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中 桂柱
(重慶市江北中學校 重慶 400700)
關于地圖素養學界比較權威的概念是認為,它是“個體所形成的基本地圖技能和善于利用地圖解決生產、生活、學習中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地圖素養是現代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對從事地質勘探與資源開發、城市規劃設計、軍事等行業的人才來說,地圖素養十分重要,外國有研究者甚至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勞動者的地圖素養的高低影響一個企業甚至是國家的生產效率;從日常生活來看,地圖素養對人們旅游出行、探險、購物等都有重要意義,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將視角縮小到論題要討論的定向越野教學,教師的地圖素養則影響教師繪制地圖、選擇地圖和運用地圖的能力,進而間接影響定向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更重要的是一位擁有較高地圖素養并注重養成學生的這種素養的體育教師將對學生地圖素養的養成和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樹立教師在定向越野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地圖素養的觀念,以定向越野教學為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地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成為筆者選題的重要依據。
現代大學體育教學中定向越野教學對大學生地圖素養發展的情況可以將教育對象分為兩個群體來審視,一是對體育專業學生的教學;二是對非體育專業學生的教學。
一方面,從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定向越野教學來看,大學教學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閱讀地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注重發展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將定向越野運動所需要的地圖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地圖完成搜索目標或到達目的地,這是許多體育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教學中一個重要階段所發揮的作用或者說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能力的培養,那就是定向越野地圖繪制能力的培養。體育專業的學生在完成學業課程后往往知曉如何運用地圖完成教師預期的任務卻缺乏繪制地圖的能力。眾所周知,這些學生是我國各階段教育體育教學的后備力量,地圖繪制能力的缺失既不利于學生自身地圖素養的全面發展,從長遠來看也又影響了我國定向越野體育教學的質量。
另一方面,從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定向越野體育教學來看,大學的體育教學主要目的在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地圖的運用,部分高校甚至只為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提供一個湊夠學分的機會而已。學生繪制地圖、選擇地圖的能力被嚴重忽視了。其次,體育教師分發給學生的往往是比較精確的地圖,學生根據具體情境調整思維和方向的情境能力的培養較體育專業學生的要求低。
當然,我國大學定向越野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地圖素養方面,無論是體育專業學生的教學還是非體育專業學生的教學都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尤其在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閱讀地圖能力方面功不可沒。
地圖技能不僅包括閱讀地圖的能力、運用地圖的能力,還包括繪制地圖的能力、選擇地圖的能力、分析地圖的能力。成功的定向越野教學應注重學生地圖技能的全面發展,要培養學生繪制地圖的基本技能,要訓練學生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地圖的能力,要讓學生經過定向越野課程的學習后閱讀地圖信息的能力有所增強,要使學生能夠根據地圖信息的分析以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標,要能夠促進學生通過運用地圖方便和服務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地圖技能是定向越野這一特殊的體育運動方式的內在要求,地圖技能又在運動參加者的活動過程中得到提升和發展,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因此,地圖技能的培養應是定向越野體育教學的應有之義。
情境即個體所面臨的具體的現實生活場景,這里所說的“情境技能”的發展是指定向越野受教育個體在教學活動后,尤其是參加定向越野活動教學后,他們根據生活中具體情境做出積極反應或者說適應情境的能力明顯增強的現象。定向越野中往往需要運動者根據地圖所提供的信息調整如路線選擇等思路或處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情況。一般而言,學生情境技能越好,其定向越野的成績越佳,學生越注重情境技能的發展,其成績提升的空間越大。情境技能素養體現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大學生適應激勵的社會競爭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通過定向越野教學發展學生的這一素養就顯得意義重大。
定向越野的特殊性還在于:它將地圖與運動者所處的具體環境直接聯系起來,是運動者可以直接感受和知道,也是必須感受和知道的。高水平的運動者在活動進行之前已在腦中形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地圖”,這也是這一運動發展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其次,這項運動通過運動者反復的空間定向和目標搜尋使運動參加者的空間感知能力得到加強。最后,定向越野要求運動者根據地圖和具體情境靈活變通運動方式,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定向越野具有思維多向性、靈活性、獨立性、求異性的特征[1],這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而這些思維能力都是地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生活或生產中的個體素養的重要因子。
“名師出高徒”,教師的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水平。定向越野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地圖素養首先要加強體育教師的地圖素養訓練,并提高教師傳授地圖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能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體育教師在定向越野教學中未能樹立發展學生全面的地圖素養的觀念,甚至沒有樹立發展學生地圖素養的觀念,是由于受教師不合理的教學觀和學生觀的影響,而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觀正確與否是教師教學素養的衡量標尺之一,由這一方面來看,要以定向越野教學發展學生的地圖素養也是首先必須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素養的。教師可以通過“交流、觀摩、實踐”等方式開發與提高能力[2]。
定向越野是一項極其復雜的體育項目,運動不僅需要較大的活動空間,而且還要地圖繪制設施、戶外運動器材、意外應急設施等教育資源的投入。我國當前大學定向越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選擇較少,除運動本身需要運動者有較好的運動素質外,另一個原因還在于大學定向越野的場地建設、器材購買和安全防護等投入不足,這使得學生偏向于選擇籃球、跑步、羽毛球等條件較好或對投入要求相對較低的體育運動。因此要發揮定向越野發展學生地圖素養的功能,還需要大學加大對這一運動的教育投入。
定向越野較一般的跑步運動不同的是它將目標搜索和方向確定融入到其中,戶外定向越野運動更是將個體感受自然與能力發展較好的結合起來,運動的趣味性比許多對技能要求單一,活動方式單調或只能限于人工設施和場地的體育運動要強得多。其次,定向運動對地圖素養發展的功用也并未為許多有意發展這方面能力的學生所感知,這也是需要引起教育者重視的。最后,定向越野的安全隱患被不少學生所夸大,影響了參加者的積極性,大學應做好定向越野安全防護知識的宣傳,消除學生參加運動的后顧之憂,以使得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
定向越野教學對教師的地圖素養要求也比較高,不少學校可能因為缺少優質的師資而使教學受到限制。事實上,大學地理學科的教師地圖繪制能力、地圖知識傳授能力是教師群體中較高的,體育教師和地理學科教師的教學合作可以彌補大學定向越野教學“地圖人才”的不足。再以學生野外求生和安全防護知識的講授為例,醫學專業的教師或大學醫務工作人員在這方面是“術業有專攻”,大學合理配置這方面的人才資源將極大解決體育教師定向越野安全防護知識不足的問題。同時,不同學科間教師的合作也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如地理教師與體育教師的合作,可以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使得學生鞏固知識和提高興趣,反過來又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興趣。因此,定向越野教學中加強不同學科教師間的合作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總之,地圖素養是21世紀公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定向越野是一種結合體力和智力的體育運動”[3],為發展學生的地圖素養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路徑,大學在培養學生地圖素養的教學活動中應積極探索和運用這一教學方式。
[1]石曉峰.定向越野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Z1):80-82.
[2]方信榮.定向越野走進體育課堂教師應具備的能力[J].貴州體育科技,2007(2):62-64.
[3]劉黃華.談定向越野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6):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