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廣和
(西安體育學院體操教研室 陜西西安 710068)
效率是投入與產出比值的一個參數符合。為了科學、有效的配置競技體育發展資源,提高競技體育發展效益,對競技體育發展的投入、產出效率進行評價與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資本邊際效用理論認為,物品效用是價值的源泉,效用大小取決于物品滿足欲望的能力。所謂資本邊際效率理論是指投資者預期增加的每單位投資占新增利潤之比。依該理論,競技體育發展的邊際效率是指投資者預期增加的對金牌的各單位投資與新增利潤之比。如果當投入每單位投資不能出現新增利潤,甚至是利潤下降,則違背了投入初衷,這也是邊際效率理論發展的意義所在。因此,依資本邊際效率理論,研究競技體育發展的最佳效率是競技體育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對該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更是促進研究良性發展的必要過程。
競技體育發展效率研究對于競技體育發展高效的實現,最終只能通過訓練學這一“橋梁”才能實現。因此,從訓練學視角去分析與評價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效率,進而促進機制改進,是實現我國經濟學競技體育發展效率的有效途徑。確定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效率評價指標,并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效率的競技體育發展機制,對如何有效合理配置我國競技體育發展資源,制定我國競技體育高效發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同時高效才更可能持續,從而也將為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的選擇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方向。競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運動員選材、訓練、競賽及管理的發展,因此競技體育發展效率研究實質上就是對我國現在運動員選材、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競技體育管理等方面內容進行評價,研究結果將在提高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途徑、方式,運動訓練的機制,運動競賽參與或開展方式的選擇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早在1956年Rottenberg就注意到了體育效率,后來這類課題逐漸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這類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視角:(1)研究某個運動的效率,尤其是熱衷于足球俱樂部的效率問題,比如:Carmichael和Thomas(1995年)研究了Rugby聯盟足球隊的球隊效率問題,Bosca等人(2009年)則比較分析了意大利和西班牙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技術效率,發現西班牙足球俱樂部比意大利足球俱樂部更具同質性和競爭力。為了晉級意大利足球俱樂部更有效的防衛勝于進攻,而西班牙足球俱樂部則需要在主客場處理好攻防的力度問題,即:主場應提島防衛效率,客場需提升進攻效率。(2)研究體育運動會反映出來的一個國家或地區體育運動的效率問題。Lozano等人(2003年)研究了夏季奧運會參加國家或地區的績效問題,Churilov和Flitman(2006年)研究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參加國家和地區的效率問題;我國學者林致誠對我國各省區競技體育發展的效率進行研究;楊鋒、楊琛琛等對各國奧運會參賽效率評價與排序研究。因此可見,體育效率研究早已成為一個課題,并具有較好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
如2001年在蘇州召開的全國體育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原浙江省體育局局長陳培德就作了關于“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的效益和效率的若干思考”的發言,他運用一系列經濟數值對競技體育發展的效率進行了評價,同時他認為,由于浙江省全運會平均每得一分的直接投入,六運會是5.38萬元,七運會是6.20萬元,八運會是7.12萬元,因此說明成本是逐屆提高,效率下降。楊鋒、楊琛琛在對各國奧運會參賽效率評價與排序研究中就運用了人口,人均GDP與獲獎牌加權數作為評價指標,他認為一個國家總人口越小,人均GDP越低,而獲得的加權獎牌數越大,則意味著該國的奧運會參賽成績越好、效率越高,反之亦然;吳華清博士在對奧運會相關效率評價研究中,他認為由于奧運會對舉辦地帶來的短期的經濟增長、中期城市建設及長期人的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等而轉化的經濟效應,由此以量化的經濟作為指標去對奧運會的效率進行評價;王國凡、薛二劍等在對我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競技
體育效率的影響研究中,就運用年齡結構要素,地區人口出生死亡率,人均收入等20多個指標作為評價指標,他認為這些指標都與地區經濟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從而決定著區域競技體育發展的效率。2008年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遼寧體育研究:遼寧競技體育產出效率的經濟學研究》,盡管也從比較制度的視角對遼寧省競體育發展的效率進行了分析,但其核心觀點依然屬于經濟學范疇。
資本邊際效率理論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它是指投資者預期增加的每單位投資占新增利潤之比,根據這一理論,楊志康在《金牌的邊際效率及管理體制轉軌研究》中認為,隨著我國奧運金牌達到一定數量后,我國國民的滿足程度就會逐步下降,從而將導致金牌的意義下降,從而降低了體育的效率。這一研究結果實質就是在經濟學視角下,競技體育發展的效率是由社會或國民需求決定的,如果需求度高,在獲得同等獎牌的情況下,花費更多的經濟投入也是高效率的,如果對獎牌的需求低,也許花費更少經濟投入,也將會認為是低效率,由此可見,經濟學視域下,競技體育發展的效率除了與經濟投入數有關,也與時代需求有著非常大的關系。而運動訓練視域下的競技體育發展效率盡管其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但其又有著自己獨立性,與時代需求無關,從其角度對競技體育發展效率進行分析具有更好的客觀性與永恒性,這一視角也是對競技體育發展效率研究的補充與完善。
從目前相關研究來看,競技體育發展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經濟學視角。經濟衡量效率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對于競技體育發展高效的實現,最終只能通過訓練學這一“橋梁”才能實現。即:只有切實地從運動訓練學視角上提高運動員選材效率、訓練效率、競賽效率及訓練管理效率,才能真正的得以實現經濟學視角上的競技體育發展效率,因此從訓練學視角去分析與評價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效率,進而促進機制改進,是實現我國經濟學競技體育發展效率的有效途徑。
[1]林致誠.中國各省區競技體育發展的效率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2]馬玉芳.關于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轉變若干問題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2,2.
[3]楊志康.金牌的邊際效率及管理體制轉軌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4.
[4]陳德培.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的效益與效率[J].體育文化導刊,2001,5.
[5]王國凡,薛二劍,豐淑慧,等.我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競技體育效率影響的復DEA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5.
[6]楊鋒,楊琛琛,吳華清,等.各國奧運會參賽效率評價與排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9,3.
[7]許鐵,徐延輝.遼寧省競技體育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學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6,6.
[8]暢皓.中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的轉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
[9]王大超.遼寧體育研究:遼寧競技體育產出效率的經濟學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10]吳華清.基于DEA的奧運會相關效率評價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人學,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