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彭陽子 馮霞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7)
普通高校公選課的教學內容從傳統項目的三大球類逐步擴展到一些新興的運動項目上,而籃球運動則一直是學生熱衷追捧的運動項目,籃球運動是學校體育課的重要內容,其教學本質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整個體育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將籃球運動知識、技戰術融入到教學內容上來,則是公共選修課的關鍵,使學生在掌握籃球技術的同時,又可以發展各個運動素質,培養良好思想品德和各種能力。
公共籃球課教學的課時安排為一年制教學進度,共36周,每周一次課,授課學生為全校的大一、大二年級的非體育類專業,由于每周一次課,學生的籃球基礎水平均較低、教學內容較多,使得進度快,而學生的技術水平提升慢,所以在安排教學內容上都以基礎教學技術為主,力求教學內容的精簡性,使學生在學習中興趣高、上手快。
對于籃球基本技術來說共分為三大項,即進攻技術、攻防共有技術和防守技術。而進攻技術又分傳、接球、投籃、運球和持球突破;攻防共有技術分為移動和搶籃板球;防守技術分為:防守對手、搶球、打球和斷球[1]。而這些技術對于沒有任何籃球基礎的學生來說,在教學內容上從最基本的技術入手,每一節課在學習新內容之前都要先復習上一次課的內容,先從手感練習開始,熟悉球性慢慢深入到運球、傳球、三步上籃、單手肩上投籃等等,最基礎的技術熟練之后開始學習籃球的技戰術配合,初步形成配合打比賽。
在學生對基本技術熟練而準確的前提下,進行戰術配合練習,由于是公共選修課,學生在戰術意識還是有所欠缺,在授課上以簡便易學的基本戰術,進行進攻和防守戰術學習,傳切配合、持球突破、突分配合、掩護配合、交換防守配合等一些戰術配合,學生在學習的過場技術之后逐步過渡到全場戰術,例如:全場緊逼區域防守、全場回傳跟進二人傳切配合、混合防守等一些戰術配合在以后的比賽中運用到實踐當中。
從籃球的起源和發展文化方面著手,介紹籃球運動在中國傳播、普及和發展的階段,結合籃球“積極主動、勇猛頑強、快速、靈活、全面準確”的訓練指導思想,介紹國內外不同風格與流派的打法,以及當今NBA的一些當家球星的新動態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籃球文化與運動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宏觀認識,了解籃球的文化底蘊,介紹籃球運動特點和發展規律,更好的提現出籃球的價值,將理論與實踐柔和在一起,為學生更好的學習籃球運動打下良好的伏筆,更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籃球技術有一個新的提高。
對于選修課的學生來說,能上升到打比賽階段就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是比賽就有規則,籃球運動的規則比較復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是比較困難的,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比賽來向學生介紹簡單的犯規動作,它的判別方式和動作都要求學生牢記,限制在比賽中有不正當的行為、不合理的動作,規范學生的行為,學生學習規則后可以給其他打比賽的同學當裁判,以此來提高自身的裁判能力。學生在學習裁判法之后對于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一定的幫助,如果在未來的工作當中需要學生來擔任裁判工作,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上更增添了一份自信和驕傲的籌碼。
所謂的學習興趣是讓調動學生更好的學習的先決條件,對于現在的新興學生來說,一直重復傳統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產生乏味的消極情緒,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利用基本的技術之間的穿插,傳球與運球相結合,在傳球中運用多種傳球方式,例如三人之間的傳球、頭上傳球、三人一組、兩人傳球、一個人搶球,將這些技術有效的結合,更加有效的發揮學生的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欲望,由于組合技術的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彩,集競賽性、娛樂性強,它能融體能、智能、技能為一體,學生可在娛樂中有趣味地競爭,在競爭中體驗愉悅[2]。
練習籃球的基本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能運用在比賽當中,使學生在練習中產生比賽的興趣,而在比賽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的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因此,讓學生盡早地參加和接觸教學比賽,在有攻守對抗的條件下練習技術有利于他們學會合理、有目的的移動和選位,學會和其他隊員彼此間的配合[3]。通過籃球運動可以培養學生集體的團結協作,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配合,運用籃球的基本技術來鍛煉身心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在比賽中的實際能力,讓籃球運動在比賽中更好的發揮,施展學生的個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更好的為學習籃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下降,學習興趣不高,在新形勢下,教師要發揮自己才教學才能,讓學生能自主的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學生的自我認識,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教師在教學技術上的指導和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和領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給予指導,多鼓勵學生自己發揮,要尊重和欣賞學生的學習能力,積極推動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
普通高校在籃球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內容上,反映了各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的學習效果,是教學內容更加具有實際性、實用性和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多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的完善,提高學習的效果,為廣大師生和教師在實踐中起到推廣的作用,使素質體育教育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以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4]。
[1]李廣英.對普通高校籃球選修課教學內容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5).
[2]蘇新榮,李剛.籃球普修課教學中運用組合技術的實驗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4).
[3]高利平.高中籃球選修課中采用“比賽教學法”教學的實驗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季刊),2007,20(3).
[4]廖小林.普通高校籃球選修課教學模式設想[J].體育科技,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