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義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廣東佛山 528333)
體育教學一直是高校最受歡迎的戶外課堂,學生不僅可以學到體育知識,還可以鍛煉身體。為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高校提倡將美學概念引入到體育教學中,即增加體育教學的審美特性,通過體育與審美的結合,構建新型的體育教學,綜合考量“能力”、“素養”、“審美”等因素,保障其與體育教學的密合度,展示現代化高校體育的質量。
體育教學具備基本的美學特點,主要是提升學生對體育的理解程度,在體育教學中,必須貫穿審美互動,體育中確實存在體現審美的特點,重點挖掘,利用審美因素提高體育質量。
首先是體育中的運動審美,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有關運動的審美,因為學生在完成某項動作時,處于全身心的狀態,有時僅注重動作完成的質量,忽視運動中的審美特點。以旁觀者的角度而言,體育健兒們不僅具備一種特質的運動美感,更是在動作上達到一種平衡的審美,以此展示運動與審美的融合,利用運動體現審美效果,利用審美提升體育水平。
其次是體育中的思想審美,思想審美屬于體育審美中的隱含層面,同樣屬于教師重點培養的審美觀念,思想審美中主要包含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如:拼搏、團結等。例如:賽場上,學生共同完成一項體育競技時,不論是在比賽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學生都會體現出積極、勇敢、互助的思想審美,時刻意識到一個整體的重要性,可以顯示出思想層面的審美。
最后是體育中的外在審美,高校體育,不僅展示內在層次的美,更是顯示外在的審美[1]。例如:運動員在各項體育項目中的整體表現,不論是在動作上,還是在神態,或者是身體上,都在傳遞著審美因素,為運動員構建大致框架的外在美。
教師針對體育教學中的審美因素,構建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利用審美教育,提高體育課堂質量,引導學生在競技中,學會如何展示自我,進而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達到審美教學的目的。
技能是高校體育的基本因素。目前,做好技能規范成為教學重點,以往教師利用個人的教學經驗,合理規范學生技能,指導學生的技能缺點,采用反復鍛煉的方式,以此提高學生技能,但是實際學生并未領悟到實際的規范性,導致不能達到標準的教學狀態,因此高校中引入審美教育,利用審美教育,規范技能[2]。例如:在體育技能課中,教育利用審美式教學,分析技能中存在的審美,通過美學因素,達到規范效果。以羽毛球戶外課堂為例,其中多項動作技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如:發球、接球、擊球等,每一項中都包含規范性的技能,教師不能單純指導學生的技能,可為學生講解羽毛球技能追求的是平衡、力度和反應能力,同時更是審美的綜合體現;教師利用學生作為示范,指出每一項技能的審美點,然后鼓勵學生以審美的角度不斷實踐,讓學生充分了解技能中的美。由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技能掌握的能力,學生在感悟美的同時,還可以提高自信心,促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學生在選擇體育時,起初可能并不存在“特長”、“能力”等因素的牽引,但實際部分學生在體育上,還是具備一定的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學生自身不重視體育,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很難意識到學生的特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審美教育,發現學生對體育的針對點。例如:高校體育選修科目中的健美操,大部分學生是出于喜歡的目的選修,教師可將其作為舞蹈藝術進行教學,由此能夠最大化展示健美操的美,教師通過審美中的藝術美,組織學生學習,在健美操實踐時,教師利用“你是最美的”、“你是最棒的”等類似語言鼓勵,促使學生形成自我審美的意識,同時教師還可將學生一對一的分組,讓兩個學生面對面的表演,鼓勵學生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給自己的同學,然后相互指出對方缺點。這樣學生既可以改掉自身的缺點,又可以吸取對方同學的優點,最終教師在審美教育中,挖掘具備健美操潛質的學生,重點培養,一方面可以為高校文藝演出輸送人才;另一方面展示體育教學的審美成果。
通過將審美教育運用到體育教學中,能很大程度地豐富學生的體育經驗,提高體育水平,教師可著重將審美與經驗之間的教學關系,應用到籃球或足球教學中。高校中大部分男學生對足球或籃球有著特殊的情感,對此類體育項目接觸時間較早,喜愛程度較高,所以,教師可帶領學生觀看視頻片段,通過視頻片段,向學生傳遞作戰動作或戰略的漂亮之處,同時教師利用實踐時間,將動作要領講解給學生,基于學生對某個球星的喜愛,增加學生對其動作要領的審美,通過學生自身的審美意識,反作用到學生教學中。因此,在審美教育的作用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方法,豐富學生在球類體育中的作戰水平,有目的地激發學生內心的審美式體育,取得教學成績。
部分高校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基本層面上,其認為體育課是為專業運動員開設的,即在體育場地對運動員實行不停的訓練,因此導致高校體育被嚴重忽視[3]。目前,由于審美式體育教學的發展,學生轉變對體育的片面性認識,逐漸意識到體育的普遍性,可見審美教育對學生思想的引導,由此降低教學難度。例如:高校開設的體育課,屬于選修,學生對其不重視,經常出現曠課、逃課現象,教師需通過審美教育,重點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體育與審美的關系,促使學生明白,通過體育學習可以提高個人氣質,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思維,教師在傳遞審美的過程中,融入體育課堂內容,既能夠滿足學生審美追求的心理,又可以提高體育課堂質量,保障體育課堂的完整性,提升學生積極性。
高校體育不僅可以豐富學習生活,更是優化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感悟運動的意義,審美教育的出現,著實推動高校體育的發展,促使高校體育達到高水平的教學狀態[4]。第一,審美教育推動體育大規模發展,起初體育僅限于專業體育生,但是在審美教育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關注體育,因為通過審美體育,提高內在美,展示個人美,進而提高審美觀念;第二,審美體育促進學生交流,高校體育科目未局限學生系別,在同一個教學場地,不同系別的學生會主動交流,增進高校學生的距離。
審美是體育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部分知識,教師將其作為教學手段,作用于體育課堂內,既可以保障審美教學到位,又可以體現美學與體育的結合,促使形成新型的體育課堂,由此還可以豐富體育生活,改變原有單調的課堂,形成新時代的教學特色,利用審美提高體育價值,進而增進體育與社會的關系,提高體育魅力。
[1]帥先偉.論體育教學中的美育教育[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12-14.
[2]張筠,喻慧榮,王翔.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2):24-26.
[3]孟凡會,張銳.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3):45-47.
[4]王崇.淺析高校體育課堂美學教育的主要途徑[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