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忠 紀成陽子
(1.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2.淮陰區第二附屬小學 江蘇淮安 223001)
體質不強,談何棟梁。學校體育關乎著學生身心健康和一生幸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這表明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部署中,對學生的體育鍛煉、身心健康、體質狀況等問題的重視程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學生的陽光成長涉及到眾多因素,如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等。但體育涵養人的陽光成長涉及到學生體育能力,體育習慣體育精神等諸多方面,以及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運用體育技能,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愉悅身心,提高生活質量,創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本文提出體育涵養人的陽光成長五點策略,以期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研究和思考。
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身體及環境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良好功能狀態。良好的狀態,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自身環境是有良好的適應性。身體健康與自身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體育鍛煉和合理營養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健康的體魄是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的基礎,也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一般來說,身體健康者,往往精力充沛,樂觀充沛,樂觀自信,熱情活躍,心理承受能力強。而身體衰弱者,精神往往萎靡不振,情緒悲觀消沉,敏感易激動,冷漠、自卑、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底。體育鍛煉可以調節人的情緒,讓學生淡化或擺脫課業的種種壓抑,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某種程度的張揚,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的舒緩。體育鍛煉還可以培養性格,改善氣質,塑造健全人格。如:在體育教學中安排籃球、排球、足球等教學比賽,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體育游戲可以培養學生相互友好、愉悅身心的良好人際關系;拓展訓練可以磨練意志品質,培養學生遇到困難樂觀對待,面對現實適應環境并有一種勇于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信心,同時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體育鍛煉增強人的體質理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體育運動對人的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體育課,運動訓練,課外活動是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直接的有效途徑。在體育課教學中,除了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外,著重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興趣、體育習慣、樹立終身體育觀,讓體育貫穿于人的生活,享受體育的快樂,使人終身受益。小學階段: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主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為主,如趣味游戲:斗牛、鉆山洞等;民間游戲:跳皮筋、跳繩、跳方格、擲荷包、滾鐵環等;器械游戲:轉呼啦圈、滾翻、接力等;民族游戲:抖空竹、跳跳鼠等。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時期,教學內容主要以田徑為主,發展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高中階段:主要以球類為主。武術套路、健美操、拓展訓練也可以作為教學的選擇內容。隨著人體各項指標逐步提高,運動技能逐步形成,培養學生1~2項專項體育項目,使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葉圣陶先生曾經把學生比作植物,把教師比作種植家,提醒教師關注學生成長的環境,保護學生成長的可能性。學生品德的好壞,總是以他的行為表達出來的,德育上常說的“創設情境”,就是指給學生一個表達行為的舞臺,而體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的社會性活動。一個人的品質,總是在不斷反復的活動中,通過心身的相互調節,然后形成一種較為穩定的行為表現出來的,體育教學中,學生經歷一定的心理、行為訓練后,才能掌握技術、技能。一個學生對某項技術、技能的掌握,同時也意味著對此項運動進行所提出的規則、準則的掌握,隨著技術的定型、自動化,服從該項運動規則的習慣也成為其行為的一部分。所以說體育教學有利于培養或者訓練學生人品、品德及道德水準的形成?,F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往往表現出為我獨尊,缺乏協作精神,缺乏理解、寬容和同情心等特點,同時意志力薄弱,易受挫折。體育鍛煉、運動競賽,就是要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對學生思維、意志、性格、情感、人際關系,社會適應能力等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提升其道德品質水平。此外,學校的體育文化是營造學校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重要渠道之一,通過廣播、墻報、演講、講座等形式,宣傳體育知識,培養體育文化修養。公平競爭、團結協作、自強不息是體育精神的精髓。這種體育精神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的體育文化是學校文化中最活躍、參與人數最多、開展最廣泛、持續時間最長、對人體影響深遠的文化活動。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身的社會品德、團結合作等得到自然提升,特別是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
體育運動是對人的智力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發展。體育運動促進人腦清醒、思維敏捷,體育活動能促使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抑制加強,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大腦分析綜合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的將體育與語文、數學、物理、德育等學科進行橫向聯系,使學生運用知識、理解、思考所學的體育的技術動作,使其較為快速的掌握,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如:在學習側向滑步推鉛球時,鉛球運行的軌跡是斜拋運動,在物理學中的斜拋運動,決定物體飛行遠度的有哪些因素。根據物體斜拋運動的水平距離計算公式;S=vo2·sin2θ/g,表明如果拋射角度θ不變,初速度V0(爆發力)越大,則水平距離S越遠;如出手速度V0不變,出手角度為45度則射程最遠,所以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既要訓練V0(爆發力)又要強調θ角度,往往我們會看到身材高大的沒有身材矮小的推得遠的原因。此外體育運動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調節作用,激烈的競爭,情緒特別高漲對人體的神經系統的增強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在酣暢淋漓的運動中釋放情緒和學業上的壓力,使學生開心的學習,從一味的“死學”困境中解脫出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能為學生塑造健美體型,增添自信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體育鍛煉有助于皮膚美,皮膚是人體的外表,只有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心情愉快,皮膚才能健康,才能釋放美麗的光彩。在體育教學中,加大練習強度,加快皮膚的新陳代謝,排泄人體毒素,有助于美化皮膚。(2)體育鍛煉有助于瘦身。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六部委共同頒布了《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中小學生體質狀況下滑,學生營養過剩情況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增加。在體育教學中加大運動強度、練習密度,進行耐力練習,如:快走、長跑、跳躍、有氧練習同無氧練習相結合,循序漸進,可以達到瘦身的目的。(3)體育鍛煉可使肌肉發達,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如引體向上、雙臂屈伸、拉力器、杠鈴、短跑、俯臥撐等。有助于肌肉纖維增粗,骨骼強健。(4)體育鍛煉有助于塑造體型。體育教學中,武術練習、形體訓練、健美操等練習,可以使學生姿態美、氣質美,動作姿勢如坐、立、行更加正確、矯健和優美。
青少年的陽光成長涉及到眾多方面,體育對涵養人的陽光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的體育能力、體育習慣、體育精神的養成是一個漫長過程,學校體育擔負著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任,對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增強自信心、責任心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個人只有有了強健的體魄,一切發展才有可能。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則,對學校體育的社會蘊涵要有深刻地認識,并能把握好教育、訓練學生的方法和尺度,使學校體育的開展達到最佳的效果。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同時,使學生充分享受運動的樂趣、學會身體鍛煉的方法、培養良好思想品質。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是關系到學生一生幸福的大事,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學校的責任,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1]李印東,農寶嘉,王玉琳.體育與健康[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張楠.論體育運動對人的智力發展因素的影響[J].魅力中國,2010(13).
[3]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