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仙 周艷杰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1450)
目前,河南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首位經濟大省,也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大省之一,由于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生產力布局的優化。河南省農村也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了變化,一些現代化的新型社區在農村興建起來。盡管新型農村社區體育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限制了農村體育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全方位的對農村新型社區體育的發展模式進行研究。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農業、農民的問題始終都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隨著農村一體化的進程,農村出現了一些新型的社區,農村社區體育是在新時期形成的,我國農村是村民生活勞動的主要區域,是農民進行各種活動的基本單位,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可以豐富村民的生活,提高村民的身體素質,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我國農村體育人口的數量增長。同時,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可以很好的貫徹落實國家體育工作的法規及各種方針政策,發展農村的體育事業,促進農民的身心健康,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培養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新型農民;社區體育的發展還可以促進全民健身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促進農村社區體育設施的完善,改善群眾健身的環境。
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制定了很多刺激農村經濟的方針政策,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社區體育在農村的發展仍舊是以整個農村溫飽問題解決之后,才能去發展的一個領域。通過研究發現,當前河南省大部分農村居民僅僅局限于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一小部分居民還處于較低的生活水平,他們的實際條件不充許參加體育活動,即使參加了,也不規律,運動時間達不到要求,運動強度也不能得到保證,鍛煉的持續性也不夠。體育人口數量少,遠遠落后于城市體育人口的數量,這是農村社區體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由于農村社區體育工作對象較多,涉及到的范圍較廣,導致了社區體育工作進展緩慢,效果不明顯。由于河南省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工作重點放在了農村經濟建設發展上面,強調新農村的建設,對農村社區體育工作的開展不足,雖然制定了一些發展農村體育的方針,但是實際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計劃都沒能較好的實施,這也對新農村居民的體育開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通過調查發現,當前河南省農村居民的知識層次較低,受傳統封建文化的影響,居民的健身意識不強,對體育鍛煉的理解不足。許多居民認為體育鍛煉是城里人的事,甚至錯誤的認為他們所從事的體力勞動完全可以代替體育鍛煉,根本沒有必要再進行體育活動,受這些錯誤觀念的影響,嚴重的影響了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要想全面的開展農村社區體育,必須要加強對體育健身的宣傳,轉變農村居民的健身意識,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落實農村體育計劃。
社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支持,體育場地設施的缺失嚴重的制約了農村社區體育的開展,居民體育鍛煉的基本保護就是充足的健身場所、現代化的健身器械,這樣才能方便農村居民體育活動的開展。當前新農村居民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是社區體育發展還沒有必要的扶持,體育經費的投入不足,缺少穩定的體育專項經費,雖然近年來國家利用“體育彩票”等形式加大了全民健身的投入,但是對農村社區體育方面的投入還是遠遠不足的,與城市的體育設施相比,差距較大,河南省農村鄉鎮的體育設施比較缺乏,很多社區根本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體育器材和場館,絕大部分地區除了學校有一些最基本的籃球場場地之外,就沒有別的公共體育設施了。
體育人才缺乏,也是影響農村社區體育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體育經費的不足,很多體育工作方面的人才都不愿意到鄉鎮社區從事基層的體育工作;另一方面體育專業的人才留不住,造成了基礎體育人才缺乏,有的社區體育工作都是由基層領導擔任的,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指導的效果也不理想。如何吸引體育人才投入到基礎工作,是農村社區體育部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好的促進新型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就必須要提高社區居民的體育意識,逐漸擴大社區體育的人口數量。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自己的健康關注度也逐漸提高,對體育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了,但是農民的主動體育鍛煉意識還不高。河南省農村社區的體育發展仍舊需要政府的引導,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了解農民對體育的需求現狀,加強對農民體育健身的引導,通過多種渠道貫徹國家的全民健身計劃,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投入到體育活動中來,進而擴大農村的體育人口數量,促進社區體育的良性發展。
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是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的,政府的支持是農村社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有了政府的正確引導,才能建立起現代化的農村社區整體布局,才能制訂出長久的農村社區體育發展計劃,制定出農村社區的體育政策,確立主導性農村社區體育發展方式,確立適合本地社區體育的發展模式,確保各項政策計劃的有效實施,為社區體育的發展引導好方向。
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必須要有穩定的體育經費投入,確保體育活動的有效進行。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社區體育發展的資金投入,不斷擴寬資金的來源渠道,鼓勵社會各界關注農村體育的發展,將體育事業作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來進行,調動全社會來幫助農村體育的發展。逐步完善農村體育公共設施,改善農民的鍛煉環境,調動農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政府要加強對場地、設施的管理與維護,確保農村社區體育場地有效的進行利用。
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專業人士的指導,針對當前體育人才缺乏的現狀,立足于內部挖掘,走自主培養的道路,加強農材體育人才的培養,形成系統的體育人才培養制度,將本地的一些優秀人才,送出去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與技術水平。同時,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吸引優秀的體育畢業生到農村進行工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優,壯大體育人才隊伍,突出骨干的作用,帶動社區體育的全面發展。
農村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是發展農村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社區體育文化的發展,可以很好的帶動體育活動的開展。結合本地的文化傳統,開展有地方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提升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增加居民的凝聚力,形成村民的社區意識和認同感。社區體育文化的開展,要有正確明確的方向,政府可以進行規范,使社區體育文化的開展向著科學化、現代化、普及化的方向上發展,烘托出一種全社區居民共同健身的熱潮。
新農村社區體育是新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新型農村的關鍵時刻,農村正處于奔向小康的重要時期,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可以加快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雖然農村社區體育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應試看到存在的問題,在新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認清各種制約因素,掌握和分析農村體育發展動態,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因地制宜,制定出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戰略,確保農村社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1]張紅學.我國新農村建設中體育發展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2).
[2]姚磊,譚明義,田雨普.新農村建設中村落農民體育發展環境分析——安徽省小崗村、小井莊和落兒嶺3村實證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1(1).
[3]姚磊,田雨普,譚明義.村落農民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思考——安徽省小崗村、小井莊和落兒嶺3村實證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1).
[4]田雨普,李金梅,譚明義,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我國農民體育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8(3).
[5]徐小慶,陶子成,張仁卓.體育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