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艷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宜昌 443002)
芻議高校跆拳道的教學新方法
謝曉艷
(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宜昌 443002)
跆拳道雖然是一種競技運動,但非常講究禮儀,不僅可以用來防身健體,而且還可以學習禮節,培養練習者的仁禮之心。正是如此,跆拳道才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如今也已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教育項目中的重要一項。不過,對于如何提高跆拳道教育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我們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目前我國的高校體育課堂上,跆拳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集健身、防身以及修身于一體的特點,注重技術與道德共同教育的教學方式,受到了眾多大學生的熱愛。本文便針對此問題,對我國高校中跆拳道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高校 跆拳道 教學方法 教育
目前我國的高校體育課堂上,跆拳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集健身、防身以及修身為一體的特點,注重技術與道德共同教育的教學方式,受到了眾多大學生的熱愛。不過,就近來的一些走訪調研發現,高校跆拳道的課堂教學效果并不十分顯著,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體育教師對跆拳道教學千篇一律的方法,都迅速消磨了學生對跆拳道學習的興趣,未能得到教學的效果。該文便針對此問題,對我國高校中跆拳道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1 跆拳道教育概念
跆拳道教育既然作為一種教育活動,自然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通過對學生思想道德及文化品質的提高來實現對學生的深層培養和啟發。另外,跆拳道的學習不僅要學習跆拳道的技術,還需要對其文化進行學習。
1.2 跆拳道教育特點
跆拳道教育一直以跆拳道的精神與文化為根基,并由此來揭示出跆拳道的本質,最終確立練習人員自身的練習方向和追求。當然,跆拳道教育也要與科學相結合,且在其中融合人文的思想,以便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下面就對跆拳道教學的學科特點及文化特點進行介紹。
跆拳道教育的學科特點,首先要講述的是關于奪冠、獲獎。無論何種運動訓練,奪標都只是一種對近階段訓練成果的肯定,是教育的外在表現,但是無法作為運動員及修煉者的最終目標。必須清楚教育更加注重的永遠是如何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員。尤其是在如今的社會中,一味追求金牌或獎杯都只能使學員與教育要宣揚的奧林匹克精神相背離。
跆拳道教育的文化特點,也是需要我們必須了解的重要部分。在跆拳道文化中,“十二字真言”一直是其中心,正是這12個字概括出了跆拳道文化的全部內涵,以簡潔而通俗的語言幫助練習者更加快捷的理解跆拳道的精髓。這12個字便是“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只有練習跆拳道的人明白好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才能明白好“以禮始、以禮終”中尚武的精神。
2.1 高校跆拳道教學現狀
在理論學習方面,教師通常使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板書等來進行相關講解,這么一來,不僅課堂知識的容量變小了,而且也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跆拳道的興趣,最終使教學效果大大下降。而在對技術方面的訓練上,多數教師采用傳統而單一的循環練習模式,無非是講解、示范、練習與糾錯,這樣的話,學生學習起來反而會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接受能力以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并最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影響。
2.2 高校跆拳道教學存在的問題
2.2.1 教學中經常輕視對理論的學習
眾所周知,體育課堂的教學特點完全有別于普通文化課的教學,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室外進行的。這也是導致很多體育老師經常忽視理論教學的原因,而忽視對理論課的教學的后果就是使得體育教學流于表面,無法深入。尤其是在跆拳道的教學中,如果體育教師過于強調對跆拳道技術的訓練和掌握,就會使學生對跆拳道這項運動的學習偏離課程開設時定的目標,從而無法達到高校最初開設跆拳道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2.2.2 教學經常存在片面性問題
跆拳道并不只是一項技術運動,它更是一種與道德融合的體育運動,這從跆拳道一直推崇“以禮始,以禮終”尚武的精神就可以看出一二。跆拳道修煉的宗旨是禮義廉恥、忍耐克己以及百折不屈。不過,在我國高校現在的跆拳道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卻是學生們的身體素質以及跆拳道的技能是否達到了審核的標準,這么一來,必然就會忽視對跆拳道里豐富的人文內涵的教學。這也是高校跆拳道教學經常會顯示出片面性的證據。
2.2.3 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夠
跆拳道的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不僅要求教師的跆拳道技術高超,而且還應深刻了解跆拳道的精神。如果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并不高,就無法規范學生們的動作,也無法對學生進行理論性知識的專業化講解。這么一來,還是會使教學停留在表面,打擊學生學習跆拳道的積極性。
2.2.4 整體的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跆拳道的教學是需要方法的,如果只是根據其“手腳并用,以腳為主”的特點,而在跆拳道的教學中著重將內容轉移到腿法的練習和實戰訓練上,從而忽視教學的系統性與針對性的話,是不可能達到教學效果的。事實上,體育老師在跆拳道教學時應該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則,采用比較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方法,以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過于傳統的講解、示范、練習和糾錯模式,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有太多限制,使得教學過于呆板無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5 學生的訓練場地和器材較缺乏
這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任何體育教學都需要相應的設備和場地支持,而在如今體育項目多樣化的背景下,很多教學項目的設施及場地問題都開始出現矛盾。因為跆拳道深得廣大學生們的喜歡,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積極參與到對跆拳道的學習中來,這樣也就使得學校的跆拳道訓練場地不夠,器材也十分缺乏。長此以往,高校跆拳道的教學也就無法達到目的。
3.1 完整教學法與分解教學法結合
完整教學法要求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完整地將學習內容教給學生,以此來使學生對完整的跆拳道技術概念有所掌握,并體會到技術結構各部分的內在聯系。但是完整教學法需要復雜的教學過程,并且學生學習的難度也比較大,在體育課時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會明顯拖延教學的時間,而且有可能會打擊到學生對跆拳道學習的信心。分解教學就與完整教學有所區別,分解教學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內容分為許多小部分進行分開講解及訓練,然后在多次練習后,對運動技術有完整的掌握。分解教學是有其優勢的,而它的優勢就在于可以簡化教學過程,縮短教學時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將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進行結合,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
3.2 協作教學法
協作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各小組的成員相互指導配合、協作保護的教學方法。協作教學法可以督促學生共同完成練習內容,并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另外,協作教學法還能夠幫助個人克服對高難度動作的恐懼心理,使學生敢于練習。
協作教學法對跆拳道教學中的專項素質訓練有明顯效果,因為要知道跆拳道的專項素質是用單位時間內橫踢的次數來衡量的。協作教學法也可以對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起到積極作用,幫助學生尋找伙伴和朋友。長期協作下的小組成員還可以養成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及相互承擔的習慣,這將使學生們受用終生。
3.3 加強跆拳道教師專業隊伍的建設
前面我們也說過,現在高校跆拳道教學存在的問題中,就有教師專業水平不夠這一項。跆拳道老師不僅應該有高超的跆拳道技術,而且還應深刻了解跆拳道的精神。而我國高校的跆拳道教學中,更多的老師更加注重對技能的訓練,無法引導學生進行真正的“悟道”。所以,高校在跆拳道的教學方面,應該格外重視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專項技能和教學水平,尤其是對“道”的理解,這樣的教師才能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收獲更多。
3.4 完善跆拳道的教學設施
目前我國高校的跆拳道訓練場地和器材十分缺乏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正是這一點制約了高校跆拳道教學的發展。所以,在有關的教育經費分配問題上,高校應對跆拳道教學中所需的經費給予適當的傾斜,從而加大投入的力度。或者,學校也可以積極地爭取社會的支持,從多個方面來籌措資金,不斷完善學校跆拳道的教學設施。
雖然要改變高校跆拳道教學中的現狀是需要時間的,但我們不能夠掉以輕心。而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廣大體育教師進行大膽改革,改革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校領導更應該提高對高校跆拳道教學重視的程度,對跆拳道教學設施進行更大力度的建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1]劉克儉,屈迪.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J].甘肅科技,2012(9):96-97.
[2]宋正剛.高校跆拳道教學效果的新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12(19):179.
[3]方方.論育人為先的高校跆拳道教育[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20-122.
[4]蘭孝國,李萍.高校跆拳道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優化對策探討[J].運動,2013(10):114-115.
[5]伊翠蘋.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64-66.
[6]俞冠先.高校跆拳道改革與發展戰略的必要性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9(1):93-94.
G807
A
2095-2813(2014)11(a)-0236-02