏在他周圍,自己的本質與才能也能得到發揮,所以我們總期盼優秀的、偉大人物出現,而我們自己卻舍不得做。

人與人共在有兩種極端表現形式:一種是霸道型,欲將別人占為己有,處處替他人包辦,他們最喜歡說的是:“我要你為我而存在”,這種人易表現為施虐癥;另一種是放逐型,放棄自己的個性,不做主、不決斷,逃避人生終極價值,唯恐與他人不一樣,在“人為什么活著”這樣的問題上麻痹自己,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心甘情愿被別人奴役和操縱,甚至以能被別人操縱為快感,這種人易表現為受虐狂。當我愛一個人而不想占有她,那是自欺欺人,所以人與人共在在以上兩種形式之間搖擺。

共在是人基本的存在結構,這并不與世界的終極我屬性相矛盾,相反,它們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真正體會到世界之為我性和個人之獨特存在,才能真正尊重他人并敞開自身,個性差異不但不會成為交往的障礙,反而成為促進交往的前提。

三、社會意義整體的生產

1.人·生產·世界

我們講了人之超越本性和人生在世的基本結構,現在我們看這些基本特性和結構如何在人的具體生活中表現的。

馬克思把社會存在視為人的對象性活動和其結果的總和,對象性活動具體表現為人的現實生活的生產。“在哲學上,馬克思提出‘全面生產’的理論,即把人類的全部活動,乃至整個社會的延伸都理解為生產的過程和結果。”[7](p16)甚至可以說,馬克思的哲學就是全面生產的理論。我們在哲學上理解生產,即把生產看成人與世界溝通的媒介,闡述人如何通過對象性活動把人與世界的關系生產出來。

生產的基本形式有:物質生產、精神生產、人與人關系的生產和人自身生產。這些生產的基本形式是相互貫通、相互影響的,每一種都是在社會整體中、由所有的生產形式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物質生產,是在由以前留下的物質生產資料基礎上,加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下,并以繁育后代為前提所進行的生產;其它形式的生產亦是如此。

人通過生產表現類本質的各個方面,我們通過生產的各種活動,來理解人基本的存在特征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如何體現,并闡述人如何具體地生產出社會的意義整體來的。

2.由生產的具體活動看人之生存

(1)物質生產。物質生產的前提是人感性的自然存在。這是人擺脫不了的,無論野蠻人還是文明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為了維持和再生產自己的生命,必須與自然搏斗。

但人之本性在于不斷地超越,物質生產之所以使人和動物區別開來,是因為物質生產使人超越于周圍環境。人之超越性產生了有限與無限的對立,這種對立是人創造性的前提。

人把有限與無限的對立理解為死亡,人既在逃避死亡,也在克服死亡,而生產勞動也要在人的這一基本處境中理解。勞動量就是人死于其中的量,也是人超脫于死亡的量。人在勞動中留下不依賴個體肉體而存在的東西,我們看到一種現象:生產工具成了生產力的重要標志,而勞動成果的恒久形式(如金字塔、長城)成了類成就的象征。它們都是人朝向永恒的標志。我們知道它們是用人的血汗和生命換來的,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對它們的崇拜與贊美,因為我們一直不能超脫一種東西:死欲。當我們攀登長城的時候,我們也在朝拜死亡、贊美永恒。

人的勞動,就其本性來講,就有一種剩余,當然在特殊條件下,如自然條件的極端惡劣,或者“以階級斗爭為綱”的社會政治環境等,人反而入不敷出;但這并不能否證勞動有剩余這種天然傾向。我們有一種偏見,認為產品有了“剩余”才有人對人的剝削和壓迫,這顯然沒有道理。古代社會勞動即有剩余,馬克思也說:“起初主要的生產活動,如埃及、印度、墨西哥的神殿建造等等,是為了供奉神的,而產品本身也是屬于神的。 ”[3](p55)人類學家馬塞爾·莫斯在其名著《禮物》中講述了古代社會的“夸富宴”,在這種具有宗教色彩的古代人的“經濟”行為、或者說習俗、儀式中,部族成員將積蓄許久的財富通過宴會的形式分發,這些財富在一夜之間消耗殆盡。

所以,人及人的生產勞動本身就超出于它自身,而沒有剩余的、純粹的“人的”需求是不存在的。

人與他人共在的存在特征,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人總是欲望他人的欲望。所以,交換價值天生就有一種凌駕于使用價值之上的趨勢,不關乎交換價值的純粹個人的“使用價值”是不存在的,那是一種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察問題的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也認為生產的目的是積累財富而非個人享受,非理性消費的模式、揮霍擺闊的邏輯并不限于資本主義經濟。事實上,人這種動物作為一個物種從一開始就具有生產剩余物的內驅力。這種“反常”的需要或者欲望并不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從古代時候就開始了,深存于人的本性中。

人以感性之軀而追求無限和人總是欲望他人的欲望,這兩種根本特征是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真正推動力。

(2)精神生產。關于精神生產,馬克思說:“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精神生產。 ”[8](p72)簡單地講,精神生產就是社會諸意識形式的生產。

精神生產具體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非主題化的精神形式的生產,我稱之為生活的感覺,它是與人的感性活動直接相連的實踐感,馬克思很大程度上稱之 “感性意識”;另一種是主題化的精神形式的生產,包括科學、宗教、藝術與哲學。

科學只有從感性的自然界和人的感性活動出發,才是現實的科學。生活的感覺不但是一切科學的前提,也同樣是藝術、宗教與哲學的基礎和前提。

主題化的精神生產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各種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生產;另一種是宗教、藝術和哲學的生產。科學研究事實性的世界,而在宗教、藝術和哲學中,人體悟世界的意義整體。

科學的對象是“客觀的”事實和規律,從“客觀的”事實出發是科學的基本原則,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如此。但沒有無前提的科學,“事實性”是人構建起來的,源自人生活整體的分裂,“只見事實的科學造就只見事實的人。”[9](p7)生活世界的意義整體是各種“事實”的地平圈和背景,使這些事實得以顯現,而世界的意義整體卻是不顯露的。

人領悟世界的意義整體靠宗教、藝術和哲學,科學以“分”的形式研究世界,而這三種意識形式以“合”的形式領略世界。宗教以信仰形式領悟世界整體、追求人生之終極目的,藝術以感性形象形式理解世界整體和人生的意義,而哲學以思辨形式探尋人與世界的整體關系和存在的終極意義。

人總是念念不斷,這是人以其生命向世界溝通。任何一種意識形式都是人對自身的認識和世界向人的揭示,同時任何一種意識形式都在創生和改變著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人與人關系的生產。人與人關系的生產根本的來源,是人與他人共在的基本結構,這種先在結構是社會學、政治學研究人與人關系的前提,而人與人關系的直接的經驗來源是社會分工。分工起初只是性行為方面的分工,后來由于天賦、需要、偶然性等產生了分工。人類先后經過三次大的社會分工,而真正的分工,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工。分工在經驗上使人與人結成有機社會。

人與人關系的生產包括私人關系生產與公共關系的生產。前者包括家庭關系(親情)、友情關系和愛情關系,后者主要指人的公民身份、政治和國家。

古代社會血緣關系占主導地位,社會以血緣的形式組織生產,個人不具有獨立人格,這是“人的依賴”的社會;而越到后期血緣關系越淡薄,個人越具有獨立個性,社會更多的依靠公民身份與國家的形式組織起來。

任何一個有機社會都要靠社會權力來維持,現實的社會權力滲透于社會方方面面。不僅人的身份、地位和政治組織中充滿了權力,而且人的身體和性、以及知識、信仰、尊嚴、真理和人的情感等,也都充滿了社會權力。

社會權力來源于人的超越的本性,人超越于它自身,所以人總是追求它自身之外的東西,由于這種基本結構的作用,加上社會分工帶來的感性的社會內容,比如血緣、人的膚色、食物與性、居住的地域等,就形成現實的社會權力的各種表現形式。

(4)人自身的生產。狹義的人自身生產指人的生殖,馬克思恩格斯說:“每日都在重新生產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產另外一些人,即繁殖”。[8](p80)關于廣義的人自身生產,馬克思說:“正像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人也生產社會。 ”[1](121)即是把人的整個生命和社會的意義整體生產出來。

毫無疑問,動物也繁殖,但動物只繁殖自己的類,而人繁殖整個世界。

人自身的生產,簡單講,就是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下,在一定文化背景中,通過生育、養育和教育,將后代培養成社會獨立個體。

生殖是人自身生產的起點,馬克思說:“人和人之間的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系是男女之間的關系。”[3](p76)男女之愛本質是對永恒的愛,生育是對永恒的理解。男女相互追求和索用的是對方的不滅部分。尼采說,女人渾身都是謎,這個謎只有一個謎底:孩子。女人以美貌為手段,以生育為目的。男女結合生育是神圣之事。生殖是會死的凡人身上的不朽因素,凡人要達到不朽,全憑生殖創造,以求在交替中達到永恒。再混亂的人世、再窮困與不幸的人群,也看到男女之間勾引的眼神,這種眼神中浸含著生之欲和愛的渴望。

教育是社會與個人的自我認識,教育構成了這個意義世界的一部分。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個人最終成為獨立的社會個體。教育的最終結果是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是人生在世的最終印記,是最真實的社會實在,標志個人與世界的最終關聯。人格獨一無二、不可替代、不可剝奪。人格毫無疑問有獨特性和個體性,但人格也有社會角色屬性。人通過社會角色而融于社會,又通過人的世界我屬性而超脫于社會和時空,與永恒交接。

3.生產與時間、歷史

時間是人理解世界的一個維度,人所有對象性活動都在時間內展開。人是超越自身的存在者,與人的這種超越性相對應,時間也有兩種:物理時間和生存時間。

物理時間是前后相繼的、一維的、線性的,而生存時間卻不如此,在生存時間里,過去、現在與未來相互勾連著,過去的未曾逝去,將來的已在我們近旁。物理時間是一種分割了的時間,生存時間是無限的、整體性時間,它不可分割,也不可組合,最少有空間象征。生存時間之無限性并不是量的無限,而是指它是達到永恒的出口,它在任何一瞬間都通向永恒,人生存的任何一剎那都綻出自身。

此兩種時間相互交叉,平時我們所說時間,很大程度是兩者之混合,所以我們一方面說動物有生死,另一方面又說它們不真正在時間中生存。

人的時間離不開對時間的意識。人的時間意識來源于有限與無限的對立。人在有限中理解無限,在自我超越中走向永恒。童年是人與世界的最初交接點,童年逝去后其不朽一面仍留存,“他自己不該努力在一個更高的階梯上把兒童的真實再現出來嗎? ”[10](p29)人此后整個生命似乎都在尋找自己的童年,可見人生命的超時間性。

人以其生命領略時間、超越時間,是通過人的生產活動達到的。通過人的活動與時間相聯系是馬克思與存在主義的重要區別。人的感性需要決定了生產勞動是一個持續過程,生產的結果作為獨立對象在生產的盡頭佇立著,生產結果的凝聚與持留是生產時間之流的揚棄。人類任何生產活動都帶有一種生產者的自我犧牲和本能放棄的特征,這是人之超越性,也是人創造力的源泉。

人生產各種物品滿足自身需要,這種生產不是在自己選定的條件下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進行,這是人活動的事實性起點,但人的世界根本上是意義世界,人不但生產各種物品,更要生產意義。人通過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和類本質力量的施展,生產出屬人的意義世界。

人的意義世界包含著歷史。人與他人共在的存在特征,使人與人相互所屬,所以死人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死去,歷史是人與人即時空而超時空的對話。馬克思說:“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11](p132)所以,人總超脫不了歷史、不得不生存于歷史中。 歷史持留于今日,顯現于未來。人生產自己生活的同時也生產著歷史。這并不是說人沒有創造性、歷史沒有獨特性,革命的實踐使個人與世界本源相聯,為世界打上自己的印記,以創造性地解釋歷史。

四、總結

人并不是孤零零地來到這個世界,它總是有所牽掛。人總是攜帶著一個結構而來到這個世界,使人與世界有一種根本的關聯。人以其本質力量將世界變成為我的世界。人的根本特征是超越于它自身,這種超越性使人之生命和人的世界有了意義,人即是意義的追尋者。人生在世有兩個基本結構:一是人在感性之內而追求無限,二是人與他人共在。人通過此基本結構與世界交流。它們深植于人的社會生活中,從根本上規定了人的意識和人的行為。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赫舍爾.人是誰[M].隗仁蓮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西方哲學原著選讀 :上卷[M].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教研室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5]莊子.莊子·天下篇[M].王先謙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朱熹.四書集注·論語·顏淵第十二[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

[7]俞吾金.作為全面生產理論的馬克思哲學[J].哲學研究.2003,(8).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驗現象學[M].張慶熊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馬克思意義生產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有意義的一天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中國軍轉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一级小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亚洲男人在线|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美女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 久久久久久久97|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色135综合网|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迷奸在线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2018| 国产精品xxx| 毛片视频网址|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日韩av手机在线|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六月婷婷综合| 国产精品视频3p|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AV区|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91麻豆国产视频| 国产日本视频91| 黄色成年视频| 性欧美久久|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色综合婷婷|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亚洲无限乱码|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亚洲免费毛片|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免费毛片a|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国产自在线播放|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aa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网址| 日本免费a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免费aa毛片|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