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文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德陽 618000)
籃球是學生喜愛的其中一個項目,但是必須讓學生對它產生真正的興趣,并讓學生體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并參與其中,感受籃球活動到來的豐富健身內容、與同伴合作的樂趣。讓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為學生創造出能發揮的空間,而教師的角色則是起到引導、指導、提示和幫助的作用,能把濃濃的民主氣氛和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中體現出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根深蒂固的。教師習慣的教學方式是先讓學生背誦動作要領或教學口訣,然后再練習動作,不理解的背誦帶來的可能是教學環節的浪費。在學習實踐中讓學生領會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
高素質籃球運動競技人才應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智力、競技運動能力、人品修養、謀略水平。隨著高、精、尖科學技術的涌現,人的智力結構發生了改變,競技場上不斷涌現出高、精、尖、新、奇、特技術爭奪的局面,隨著這一局面的出現,未來的競技運動是高技術和高水平智力的爭奪。這既是高技術的對抗,又是運動員、教練員高智力的較量。籃球運動的競技比賽準備過程的基點在訓練上,技術、智力、謀略高水平條件下的比賽,無疑會對訓練產生變革性的影響,同時對當代籃球運動競技的訓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練員、運動員是構成比賽戰斗力的基本要素,比賽準備的核心是人力的準備。所以,只有明確指導思想,確立訓練目標,才能通過教學訓練培養出高技術、高智力、有謀略、有方法的高素質人才。
沒有正確的培養目標,教學訓練活動也是盲目低級的;失去導向和控制,必定結構松散,效益不高。因為培養目標是在教學訓練過程中,通過有效訓練手段使培養對象的專項水平達到預定目標,是教學與訓練活動遵循的方向性法規和各項工作的基本依據。所以,確立訓練目標必須以“育人奪標”為指導思想,按照高對抗、高謀略、高技巧的現代籃球運動比賽的特點,從實際出發,科學論證后確立新的訓練目標[2]。
確定各階段訓練目標,必須在整體上同總的培養目標保持一致,但又要有區別,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可操作性,不能千篇一律,同出一轍。由于競技籃球的訓練層次不一樣,年齡不同,時間有限,培養高素質籃球運動人才的很多方面,不是通過一次性教育和訓練就能夠解決的。所以,盡管教育訓練內容、要求和層次不同,仍然要注重打牢基礎,為他們接受再教育和可持續訓練創造條件。隨著籃球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采用新的訓練方法來提高運動成績[3]。采用新的訓練方法,必須以明確的培養目標為先導,這一目標實現的基本條件是訓練,通過不斷改進訓練手段和方法,提高訓練質量,把培養掌握高新技術,具有較高智慧、品德的籃球運動人才目標落到實處。
籃球教學是學校高職籃球的下位概念,高職籃球教學既是各學科教學的一個部分,首先應該屬于教學。按亞里士多德本體論原理分析,第一本位是教學“屬”,是屬概念,是最能反映高職籃球教學的;而第二本位是“教育”是“種”,屬于第二本。所以高職籃球教學的屬概念被我們框定為“教學”,但在邏輯原理中,定義概念里面不能出現被定義概念里相同的詞語,所以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雙邊活動屬于“教學”這一屬概念細化分。高職籃球教學的種差是什么,高職籃球教學區別與其它學科教學的種差有很多:戶外環境為主;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與心理負荷;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相結合;非生產性;運動知識技能傳習,有比較頻繁的身體接觸性人際交往;側重于發展學生身體時空感覺、運動智力;需要機體自我操作與體驗等。而在這些特征中,可以歸納出高職籃球教學的本質特征:運動技術傳習。這個特征既可區別其它學科教學,如物理、數學、化學、音樂、美術、勞動等,又能體現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因此可以把“高職籃球教學”的概念界定為:以運動技術傳習為媒介的師生雙方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籃球課堂教學是以高職籃球課的形式出現的,因此我們還需要了解高職籃球課的概念,按教育大詞典上理解,“課”的含義首先應是按不同的教學內容劃分的科目,如公共課、英語課、語文課等。因此,籃球課應是學校教育各科目之一,像英語課、語文課一樣,籃球課是一種科目的名稱。其次應是按課的性質來劃分可把籃球課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實踐課又可分為新授課、復習課、考核課、綜合課;按不同的教學內容分,可把高職籃球課分為身體素質課、籃球技術課、運動戰術課、競技鍛煉課等[4]。
“網魚”屬于合作性的可進行游戲,其方式和籃球練習有著一定聯系,不僅可以積極跑動,還能緊密配合,更要帶有很強的趣味性,有一動而全動的特點。在游戲中,讓課堂增加輕松歡快的氣氛,讓學生逐漸提高興奮點,讓身體為下面的輔助性練習作好準備,情緒也做好準備。
隨著現代籃球技術、戰術的迅速發展,比賽速度越來越快,攻防對抗越來越激烈,因此要求籃球運動員必須具備相應的良好身體素質。身體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增進運動員的健康機能。發展運動素質,提高身體訓練水平。身體素質的提高可以使隊員更快地學習掌握技術、戰術,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合理運用,而且還能承擔強運動負荷訓練和激烈的強對抗比賽。同時,還可以防止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鍛煉和培養運動員頑強的意志品質。
考慮學生具備的籃球基本功,并在其基礎上所安排輔助性的練習,對學生提出要求:進行分組,并讓分組的小組同學進行探討(結合對課本的參考),對和籃球有關及身體結合的練習進行一定的創編,積極的去練習,讓各組定自己組的形式,并把身體充分的活動開[5]。老師要到學生里去,進行幫助、指導和提示等活動,最后提出建議。其練習的目的是要把小集體活動的作用凸顯出來,對學生在“放”的過程中進行創新意識培養、行為培養,并尊重學生經驗,提供學生培養興趣和自由發揮的空間,最終利于籃球學習。
伴著輔助性練習的終結,大家也就自然地進入到了籃球學習的階段,這段學習安排是:在參考課本圖解的情況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自練”。老師進入到學生中進行相對的指導、建議與幫助,在需要時還要進行個別動作示范老師與學生共同練習,將動作加深和鞏固。學生在這種條件下學習,是必須要看圖解的,不僅要詢問、自己模仿和嘗試還需要相互交流、相互探討與觀摩別人練習,這樣安排是為了讓學生在“做中學”,既能學到“傳球”的動作方法,還能體會到學習的方法與途徑為目的。[6]
籃球比賽是學生們最喜愛的比賽活動,也是練習的興奮性體現最高的,所以這部分內容被作為重點練習,為了最終能通過比賽,進一步的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達到增強體能、鍛煉身體與理解籃球的目的。
總之,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將明確的教學目標設定,把體能目標與技術目標進行突出,在籃球課的教學中就是圍繞讓學生掌握籃球技能這一中心,所進行課的整體設計和構思,練習設置具有層次性,練習時間的安排對目標的完成非常有利,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1]李芃松,王磊,曹玲.不同類型體育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3):143-144.
[2]張亞平.小群體體育教學模式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6):89-92.
[3]譚文輝.淺析比賽教學法對籃球班學習動機及效果的影響[J].成人教育,2010(7):88-89.
[4]牛英群.論“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0(33):153-154.
[5]陳崗.學生體能在中職學生籃球教學中的發展[J].現代教育科學,2013(8):173.
[6]張才超.籃球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反思與前瞻[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4):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