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科 曹春宇
(1.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體育系 廣東湛江 524037;2.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體育系 廣東廣州 510663)
非物質文化遺產①
——舞鷹雄起源的社會文化探析
黃科1曹春宇2
(1.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體育系 廣東湛江 524037;2.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體育系 廣東廣州 510663)
舞鷹雄是廣東湛江地區特有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從社會文化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影響舞鷹雄起源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社會變遷等社會性因素和雷州土著文化、中原民俗文化、武術文化等文化性因素,這些影響因素的綜合作用才形成并促進舞鷹雄的發展與完善。
非物質文化遺產 舞鷹雄 社會文化 探析
舞鷹雄是廣東湛江地區特有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集舞蹈、武術、雜技于一體,舞鷹雄最初源自民間神話。已流傳近三百年歷史[1],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2006年,舞鷹雄入選廣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12月國家文化部命名廉江市良垌鎮舞鷹雄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0年5月參加上海世博會巡回演出,近百萬上海市民和中外游客觀看了鷹擊長空在5 m高的驚險絕奇的舞鷹雄表演。[2]
神話傳說只是寄托湛江人對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不能解釋舞鷹雄的真正起源。舞鷹雄之所以能產生于湛江的良垌鎮竹園村并沿承到今天,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諸多復雜的影響因素,既包括社會性因素,如社會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社會變遷等等,也包括文化性因素,如湛江地區的武術文化、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等。
1.1 舞鷹雄起源的社會分析
1.1.1 舞鷹雄起源的自然環境
湛江市古稱南越,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坐落在雷州半島,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地勢北高南低。由于自然環境的人為影響較少,這里成為鷹、猴子、老虎等動物活動的天堂。舞鷹雄起源地竹園村屬于丘陵地理位置,明清時期,樹林茂盛,植被豐富。不但古時候有鷹、猴子等常見動物的存在,即使是在今天還可以看到這些野生動物。根據原鷹雄館館長梁寶琛介紹,20世紀50、60年代還經常可以看到老虎等猛獸。這樣的自然環境為舞鷹雄的形成提供了“鷹、猴”、乃至于“雄”等基本素材。
1.1.2 生活方式對舞鷹雄起源的影響
受到雷州半島獨特的地理位置影響,竹園村既具有農業生產的特點,同時又具有海洋生活方式的痕跡。因此,一方面,瀕臨海洋所形成的對于無邊大海的敬畏,促成竹園人對自由翱翔藍天雄鷹的崇拜;另一方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方式,又使得他們對叢林猛獸充滿了恐懼。生活在竹園的人們對原始圖騰崇拜既清晰,又模糊。清晰,是因為他們有著明確的崇拜對象,模糊,是在于崇拜對象的多元性,并且是生存在不同的活動空間,難以形成諸如對“龍、羊、豬”等個體崇拜。將不同的圖騰對象融合為一體,必將成為一種必然。舞鷹雄正是這種生活方式形成的圖騰崇拜的反應,《雷州志》載“舞鷹雄……表現對人們古圖騰的崇拜”。[3]舞鷹雄的表現方式和表演內容進一步佐證竹園人對于舞鷹雄的圖騰崇拜:舞鷹雄在其形成和發展初期,其動作簡單,沒有桿,沒有復雜的套路組合,也沒有音樂的伴奏,而是主要是對武術動作進行簡單組合,然后借助于鷹和雄的形象而形成。而且,竹園村作為封閉落后的以農業生活和漁業生活為主的丘陵村落,人們相信鷹雄能驅邪鎮妖,帶來如意吉祥,所以每逢喜慶佳節,都希望有鷹雄的出現,以實現驅邪鎮惡,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1.1.3 舞鷹雄起源與社會變遷關系
湛江盡管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但是社會變遷對其影響也非常顯著。在一定程度上對舞鷹雄的形成產生影響。湛江地區(古代為雷州)作為中國邊遠區域,在歷史發展長河中長期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湛江不僅是歷代高官被貶流放的場所,也是受到種種社會因素而被排擠的人群遷徙的地方。例如,宋朝宰相李剛、學者蘇東坡等就曾經流放到雷州半島。人口的流動使得湛江不僅有本地的土著居民,也有諸多的外來移民,從而形成一個紛繁復雜的社會群體,多元社會群體必然存在多元的社會構成。這種復雜的社會構成不僅包含了本地社會關系,也融入了中原文化所具有的社會因素。舞鷹雄的基本構成要素中的大頭佛、武術等等都與中原社會文化因素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它們對舞鷹雄表演樣式與風格的形成與完善以及舞鷹雄的文化內涵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2 舞鷹雄起源的文化分析
1.2.1 中原民俗文化對舞鷹雄起源的影響
唐宗宋祖時,大量漢人南遷,逐漸融入到雷州文化之中,并慢慢留下痕跡。中原民俗文化對舞鷹雄起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舞鷹雄的構成要素還是活動儀式,都可以看到中原民俗文化的痕跡與烙印。
首先,中原民俗文化是舞鷹雄構成要素的關鍵。舞鷹雄主要包括“鷹、雄”和“舞”等構成要素。研究發現,眾多國內權威的字典中“雄”的相關解釋條款沒有“獸”的含義。東漢的許慎《說文解字》有“雄,鳥父也”的記載。李白的《蜀道難》也把雄看作是鳥:“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4]可以推測,“雄”是湛江本地人根據現實所存在的動物原型而獨創出來的一種虛擬的猛獸,“是當地傳說的與熊、豹、虎、獅等猛獸不一樣的四不像的一種野獸”[5],集龍頭鳳尾、金錢豹身、長有麒麟角等多種猛獸形態于一體的異獸,長著牛角龍頭,比麒麟長,又不像獅子,是百獸之王,其性暴烈、兇悍、舉止凌厲,堪稱獸群之梟雄。[6]盡管“雄”并非來自中原,但是,作為虛擬存在物的猛獸——“雄”并非憑空產生,而是借鑒了中原民俗文化中有關獅、虎、豹等現實物和貔貅、麒麟、龍等虛擬猛獸形態特征,并與雷州本土文化結合的產物,內在的融合了中原的民俗文化元素。
其次,舞鷹雄的演出時間一般都是在農村傳統節日,通過一定的儀式或程序,如新年(陰歷春節至三月十五)、鬼節等時間段,它與中原民俗文化中的舞獅、舞龍、儺舞等在演出時間程序上具有驚人的一致性。同時,舞獅、舞龍等民俗體育在文化內涵上具有具有民間祭祀文化或休閑娛樂文化特征,反應了中原民俗文化借助于特定崇拜方式來敬畏自然,或者是農業文化中農閑季節的休閑娛樂意義,這與舞鷹雄表達的文化意義也具有高度相似性,這足以反應出舞鷹雄所具有的中原民俗文化元素。
1.2.2 雷州土著文化與舞鷹雄起源
湛江古代為雷州,具有典型的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特征。作為雷州文化表現形式的舞鷹雄產生于雷州半島的竹園村,必然具有雷州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烙印。一方面,竹園人與大海遙遙相望,近在咫尺,具有海洋元素的雄鷹、龍等無不時刻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也必然會滲透到竹園人的儀式活動中;另一方面,具有農業文化特征的竹園人也深深受到紅土文化的影響。竹園人對茂盛的森林里的虎、獅、狼等兇猛的陸地動物不僅僅是敬畏,同時還對于具有靈性而又頑皮的猴子寄予美好想象與向往。因此,舞鷹雄具有雷州文化所具有的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特征,是雷州土著的海洋文化和農業文化的共生體,是具有其特定的圖騰崇拜內涵的文化現象。
1.2.3 佛教文化對舞鷹雄起源的影響
佛教文化早就進入中原,并得到廣泛的傳播和宣揚。廉江古稱羅州,現存的羅州古城含有大量的唐代文化元素,唐朝的佛教文化也曾對其形成廣泛的影響。“據民國20年(1931)鐘喜焯編的《重修石城縣志·寺觀》載,全縣歷史上有寺廟25座、庵堂10座,分布在縣境城鄉各地。這些寺庵從明萬歷元年(1573)起先后建成……良垌鎮曾經修建過紫林庵(即南橋庵)。”[7]可見,佛教是當地極其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并在民間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和影響力。佛教的普及化必然會影響到當地的民俗文化活動,因此,作為一種儀式活動的舞鷹雄構成要素出現有菩薩(大頭佛)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它既反映出竹園人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印證了中原民俗文化對于舞鷹雄起源的影響。
1.2.4 武術文化對舞鷹雄的影響
首先,舞鷹雄構成要素之一的“舞”通假“武”,具有武術文化內涵。古人把“舞”和“武”作為同一種表現形式看待,認為“舞、武”是不分家的,是一體的,是同宗的。古代的“舞”形式多樣,最初的“舞”可能來源于具有宗教色彩的古老圖騰儀式,形成生產舞、巫舞、戰爭舞和性愛舞等等多種表現形式。后來,人類在原始舞蹈中加入了狩獵的技巧,形成了最初的“武術”。“舞”可以衍生出“武”,而“武”也可以“舞”的形式表現。“武”的最高境界是“舞”,因為“舞”可以“動四方”、可以“射九日”、可以“驂龍翔”。
其次,如前所述,湛江生存條件惡劣,無論是因為強身健體、休閑娛樂,還是抵御惡劣的自然生存環境、獵獲野獸等,都需要強健的體魄和矯健的身手,從動作類型和動作特征看,“鷹”和“雄”的技術動作建立在翻、滾、臥、爬、扒、閃、騰、撲、躍、起、伏、坐、咬、撞、點、舔、抓等基礎之上。鷹的基本動作有:展翅、合翅、蒼鷹撲雄、大鵬展翅、雁鷹鋪沙、仙鶴管井、展翅摩云、飛瀑流泉等等。雄的基本動作有:豹子臥洞、金鳳點頭、犀牛望月、昂首噴泉、龍舟飛步、側首抖云等等。這種以模仿動物為特征的武術動作,既反映出中原武術文化對舞鷹雄的影響,同時又為舞鷹雄的起源提供了文化意義上的現實可能,豐富和發展了舞鷹雄的表現形式,也奠定了舞鷹雄得以沿承到今天的文化基礎。
舞鷹雄是廣東湛江地區特有的,集舞蹈、武術、雜技于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活動項目,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影響湛江舞鷹雄起源的因素錯綜復雜,社會性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社會變遷等方面,文化性因素主要包括雷州土著文化、中原民俗文化、傳統武術文化等多元文化。社會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促成了舞鷹雄的形成、發展與完善,同時也使得舞鷹雄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獨一無二的民族傳統體育表現方式。
[1]廣東人民政府網.廉江“舞鷹雄”[EB/OL].2007-09-28.http://w w w.g d.g o v.c n/g d g k/w h y c/m j w d/2 0 0 7 0 9/t20070928_25338.htm,最后訪問日期:2011-7-31.
[2]盛大上海世博會精彩廉江舞鷹雄——廉江鷹雄團精彩亮相上海世博會凱旋而歸[EB/OL].2010-8-7,最后訪問日期:2011-7-31.
[3]牧野,主編.雷州志[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6(12):257.
[4]簡明古漢語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928.
[5]溫漢沂整理,民間藝術奇葩——舞鷹雄[M].湛江文史(第16輯):1997(3):107.
[6]材料來源:2008年廉江市文化館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Z].
[7]廉江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廉江縣志[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6):770-771.
G852
A
2095-2813(2014)10(b)-0153-02
2009年廣東省湛江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9016)。
黃科(1975—),廣東湛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